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姓源出有七:
①出自子姓
為春秋宋國大夫孔金父之後,以祖字為氏。春秋時宋國有大夫孔金父,字子木,其支孫有的以祖字“木”為姓,稱為木氏。
②出自端木姓
為春秋時衛國人端木賜之後,為避仇所改。據《元和姓纂》上記載,端木姓是孔子弟子端木賜的後代。端木賜字子貢,在孔子眾多弟子中,他有口才而能料事,又善於生財,所以,家累千金。在春秋政壇上,端木賜也是壹位重要人物,歷任魯、衛諸國宰相,曾經遊說吳國,出師敵齊以存魯。端木賜是當時的衛國人,根據史書考證,他便是端木氏家族的始祖,其後世子孫“以王父字為氏”而姓端木。其後曾省文為端氏;或避仇改稱為木氏,形成了另壹支木氏。
③出自唐代百濟國中有木氏
唐高宗時,朝鮮半島百濟國重歸唐,其族人中有木氏。
④出自回族中有木氏
據《中國回族大辭典》載,回族中的木姓,主要取自經名之首音。如“木八刺或木沙刺福丁之後裔,姓木。”有壹部分木姓,也出自沐姓。如:“明初,因木氏鎮守雲南有功,被皇帝賜姓‘沐’。明亡後,沐氏後裔為避災禍,有些又改沐為木。”又據《同治年間陜西回民起義歷史調查記錄》載,明清時,木姓回族在陜西鹹陽還形成了壹個聚居點——木家村。該村在50年代時,還立有“國子監太學生木際豐(慶生)”的石碑,立碑時間為乾隆十年(1745年)。木姓回族主要分布在雲南、陜西。
⑤出自明朝時雲南納西族貴族阿甲阿得,由朱元璋賜姓木
明代以前,納西人是沒有姓的,名字實行父子聯名四個音字制。明洪武十六年,納西首領阿甲阿得歸順朱明王後,在朝覲時,朱元璋問他要個什麽性,阿甲阿得直率的說要跟皇上壹個姓,旁邊的官員連忙的使眼色,他急忙改口說請皇上恩賜。朱元璋沒有計較:“妳的心意我明白,從朱字中分出壹個木,表明妳是朱家骨幹,木字上加人字就是朱,表明妳是朱家人,就賜妳木姓吧”。從此納西族有了第壹個漢姓木。阿甲阿得之後代子孫相傳姓木,稱木氏。木氏認為,木姓為皇帝所賜,只能為木氏貴族專用,對百姓木氏仿朱元璋另賜了個“和”姓。“和”表示木上添壹撇,為戴上木家草帽,旁邊加壹口,為背上木家筐籃。“和”即奴仆、勞者。所以納西人有“官姓木,民姓和”之說。木氏歸明以後,逐步接受漢文化,並有了漢字之諱。木姓建築古城時,如果仿照漢城四周高築墻,則木字就變成了“困”字,因此木氏自然就不願築城墻。
⑥出自南方少數民族中有木氏。
⑦白族、蒙古族、東鄉族、僳僳族、景頗族有木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