準繩的引證解釋是:⒈測定物體平直的器具。準,測平面的水準器;繩,量直度的墨線。引《管子·乘馬》:“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_繩。”漢陸賈《新語·道基》:“故聖人防亂以經藝,工正曲以_繩。”《史記·夏本紀》:“左_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⒉喻言行所依據的原則或標準。引《文子·下德》:“帝者不體陰陽即侵,王者不法四時即削,霸者不用六律即辱,君者失_繩即廢。”唐元稹《戒勵風俗德音》:“提紀綱者,不能以_繩檢下,而曰密奏風聞。”《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近科的文章本也華靡過甚,我們既奉命來此,若不趁此著實的洗伐壹番,伊於胡底?諸公把這話奉為_繩罷。”夏衍《力與巧》:“學了文法就可以使妳的文章有規矩,有準繩,而不至於犯不通的錯誤。”⒊衡量;裁督。多指嚴格執行法令制度。引《梁書·到洽傳》:“領尚書左丞,_繩不避貴戚,尚書省賄賂莫敢通。”⒋指使嚴格遵守法制。引《新唐書·韓_傳》:“_因薦禦史大夫趙崇勁正雅重,可以_繩中外。帝知_,崇門生也,_其能讓。”1.測定平直的器具。準,測定平面的水準器;繩,量直線的墨線。《呂氏春秋·分職》:“巧匠為宮室,為圓必以規,為方必以矩,為平直必以準繩。”畢沅校註:“李本作準,別本作_。”⒌引申為標準;準則。引章炳麟《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且日月山水諸文,宛轉悉如其像,非若隸書之局就準繩,與形相失。”。拼音是:zhǔnshéng。詞性是:名詞。結構是:準(左右結構)繩(左右結構)。註音是:ㄓㄨㄣˇㄕㄥ_。
準繩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準繩zhǔnshéng。(1)測定物體平直的器具。(2)引申為標準、準則。
二、國語詞典
用來測量平直的器具。
三、網絡解釋
準繩基本為測定物體平直的器具,後引申為標準、準則。
關於準繩的近義詞
準則法則原則標準
關於準繩的詩詞
《賦此勉之·誤把遺篇當準繩》
關於準繩的詩句
準繩臨百度準繩不愆宗絕德準繩規矩內
關於準繩的成語
結繩而治翁牖繩樞法脈準繩羹汙準須酌古準今
關於準繩的詞語
繩樞之子羹汙準須法脈準繩十拿九準引繩切墨繩愆糾謬砥平繩直酌古準今推情準理結繩而治
關於準繩的造句
1、武警們立正稍息、前進後退、左轉右轉、戴帽著裝,無不符合規矩準繩,令人敬佩不已。
2、他手拿準繩往東出去的時候,量了壹千肘,使我趟過水,水到踝子骨。
3、假案,是對事而言的,即把壹個不存在的“事實”作為壹個犯罪案件;所謂錯案,是就結論而言的,即違背了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出入人罪。
4、在四千多年前,中國的黃河流域洪水為患,夏禹治水時,“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
5、文明是把尺,刻度是愛心;人心是桿秤,道德是準繩;禮儀是衣冠,仁義是內涵;感恩是種子,和諧是春天。壹言壹行樹形象,壹舉壹動見文明!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準繩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