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剛開始學寫作文的時候,或者寫作水平不好的時候,有些老師會建議孩子買《好詞好句好段》(這類書現在書市上很流行)或者《優秀作文選》(這類書是暢銷書)之類的書給孩子看,企圖通過這些書幫助孩子,讓孩子在提高寫作能力上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實際效果如何呢?從我們多年的作文教學經驗來看,這種方法是有用的,但收效甚微。壹方面,學生雖然知道有壹些單詞和句型,但不知道如何使用,在什麽地方使用合適,不明白這個句子(單詞)在某個地方使用會收到什麽效果。事實上,學生理解了這個詞的詞典意義和字面意義,卻不理解這個詞的具體意義、實際意義和語境意義。事實上,任何壹個優秀的作家在掌握語言的時候,往往會把這個詞的通俗意義放在壹邊,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王安石在《春風在江南岸是綠的》中使用“綠”這個詞之前,有什麽字典解釋過這個用法?魯迅先生在《故鄉》中描寫了楊二的嫂子。"他壹邊說,壹邊把壹副手套塞進了腰帶。"有什麽詞典可以解釋這個“塞”字所包含的對楊二嫂子的刻畫的意思?
更重要的是,單詞和句子本身是有生命和情感的。用戶只有和他們建立了親密的關系,理解了生活這個詞的深刻含義,理解了他們真正想表達的東西,才能真正恰當地使用這個詞。這種對詞語和句子的把握,只有在對生活有了深刻的理解,對語言有了深刻的理解,對生活有了深刻的體驗,對生活有了豐富的品味,才能真正感受到。
文章絕不是簡單的文字組合,更不是文字遊戲。它就像壹個人。雖然人體是由水、蛋白質等物質組成的,但人與這些水和蛋白質的根本區別在於,人是有生命的。遣詞造句的運用是壹個人綜合素養的體現,是壹個人的思想感情、語言素養、個人喜好、對事物的獨特感知等等的綜合,絕不是壹本小詞典所能做到的。對語言的理解需要在長期的語言滲透中慢慢感受。也就是說,我在不斷的、堅持不懈的閱讀中感受到了語言的美,這種美只能用文字來表達。這也是為什麽我們往往只是覺得文章中的壹個詞或者壹句話用得好,說不出為什麽好,哪裏好的原因。這些問題沒有壹個是字典解釋能解決的,也不是記住壹個詞是怎麽解釋的之後就能解決的。那我為什麽說好的段子效果明顯?因為壹篇好的精彩的文章,可以看作是壹篇短小精悍的文章,而它對作文最大的幫助,就是這樣的壹篇文章,背下來之後,往往可以無縫地嵌入到學生的作文中,讓整個作文熠熠生輝。尤其是在考試作文中,有這麽精彩的語言不屬於抄襲範疇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