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壹:情感
得分點關鍵詞情感
得分點要訣真實真切,真摯感人
1.得分點概述
感情是文章的生命。《周易》上說“修辭立其誠”,劉勰主張“為情而造文”,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些精辟的論述告訴我們,寫文章壹定要有真情實感。課標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寫作應“表達真情實感”,並把“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作為作文創意加分的重要依據。
上述要求及規定,在各地中考作文評分標準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2.得分點策略
(1)寫真實的情感。“真實”,主要是指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感情要符合生活實際,不違背生活規律。魯迅先生說:“從血管裏流出來的是血,從水管裏流出來的只能是水。”只有寫作者傾註了真情,文章才具有實感。
(2)寫真切的感受。“真切”,是指感情的表達要具體、深切而自然。真切的感受,來自人與自然、社會生活的交流互動。只有對生活的種種感受了然於胸,動人的真情才能在我們的筆端湧動。
(3)抒真摯的感情。“真摯”,是指感情的表達力求深刻、誠摯而又妥帖,不膚淺,更不誇飾、不矯情。感情的抒發要註意尺度和形式,既符合生活的真,更符合人性的善,進而顯現感情的美。
(4)求感人的效果。“感人”,是指感情的抒發濃烈而又富有感染力,能有效激起讀者的***鳴,為讀者營造壹個動人的藝術境界。要獲得感人的效果,就必然采用有效的抒情手段。既可直抒胸臆,也可間接抒情(即寄情於人,附情於事,融情於景,在敘述、描寫的字裏行間滲透著作者的感情)。
3.失分會診
(1)感情平淡乏味。這種作文主要是表現手法單壹。如很多人常常是壹敘到底,缺少生動形象的描寫、深刻精辟的議論、真摯熱切的抒情,讀來味同嚼蠟。
(2)感情虛假失真。由於閱歷少,對所經之事又感受不深,所以考場上很多同學都難以寫出真情。不管話題多麽寬泛,都必須在規定的情境中作文,於是他們只好“為文造情”,致使虛情假意泛濫成災。
(3)感情誇飾失度。有的同學對某事有著深刻強烈的情感體驗,但由於沒有掌握壹定的抒情技巧,而出現小題大做、大詞小用、感情誇飾失度、抒情矯揉造作等情況,從而削弱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4)感情消極低沈。近年來,有的同學受壹些“新事物、新概念”的影響,對反面事物大唱贊歌,或者以偏概全,壹味揭露社會的陰暗面,這些情感寫進作文中,即使再真摯、再強烈,它違背了積極健康的原則,又怎能獲得理想的分數呢?
4.提升要訣
(1)突出詞語的感情色彩。我們的諸種情感,都可以借助情感色彩鮮明的詞語生動貼切地表現出來,用褒義詞來表達贊賞喜愛之情,用貶義詞表達厭煩憎惡之意。此外,還可以褒詞貶用或者貶詞褒用,以賦予文靜種獨特的諧趣。
(2)發揮表達的傳情功能。議論、抒情可以幫助我們直接抒發思想感情;采用描寫,特別是細膩的心理描寫,對抒發感情無疑也有直接的功效;而記敘則常常是抒情燃的基礎。要表達真摯的感情,就必須綜合運用各種表達方式。
(3)凸顯句式的表情特性。句式在表情達意方面功效顯著。從語氣語調看,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四種句式各有所長,能夠充分展示不同的情感。再加上長句與短句交替使用,倒裝句和特殊句時時點綴,關鍵語句反復詠嘆,可以使感情表達逐層加深,從而產生強烈的感染力。這樣壹來,我們在生活中的各種各樣情感體驗都能精妙的再現。
(4)突出修辭的寓情特色。在寫作中,有意識地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反復、誇張、設問、反問等常用的修辭手法,不僅能使文章生動形象,達到某種特殊的表達效果,尤其能有效地幫助我們表達情意,抒寫感受。
篇二:選材
得分點關鍵詞選 材
得分點要訣 材料豐富,精當具體
1.得分點概述
壹篇文章,立意再好,如果沒有材料去體現,也是鏡中月,水中花,是虛的。課標指出:寫作時要能“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需要占有真實、豐富的材料”。這是課標對選材提出的要求,我們在作文時壹定要認真對待。
細讀各地中考作文評分標準,我們對“材料”的重要性會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材料之於作文評分,顯性比重通常占到10%,但其隱性分值卻遠遠不止於此。
2.得分點策略
選鮮活新穎的材料。材料鮮活有下筆引人之效。妳可以從熟悉的人物中找到新穎的切入點:寫老師“笑裏藏刀”,不過,“刀子”裏藏的是無言的激勵;寫同學“冷若冰霜”,不過,“冰霜”後難掩的是深切的關愛;寫朋友“瘋瘋顛顛”,不過,“瘋顛”裏蘊含的是健康的心態。《快樂存折》、《壹滴淚水的體驗》、《上帝也困惑》、《走進桃花源》、《讓嘴角輕輕上揚》等中考滿分作文,透過題目便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其所選材料的非凡活力。
選情感充沛的材料。“文章不是無情物”,只有“情動”才能“辭發”。在考場作文中,情感是連接考生與閱卷老師的橋梁,考生若能撥動閱卷老師喜怒哀樂的琴弦,溢出感動的淚水,何愁得不到高分?選材以情動人須做到:或對生活、對客觀對象充滿熱情,或用傳神的肖像描繪出人物神韻,或用生動的語言展示生活真情,或用形象的景物襯托人物感受,力求做到小巧合理,真實動人。
選底蘊深厚的材料。在寫作中如能恰當引用名言警句或詩詞典故,必能收到“畫龍點睛”、“文采飛揚”之效。如果妳有豐富的詩詞積累,還可從詩詞方面選材。這類材料的特點是寫人所未知,以知出新。如寫景,不妨引用“壹年湖上春如夢,二月江南似水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等;寫勤奮,可以引用“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等。值得註意的是,要盡量少用陳舊句子,力爭以精取勝,以新引人。
3.失分會診
選材失誤主要在於三方面:
壹是司空見慣的“大路貨”。材料陳舊,無法吸引讀者目光。寫老師,無非是夜半窗前的燈光,課本襯托下蒼白的臉色,放學後循循善誘的促膝深談;寫同學,無非是壹件小小的珍貴禮物,壹次難以說清的美麗誤會,搬家與轉學引起的終身遺憾。
二是毫無新意的“陳舊貨”。有的材料本身很不錯,只是用的人多了,也就失去了材料原有的光彩。《壹只小木船》是小學課本裏的精美之作,說的是朋友不小心摔壞了自己的小木船,朋友之間因此產生誤會,後來朋友要走了,送“我”壹只新的小木船。有同學不假思索,將這種構思方法從小學用到初中,從課堂上搬到考場上,依葫蘆畫瓢,寫出了《壹把小雨傘》、《壹個文具盒》等文章。由於材料缺乏新意,評分往往偏低。
三是簡單模仿的“舶來貨”。如果過於依賴,,壹味簡單模仿,容易陷入“抄襲”的誤區。如《關於“誠信”條件的實驗報告》是前幾年的壹篇考場滿分作文,不少同學只將“關鍵詞”略加改動,其他內容照搬,於是便出現了《關於“責任”條件的實驗報告》等讓人啼笑皆非的“創新歪篇”。這種邯鄲學步的文章,常常被閱卷老師“槍斃”。
4.提升要訣
材料除真實、典型外,還應力求新穎:新人、新事、新情況、新風尚、新觀點、新認識、新經驗等,讓讀者耳目壹新。
如何在選材上出奇制勝,言他人所未言,選他人所未選呢?這便如同裁縫做衣,選料必要經幾關,作文人想選出精巧合適的材料,也必須經過“放棄——選擇——再放棄——再選擇”的過程,要放棄那些“妳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避免材料“撞車”,方法其實很簡單:當妳拿到作文題時,馬上想到的材料不要寫;稍加思索後想到的材料,也不要馬上寫;妳應該定下心來自我掂量壹下,自己要寫的材料別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屬於自己的,壹定要突出自己的體驗、自己的發現。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是刻骨銘心的生活,才是妙趣橫生橫生的故事,才是震憾心靈的情感。
4.“選材”例析
關鍵詞材料豐富,精當得體
考題回放
1.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5月1日,風和日麗。杭州某景點遊人如織。人們泛舟於縱橫的河道,穿行於青翠的叢林,徜徉於碧綠的田野,陶醉這優美的自然風景。遊人之中,壹對父子引起了大家的註意:壹位年輕的父親帶著年幼的兒子,手拿塑料袋,不時地拾撿著路旁被人丟棄的食品包裝袋、廢紙、果殼……人們見了,不禁駐足,紛紛彎腰拾撿廢棄物。啊,好壹道亮麗的風景!
請以“風景”為話題,寫壹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可以記敘經歷,編寫故事,發表議論,抒發感受。文體自選,題目自擬。文中不得出現妳所在學校的校名,以及教職工、同學和本人的真實姓名。 (2005年浙江杭州市中考作文題)
2.請以“走近 ”為題,寫壹篇文章,先將題目補充完整,然後作文。
要求:.①有真情實感,內容具體;②文體不限,不少於600字;③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 (湖南益陽市中考作文題)
篇三:內容
得分點關鍵詞內 容
得分點要訣 內容充實,見解獨到
1.得分點概述
新課標為中學生寫作能力高定的總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具體明確”即是對作文內容的要求。在階段目標中也有這樣的要求:“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那麽這壹要求在中考中是怎樣體現的呢?
中考作文的評分對“內容”大體劃分為五等:內容充實、內容具體、內容比較具體、無內容。客觀地講,“無內容”的作文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能做到“內容充實”的作文也是少數,絕大多數同學的作文處於“內容具體”、“內容比較具體”、“內容不具體”這 三個等級,可見,內容是否充實直接決定了作文的成敗。
2.得分點策略
怎樣才能讓內容“充實”起來呢?
招式壹:聯想、想象,豐富內容。寫作時要充分運用聯想和想象使自己的文章內容更加豐富。
片段示例:人聲鼎沸的羅馬廣場上,教徒們舉著火把,聲嘶力竭地喊著:“燒死他!燒死他!”廣場中心豎著壹個十字架,壹位青年被綁在上面,腳下是成堆的柴火,眼睛裏跳動著火苗。
“說!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壹個身著黑長衫的教徒朝他威脅道。
“不!太陽才是中心!”青年沒有絲毫畏懼。
“點火!”那黑長衫教徒氣急敗壞,壹聲令下。
火焰頓時在青年的腳下燃起,廣場上壹片歡呼。烈火中青年的目光始終是堅定的,他在烈火中永生。他,就是布魯諾,壹個堅守真理的人,他為歷史增添了壹道火紅的風景。
(選自杭州市中考滿分作文《走在歷史的畫廊裏》)
上面文章運用了布魯諾為真理獻身這個素材,壹般同學在用這個材料的時候,只是簡單地作為論據來用,往往是“偉大的科學家布魯諾為了真理勇敢地面對火刑,用自己的生命點燃了真理的火炬”這樣壹句話就完了,未免單薄,如果像上文那樣加上自己的想象和描寫之後,妳會發現布魯諾的形象生動起來了內容顯得具體而充實。
招式二:疊加同類。這種方法適用於議論文、議論性散文的寫作。壹個材料總是單薄的,所以我們不妨把同類的幾個材料疊加在壹起,形成集團效應,內容自然就充實起來了。
片段示例:君不見,李白不齒阿諛奉承之徒,擡頭挺胸奪門而出,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能開心顏”,面帶微笑挺胸作《正氣歌》,引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視死如歸挺胸走上刑場;君不見,司馬遷受宮刑挺胸而成“無韻之離騷”,吉鴻昌挺挺胸面對敵人的槍口慷慨就義……
他們的骨氣,他們的堅定,響徹雲霄,萬古長青!
上面文段,作者以學會挺胸為中心,聯想到李白、文天祥、司馬遷、吉鴻昌四個具有同樣品質的人物。這些同類的事例集中到壹起就有了巨大的說理效果,文章的內容也就顯得更充實。
3.失分會診
不同的文體,其內容上的失分形式不盡相同,下面分別說明。
記敘文(包括童話、寓言、故事新編):只是簡單敘事,沒有具體過程。敘事沒有中心,東拉西扯,故事不完整。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是壹些同學不懂得講故事的要素,壹件事總得有壹個發展過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環節缺壹不可。可是許多同學寫的文章往往只見開頭、結局,中間的過程太簡單,這樣就顯得內容不具體、不充實。再者,有的同學在壹篇文章裏寫了好幾件事情,但每件事都是蜻蜓點水,壹帶而過,文章自然無法充實起來。
議論文(包括議論性散文):空談口號,說大話,沒有具體的典型事例和精確的理論論據。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記憶的材料太少,肚子裏沒有“貨”,只好空談了。也有另外壹種情況,有的同學喜歡舉壹些“我的同學”、“我的鄰居”壹類的事例,這些例子由於缺乏典型性,雖然勉強算得上有“內容”,但離“內容充實”就差得遠了。
4.提升要訣
寫記敘文請妳記住兩點:壹是寫好壹件事,記好壹個人。要寫出事件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階段,開端、結局盡量簡潔,發展、高潮施以重墨。二是突出描寫,用描寫充實內容。壹件事若是簡單地敘述就無法做到具體充實,而運用各種描寫方法進行細節描寫就能使文章塑造的人物生動形象,故事完整,曲折感人。
寫議論文請妳註意兩點:壹是要有充足的論據。沒有論據,文章是無法達到充實的,要善於運用時空聯系的方法廣泛聯系素材,充實文章內容。二是學會剖析論證,壹篇文章光把材料堆砌在壹起無法達到內容具體充實,列舉材料之後還必須有細致的剖析論證,論證時可以采用因果論證、假設論證的方法去分析。
篇四:中心
得分點關鍵詞中 心
得分點要訣 立意明確,中心突出
1.得分點概述
我們不論寫什麽文章,在下筆之前,總要先考慮寫什麽內容,體現什麽思想。這個過程,就是提煉主題的過程,古人稱之為“立意”。在歷年的中考作文評卷過程中,立意壹直是閱卷老師關註的焦點。“意”立得如何,是否突出、有深度,可直接關系到文章的成敗和作文的成績。
綜觀全國各地的中考作文評分標準,無壹不將“立意明確,中心突出”這壹要求作為其重要的評判標準,而且它在各地作文評改中所占的分值比重普遍較大,如安徽省,以本項得分點為主的“內容”壹項竟占了全部分值的54.5%;濰坊市占了50%;北京市、上海市、河北省的本項得分點與選材,合占全卷的40%。
由此觀之,立意鮮明、新穎、深刻,乃是考場作文成功的關鍵。
2.得分點策略
如何達到上面所說的“鮮明、新穎、深刻”呢?我們不妨采用以下方法與技巧。
明題依體凸中心。首先要正確理解題意;其次依據文體明了中心。以寫記敘文為例,可抓住記敘的線索,諸如景、物、人、事、思想感情等,這是做到立意明確的先決條件;三要精心選擇能表達文章中心的材料,若材料與中心聯系不緊,就影響中心的明確;四是在文章的關鍵地方,用壹兩句話進行議論或抒情,揭示文章的主旨,使整篇文章宛如畫龍點睛般活脫起來。
化大為小煉主旨。僅以話題作文為例,考生可在析題的基礎上,化大為小,把思維引向深入,找到適合自己的切入口擬題立意。如對話題“處處留心皆學問”,有壹位考生從茶壺泡茶久了,裏面長了“垢”,可泡出的茶卻壹天比壹天香的現象入手,進行深度思考,最後明白了“只有積年累月長出茶垢的壺,才能泡出清香爽口的好茶來”的道理。在具體而生動的記敘中,突出了“處處留心皆學問”的話題要旨。經過這樣的“煉旨”,立意自然就高人壹籌了。
平中見奇出新意。常見的方法有:
(1)“舊瓶裝新酒”。針對人們習慣了的事物、思想、理念,從新的角度提出新的看法和見解。
(2)“反彈琵琶”。運用逆向思維,從反面提出自己與傳統和世俗相悖的觀點,以新眼光、新理念來分析事物,評價事物。
(3)聚焦時代。針對社會現實,關註時代熱點,比如對於救助弱勢群體的看法,對環境汙染的看法等,把自己對材料的獨特體驗、見解、評價等納入文中。
三思而行求深透。立意求深要求作者對事物的認識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要努力發掘出事物內在的思想內容,要把有關材料放在壹定的大背景下來思考,挖掘出它的社會意義,要善於把事物之間的內存聯系,提煉出深刻的主題。
3.失分會診
(1)由於不用心審題,或對中心與材料的關系把握不準,致使少數文章脫離標靶,不著邊際,或雖不完全脫題,但只與話題打了個“擦邊球”,過於平淡。
(2)因為不會“煉旨”,導致有些文章中心不明確。主要表現在:全文基本觀點不明朗、不集中,若隱若現,好像是作者不敢明確表態;或筆墨不集中,行文過散;或思路不清晰,前後內容不銜接不緊密。
(3)符合題意要求,有立意,但缺少點睛之筆,使立意缺乏應有的高度。
(4)思想境界不高,明顯表現出壹些不合適的觀點。為了刻意求新或者對某壹特寫問題不能正確對待,而出現看法偏頗,或情緒偏激,體現在作文中,便是觀點錯誤或態度消極或思想悲觀。這些問題明顯反映出考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養。有這些問題,作文自然不能得高分。
4.提升要訣
秘訣壹:抓住“正確”不放。考場立意,決不站在個人的角度反映偏激的思想,而要符合生活發展的客觀規律,體現出積極向上的健康思想。
秘訣二:縱向深入開掘。學會縱向思考,采用層層推進的方法,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多問幾個“為什麽”、“怎麽辦”,使中心思想更突出,更深透。
秘訣三:融旨於物托誌。適用於散文、記敘文的寫作,是指借助於某種事物來表現文章的主旨,通過對平凡事物的精雕細刻來顯示深遠的寓意。如某考生的《興趣》壹文,借花抒情,圍繞“桂花”展開描寫,表達自己熱愛美好事物的情感,主題深刻。
篇五: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