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綜合考核復習指導
考核總體說明
壹、畢業綜合考核的性質
畢業綜合考核是壹種實踐性環節考核,是該專業考試計劃中規定的畢業論文、學位論文撰寫與答辯的壹項替代考試。也就是說,考生通過了綜合考核,就不再進行畢業論文撰寫、答辯了;申請學士學位的考生綜合考核成績須在70分以上(含70分)。由畢業論文撰寫答辯改為畢業綜合考核是考慮到自考生的實際情況和自身特點,是更全面地檢查考生對該專業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綜合應用能力而進行的壹項課程計劃調整,是經省自學考試委員會批準實施的。
二、畢業綜合考核的內容和形式
畢業綜合考核的內容涵蓋了該專業的6門主幹課程。即“文學理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外國文學”、“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每門課程命壹道主觀性試題,不出客觀性試題。考試采用現場開卷的形式,考試時間為3個小時。考慮到時間有限,考生可從6個試題中選答4個題,但必須選答壹個語言類試題(即“現代漢語”或“古代漢語”試題)。
三、教材說明
畢業綜合考核對教材和參考書的版本不做統壹要求。
文 學 理 論
文學理論是壹門闡述文學基本原理及知識的課程。學習本門課程主要是系統地理解和掌握文學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具有壹定的欣賞、評論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夠分析古今中外的文學現象。作為這門課的綜合考試,從目的上講與上述要求是壹致的。但是,既然是壹種綜合考試,與壹般考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這表現在:內容上它是畢業論文的替代形式,性質相當於畢業論文;形式上它是開卷的,要求寫成500字左右的小文章完成答題。因此,這壹考試考查的不是對文學理論的識記、了解和簡單應用,而是運用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於這壹要求,如下幾點需要了解和註意:
壹、教材和復習範圍
教材最好使用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編著的《文學概論》。這部教材由童慶炳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它的優點是觀點較新,內容豐富,論述全面,講述比較通俗。如果由於條件所限不能找到這部教材,其他教材也可替代,不過要註意用稍微新壹點的教材。需要指出的是,不管使用何種教材復習都要全面,整部教材的內容都是考試的對象。具體地說文學概論的五論的內容(本質論、創作論、作品論、發展論、接受論)都要復習到,不能顧此失彼。在整部教材中本質論是重點,復習時尤其要給予重視。同時對如何理解文學的審美效果與功能?怎樣理解文學的精神享受與情感宣瀉的特點?文學的認識功能與提高人格境界的作用是如何體現的?文學的審美教育作用包含什麽內容?如何理解典型的特征性?什麽是典型的歷史意蘊?文學創作典型化的特征是什麽?等具體問題也應結合教材進行思考復習。
二、命題原則和題型
由綜合考試的性質所決定,其命題原則突出靈活性、實踐性、應用性。題型如下:
(壹)論題寫作 即給考生壹個論題,由考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靈活作答,觀點不做限制,言之成理即可。這類命題壹般取經典觀點、名言或時下流行觀點為對象,要求考生闡釋其蘊涵、意義,作出評價,展開論述。如:
1、有人認為:作家既是生活的奴隸,又是生活的主宰。試談妳對這壹觀點的看法。
2、有個老作家在總結自己的創作經驗時說:文學活動最主要的是社會生活。請談妳對這壹觀點的意見。
以上例題只給出論述範圍,沒有現成答案,考生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回答這類問題首先要弄清題意含義,然後再用自己熟悉的理論以及事實進行分析闡發。以第1小題為例,其題意是在說創作問題的,認為創作既要深入生活,又要加工、提煉生活,觀點是正確的。如果考試時能夠理解這壹問題的含義,並且作出判斷,在此基礎上參考教材進行發揮、寫成文章是不成問題的。
(二)辨析寫作 即以文學理論中有歧義性的或錯誤、片面的觀點為對象,讓考生根據壹定的理論進行分析判斷,展開論述。如:
1、“藝術和科學的根本差別不在內容,而在處理特定內容時所使用的方法。”請談妳對這壹觀點的看法。
2、“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再現。”妳如何理解這壹觀點?請談看法。
以上例題性質上與第壹個題型沒有根本區別,不同在於它的觀點或者錯誤或者片面,答題時仍要遵循上述原則。以第2小題為例,它的觀點是認為文學的本質就是社會生活的再現。這就顯得有些片面了。文學以社會生活為對象,為源泉,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是社會生活的再現。但是,在創作中作家還要對生活加工改造,還要表現自己的情感,在這個意義上說它又是表現的。因此,文學是再現與表現的統壹,僅強調壹個方面是錯誤的。
(三)評論寫作 即以短小的作品為對象,由考生運用理論從壹個角度進行分析評論。如:談杜甫《石壕吏》的現實主義特征。
評論寫作要求把理論與作品結合起來,抓住壹個和理論契合的方面進行分析評論,不求面面俱到。
三、需要註意的問題
由以上幾種命題方式和題型可見,綜合測試靈活性、應用性是很強的。面對這種考試應註意兩點:壹是註意審題。綜合測試的試題壹般只提供可論述的材料,沒有現成答案,而且題意也較為隱蔽含蓄。考生在展開分析論述之前壹定要反復審題,直到弄清題意再作回答,切忌盲目答題。這幾年考試中因題意不清、答非所問而丟分的現象是很嚴重的,應引起註意。二是註意對基本原理的掌握。綜合測試的題型盡管靈活多樣,但都與基本原理有聯系,都是基本原理的展開或延伸。基本原理是解決和回答問題的理論依據。熟悉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原理,對於回答任何題型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 國 古 代 文 學
中國古代文學綜合測試要求考生全面掌握中國古代文學發生、發展的歷史,了解各個時期的文學思潮、文學流派以及文學成就,具備相關的基礎知識;能對中國古代優秀作品的思想和藝術進行分析,並熟練掌握教材中所重點論析的經典作品。
本課程的綜合測考試主要是以論述題的形式,對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重大問題進行論述;或針對名家名作進行藝術特色的分析。因此,除論述題或作品分析中涉及到之外,不專門考察具體或零散的文史知識、文體常識,而是主要考察學生對重大問題、經典作品的把握程度。考生的答案應不少於500字。
考生應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脈絡形成清楚的認識。考生不僅要能從整體上把握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階段、每個階段的發展特點、代表文體、代表作家的特色等宏觀問題,如唐詩與宋詩的風格差異;還應該將這種把握落實到更加具體的層面。比如,在代表性的文體中,既要從整體上認識詩、小說、散文、詞、曲等體裁的總體特征,還要落實到律詩、樂府詩、文言小說、長篇小說、駢文、古文、豪放詞、婉約詞以及南曲、北曲等更細的層次;在經典主題中,不僅要從整體上把握如愛情主題、生死主題、山水田園主題、邊塞主題等的發展階段、特點以及代表性的作家,還要能對不同階段、不同作家的特點進行對比,以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形成深刻的理解。
考生要對各個時期的文學思潮、文學流派以及文學成就形成有壹定的了解。文學思潮、文學流派既是文學發展的結果,反過來又能推動文學的發展,對它們的了解有助於更好地理解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歷史。考生要熟悉不同時期文學思潮、文學流派的整體狀況、理論主張、形成原因以及對後世的影響,並能對時期不同但形式相似的文學思潮、文學流派進行壹定的比較。例如,唐代古文運動與北宋詩文革新是中國文學史上影響巨大的兩次文學革新運動,在很多方面都有***通之處,但兩者又有很大的差別。如何理解這兩次革新運動的同異,會有助於我們對唐宋文學發展的不同方向有更深刻的認識。再如,在詩歌發展史上,漢魏六朝時多有文學集團,明清時則多文學流派,兩者的相似與不同之處該如何理解;在詞的發展史上,蘇軾的“詞自是壹家”和李清照的“詞別是壹家”形式非常相似,但實質大為不同;在明清戲曲界,“臨川派”與“吳江派”針鋒相對,其背後的理論支持各是什麽等。考生應該對這些問題有較多的了解。
考生要能對古代優秀作品的思想以及藝術特色進行細致的分析。文學作品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文學美學特質的集中體現。考生應該對不同作家的藝術個性有所把握。如陶淵明的樸素真誠、李白的豪放飄逸、杜甫的沈郁頓挫等。考生也應該能對文學史上大量經典作品的藝術特色有所體會,並能形成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礎上,考生不僅應該能對不同風格的作家、作品進行比較,還應該能對相似作家、作品的風格形成壹定的比較。例如,考生不僅應該能對王維、孟浩然以及高適與岑參這些有很大相似性的作家有深入的認識和判斷,而且應該能把握同類主題、風格的作品之間存在的內在差別,並結合不同時期詩歌風貌的整體特點對這些差別進行理解。
中 國 現 代 文 學
中國現代文學是指從1917年至1949年這壹時段的文學。本課程的綜合測試主要通過考生對這壹時段的文學現象、文學流派、重要作家作品的綜合梳理、分析論述來達到考試目的。
壹、要對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有總體性的把握和認識。比如為什麽說現代文學是“有強烈使命感”的文學?要回答這樣的題目,就必須結合現代文學主題的變化與時代的關系來論述。“五四”文學革命的發生就與近代以來進步人士探索挽救中國的出路的思考相聯系,因而才有第壹個十年文學的啟蒙主題,即以人的發現、人的覺醒、人的解放為核心內容的文學;隨著社會鬥爭、階級鬥爭的加劇,文學被空前地政治化,配合社會革命成了第二個十年文學的主流形態;抗日戰爭爆發後,文學因戰爭形成的地緣政治區域而分為國統區文學、解放區文學和淪陷區文學,除漢奸文學外,三個不同區域的文學都在盡自己的可能為民族解放戰服務。經過如上的分析論述,便不難得出現代文學是有使命感的文學這樣的結論。考生也應能就某壹階段文學的文學現象與社會文化思潮關系進行梳理分析和論述。如試論周作人“人的文學”主張對第壹個十年的文學創作的指導意義。論述這壹問題涉及“問題小說”;文學研究會的“為人生的藝術”;魯迅的創作及其影響下的“鄉土小說”;創作社的“自我小說”等。這都是在創作上對周作人理論的呼應。
二、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魯迅無疑是最重要的作家。他的《吶喊》、《仿徨》以思想的深邃、藝術的上達而成為中國現代民族文學的典範。其成就表現為:以人物性格塑造為中心的結構方式;深刻揭示人物靈魂與中國文化的深層聯系及其所帶來的強烈震撼;借鑒傳統戲曲和繪畫藝術的白描手法;重在“神似”“詩意”的美學追求;多方吸收其他文體樣式的長處,豐富小說的思想容量和藝術表現力。考生要能夠結合《吶喊》《仿徨》中的重要作品就某壹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和論證。
三、沈從文是三十年代的重要小說作家,湘西鄉民世界支撐了他小說藝術世界的大廈,並與“都市”世界相對立。他的小說遠政治而近人性,對文化道德重建和生命意義的探尋既體現了他的政治文化立場也體現了他的藝術觀念。無論主題內容還是藝術風格,沈從文在“京派”作家中都最具代表性。要能夠結合代表性作品,如《邊城》、《丈夫》《蕭蕭》等,梳理論述沈從文小說的主題思想、藝術成就和流派意義。
四、老舍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獨特性表現在:壹是創作中以文化批判意識使作品顯示出獨特魅力;二是對市民階層命運、思想和心理的成功表現,這不僅是對中國現代文學題材方面的獨特貢獻,其深度與廣度在現代作家中都是首屈壹指的;三是對現代小說民族化、個性化追求的突破。老舍小說的“北京味兒”、幽默風以及俗白、凝練、純凈的語言,是現代小說在民族化、個性化追求中的壹種難得的突破。要能夠結合具體作品,對以上涉及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論述。
五、巴金的小說創作以表現家庭生活的系列作品成就最高,包括《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憩園》、《寒夜》。巴金的創作在中國現代文學“家庭家族”題材小說創作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要能夠從“暴露家庭和禮教弊害”的角度,梳理巴金以家庭為題材的小說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性。
六、詩歌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成就突出,不僅有郭沫若、徐誌摩、戴望舒、艾青等重要詩人,而且有新格律詩派、象征詩派、現代詩派、七月詩派、中國新詩派以及新月社、湖畔詩社、中國詩歌會等社團流派,有大量名詩名作。要能夠梳理如上重要詩人的詩歌理念、創作特色和影響並結合作品進行論述;要能夠對不同社團、詩歌流派在詩歌史上的貢獻地位、前後關聯及發展流變進行梳理。
七、話劇是“泊來”的劇種,從辛亥革命時期的“文明戲”,到“五四”時期的“愛美劇”,再經過二、三十年代的拓展,到曹禺時則成熟了。要能結合中國話劇發展史,對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劇作的思想和藝術特色進行梳理,對曹禺劇作成就及其話劇史意義有充分認識。
八、要能對具有同質文學現象流派進行梳理評價。比如,以鄉土為題材的小說在現代文學三十年中的發展變遷。二十年代是魯迅影響下的鄉土小說流派,三十年代是“京派”與“社會剖析派”小說的農村題材成就最高且各有不同風貌,四十年代以解放區成就最高,趙樹理和孫犁是代表。要能夠結合時代政治、文化在對比中談發展深化。再比如:三十年代的都市文學,以老舍對皇城帝都的描寫、茅盾從社會政治視角對大上海的檢驗和新感覺派筆下的都市人生描繪成就最高,要能夠梳理論述其異同。“問題小說”、鄉土小說、社會剖析派小說也***同以現實主義為特色並呈現逐步發展成熟的邏輯性。
九、解放區文學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解放區文學運動中,最重要的事件無疑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發表。要能夠結合解放區文學創作的實際,談毛澤東講話對解放區文學在小說、詩歌、戲劇及文藝運動不同方面的影響。
外 國 文 學
首先,作為替代畢業論文和學位論文的綜合測試,首先要體現綜合性原則,即同壹題目下綜合了作家、作品與文學史知識,並強調各成份間的有機聯系。這就意味著,綜合測試不再是僅對壹個作家或壹部作品的考察,而是在文學史的背景下,對壹個時期的作家、作品做綜合性考察,要能夠結合具體的作家作品,對特定時期文學的特點進行歸納和分析。例如,十八世紀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特點。考生不僅要能夠答出教材上已經集中歸納的十八世紀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若幹特點,更要結合這壹章涉及的重要作家(包括笛福、理查生、菲爾丁等)的創作,對這壹時期文學的特點進行具體的闡述,從而能夠體現考生對相關知識掌握的綜合性。
綜合性還體現在對壹個國家的文學史知識的系統掌握上。比如,在英國文學史上,莎士比亞的戲劇、十八世紀現實主義小說、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從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上看,是壹脈相承的,但各個時期的現實主義既有其***同性,又有各自的特點。這就要求考生在充分研讀教材的基礎上,做出準確的把握和歸納。例如,莎士比亞的戲劇與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之間的比較,可以有多個角度。比如從題材方面看,莎士比亞的戲劇多取材於歷史和傳說,而批判現實主義強調題材的現實性,即取材於作家熟悉的當代、日常生活。
其次,綜合測試答題要有壹定的創新性。命題原則明確了不以現成的結論作為評定成績的唯壹標準,在命題上能夠給學生充分發揮的余地,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圓其說,特別是有自己的見地,即予以充分肯定。在考場上學生可以參考自考教材,答題時多數材料可能來自教材,甚至有大量抄教材上現成結論的。但在命題時,已經考慮到這種情況,既要使考生在給定材料裏能找到答題線索,又不鼓勵單純抄材料,因此在題目設計上給考生留出了進壹步發揮的余地,包括對教材上散在材料的進壹步歸納整理上。如比較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爾斯泰小說的心理描寫,除了教材已經提供的針對兩位作家的這方面的結論外,還需要妳找出他們在心理描寫方面的相似點與不同點,尤其是對不同的方面進行更具體的論述,而不是把兩位作家心理描寫的特點分別列出就算完成任務了。
第三,重視比較性。比較性是外國文學學科的特點,因為它涉及到眾多國家和民族的文學,而在比較中研究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學,是本學科的重要任務。因此,引導學生以比較文學的方法深入學習外國文學,是綜合測試應該體現出來的特點之壹。所謂比較文學,不是壹國之內不同作家和作品的比較研究,而是不同國家之間作家、作品和文學現象的研究。在近代歐洲文學史上,傳統的文學大國包括英國、法國、俄國等,對這些國家的作家和作品進行比較研究,能夠更清晰地呈現不同國家文學的特點,理清他們之間的聯系。比如,在十九世紀,英國和法國都是批判現實主義的大國,但由於兩國國情不同,文化傳統不同,導致兩國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各有其鮮明的特點。例如英國文學對工業資產階級的批判,法國文學對金融資本的批判。同樣,作為人道主義偉大作家,狄更斯和雨果分屬英法,他們的作品中體現的人道主義思想既有很大的***性,又有明顯的不同。比如他們對待暴力革命的態度上就是不壹樣的。
第四,註重原著閱讀。外國文學既註重考生對文學史知識的把握,也重視對文學原著的閱讀。希望通過綜合測試,引導考生把更多的註意力放在對原著的閱讀上,進而能夠運用在中文專業所學的相關知識,對具體的文學作品進行分析論述。在要求學生對原著有基本了解的基礎上,從最著名的壹些外國文學作品裏選取壹些段落,要求考生能夠任選角度,結合所給材料展開分析。例如,《簡愛》裏有壹段簡愛對羅切斯特說的話:“妳以為我會留下來,甘願做對妳無足輕重的人麽?妳以為我是架機器——毫無感情的機器麽?可以任人從我口中奪去屬於我的壹口面包,搶走我杯子裏的壹滴生命之水麽?妳以為我貧窮、卑微、矮小、不美,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肝麽?妳錯了!——我的靈魂跟妳同樣重要,我的心腸跟妳同樣勇敢。假若上帝賜給我幾分美貌,許多財富,我就會使妳對我難以割舍,正像我離不開妳壹樣。我不是通過習俗、傳統,甚至血肉之軀與妳談話——而是我的靈魂在與妳的靈魂談話。恰似我們都已穿過墳墓,站在上帝腳下,彼此平等——現在也平等!”通過會要求考生結合這段話對簡愛的思想和性格進行分析。但真正深刻的分析不僅僅是從這段話來的,同時要求考生了解《簡愛》這部作品,了解簡愛與羅切斯特關系的來龍去脈。
現 代 漢 語
壹、基本要求
《現代漢語》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課,本課程講述現代漢語的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的基本知識,既有理論性,也有的實踐性,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運用語言的能力。要求學員學完本科階段的課程之後,全面系統地復習現代漢語的基礎知識,把所學的知識理性化、系統化,增強運用語言規律的自覺性。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熟悉分析語言現象的方法。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和方法解釋常見的語言現象,糾正語言運用中的錯誤。
二、教材與考查重點
現代漢語教材是張斌主編的《現代漢語》,語文出版社出版。目前的考生主要分兩部分,壹部分考生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他們學過現代漢語這門課。這壹部分人又分三類,壹是專科階段通過自學考試過來的,他們使用的就是這本教材;二是專科階段是在專科學校裏讀的,他們使用的教材是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代漢語》,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三是專科階段是在電大讀的,他們使用的是張斌主編的《現代漢語》,或《簡明現代漢語》,中央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還有壹部分考生,他們專科階段學的不是漢語言文學專業,而是數學、物理、化學、外語、政治、體育等專業,是升本之後才走到漢語言文學專業這條路上的,根本就沒有學過現代漢語這門課,得從頭到尾認真的學習。學過現代漢語這門課的,盡量使用自己學過的教材,這樣復習起來容易壹些;根本沒有學過現代漢語這門課的,應該從頭學習壹遍,教材可選用張斌主編的《現代漢語》。
《現代漢語》教材包括緒論、語音、詞匯、語法、文字、修辭六部分,詞匯、語法、修辭三部分是考核重點,需要認真對待。下面是各章節的復習要求和考核點,供大家復習時參考。
緒論部分
(壹) 復習要求:
了解現代漢語的含義、特點和地域分支。
(二) 考核點:
1、 現代漢語的含義。
2、 現代漢語在語音、詞匯、語法上的特點。
3、 普通話與方言。
語音部分
(壹) 復習要求:
熟記普通話聲母、韻母、聲調、音節構造、音變規律;熟練掌握漢語拼音方案,能正確拼寫和認讀;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理解、分析普通話的壹些基本的語音現象。
(二) 考核點:
1、 語音的性質、語音單位和記音符號。
2、 聲母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韻母的結構與四呼,聲母、韻母與輔音、元音的關系,調值和調類,平仄與押韻。
3、 音節的構造(韻頭、韻腹、韻尾),拼合規律。
4、 輕聲、兒化、連讀音變。
5、 音位歸納的原則及應用。
6、 輕聲兒化、異讀詞和多音多義字的讀音規範。
文字部分
(壹) 復習要求:
了解漢字的性質、特點、字體發展演變的規律和漢字應用整理的知識,熟悉常用漢字的形體結構,掌握用字規範。
(二) 考核點:
1、 漢字形音義的關系。
2、 偏旁和部首。
3、 分析現代漢字的字形結構和構造方法。
4、能夠識別、糾正錯別字。
詞匯部分
(壹) 復習要求:
1、 能夠區分詞和其他語言單位。
2、 了解詞的構造、詞義性質特點、詞匯的構成等知識。
3、 會辨析常用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能正確運用詞語。
4、能熟練地查檢壹種詞典。
(二) 考核點:
1、 語素與詞、字的關系。
2、 單純詞和合成詞、合成詞的構造、詞根和詞綴,分析合成詞的構造,區別字面形式相同的詞根和詞綴。
3、 詞義的性質,本義、基本義、引申義、比喻義。
4、 同音詞和多義詞。
5、 同義詞、反義詞及其在語言中的運用,辨析同義詞。
6、 基本詞匯和壹般詞匯、詞匯的發展。
7、 成語、慣用語、諺語
語法部分
(壹) 復習要求:
了解詞的語法特點,能給實詞詞歸類,掌握常用虛詞的用法;會運用層次分析法分析短語;能正確的分析單句的句子成分、復句的層次與關系;了解各類句型、句式的結構特點和它們之間的變換關系;能夠識別和糾正常見的語法錯誤。
(二) 考核點:
1、 各類實詞的語法特點、詞的兼類。
2、 常用虛詞“都、也、就、再、還、不、沒、沒有、別,把、被、對於、關於、和、在、連、比,和、或、還是、不管、況且、何況、而、而且、否則、只有、只要、由於、因為,的、地、得、著、了、過、所、似的”等的用法。
3、 識別糾正詞性誤用的語法錯誤。
4、 分析短語的結構層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