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擡頭”是壹句古老的諺語.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根據日月五星的運行軌跡把天空劃分為28天宿,即黃道帶.以此來表示日月五星的運行和位置.28天宿可分為4個大區(4象或4神),東方蒼龍(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西方白虎(包括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宿);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北方玄武(包括鬥、牛、女、虛、危、室、壁七宿).其中‘角宿’就是龍角.在二月初二這壹天東方地平線上升起了龍角星,所以稱為龍擡頭.民間又傳說這壹天龍神會從睡眠中醒來,於是人們在那時就會焚香禱告,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壹天也稱為‘龍頭節’和‘青龍節’.
---------------------------------------------------------------------------------------------------------------
中國人過年,自臘月初八就正式開始,直到來年二月初二龍擡頭才算真正結束。對老百姓而言,二月初二,是非常重要的節日,人們認為這天正是蒼龍“登天”之日,俗稱“龍擡頭”。這天壹般處在驚蟄之後,大地回春,萬物復蘇,農耕在即,壹切都是新的開始。
近來無論是走在鄉間集市,還是城裏的大街小巷,都會看到壹道亮麗的風景線——許多人都在排隊理發!為什麽要理發呢?因為人們認為二月初二是龍擡頭的日子,龍擡頭的日子理發叫做“剃龍頭”,預示壹年有好的開始。
俗話說“龍不擡頭天不雨”。在古代神格譜系中,龍是掌管降雨的神仙,降雨的多少直接關系到壹年的莊稼的豐歉,因此,為了求得龍神行雲布雨,二月初二這天要在龍神廟前擺供,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同時唱大戲以娛神。民間有許多禁忌避諱“龍擡頭”,諸如此日家中忌動針線,怕傷到龍眼,招災惹禍;忌擔水,認為這天晚上龍要出來活動,禁止到河邊或井邊擔水,以免驚擾龍的行動,招致旱災之年;忌諱蓋房打夯,以防傷“龍頭”;再者,忌諱磨面,認為磨面會榨到龍頭,不吉利。俗話說“磨為虎,碾為龍”,有石磨的人家,這天要將磨支起上扇,方便“龍擡頭升天”。
除祭祀龍神外,民間往往還舉行多種活動納吉,諸如舞龍、剃龍頭、戴龍尾、開筆等。舞龍,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幾家合夥制作壹條龍,二月二這天上街舞龍慶祝,期望新的壹年在龍的蔭護下再獲豐收。所謂剃龍頭,指二月初二理發,壹為兒童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擡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發,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壹年順順利利。此外,大人們要用五色布剪出方形或圓形小塊,中間夾以細秫稭稈,用線穿起來,作長蟲狀,戴在孩童衣帽上,俗稱“戴龍尾”,驅災辟邪。舊時這天讓孩子開筆寫字,取龍擡頭之吉兆,祝願孩子長大後斷文識字……二月初二簡單的舉動,飽含著人們對孩子的殷切記掛,也飽含著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希望。
中國古代將自然界中的生物分成毛蟲、羽蟲、介蟲、鱗蟲、人類五大類。毛蟲指披毛獸類,羽蟲指鳥類,介蟲指帶甲殼類,鱗蟲指有鱗之魚和帶翅昆蟲類。龍是鱗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二月初二正是驚蟄前後,百蟲萌動,疾病易生,蟲害也是莊稼的天敵,因此人們引龍伏蟲,希望借龍威鎮伏百蟲,保佑人畜平安,五谷豐登。引龍伏蟲的活動有很多,最有特點是撒灰。撒灰十分講究。灰多選用草木灰,人們自家門口以草木灰撒壹條龍到河邊,再用谷糠撒壹條龍引到家,意為送走懶(青)龍、引來錢(黃)龍,保佑人財兩旺;從臨街大門外壹直撒到廚房竈間,並繞水缸壹圈,叫做“引錢龍”;將草木灰撒於門口,攔門辟災;將草木灰撒於墻腳,呈龍蛇狀,以招福祥、避蟲害。陜西富縣壹帶還流行撒灰圍莊墻外的做法,也是伏龍驅蟲的表現。後來,也出現用石灰替代草木灰伏龍降蟲的做法。
為了納吉,二月初二這天的食物也與“龍”相關,面條不叫“面條”,稱作“龍須面”;水餃稱作“龍耳”、“龍角”;米飯稱作“龍子”;煎餅烙成龍鱗狀,稱作“龍鱗餅”;面條、餛飩壹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稱作“食龍頭”;吃蔥餅叫做“撕龍皮”。壹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征與寓意。
就全國而言,由於地域不同,各地風俗也各有差異。二月初二與“龍擡頭”相關的的活動很多,除上面介紹的活動及食俗之外,還有爆玉米花、吃蠍豆、擊梁驅蟲等,但不論哪種方式,均圍繞美好的龍神信仰而展開,它是人們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動。
農歷二月初二,之所以稱為龍擡頭節,其實與古代天象有關。舊時人們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稱“二十八宿”,以此作為天象觀測的參照。“二十八宿”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劃分為四大組,產生“四象”: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壹個龍形星象,人們稱它為東方蒼龍,其中角宿代表龍角,亢宿代表龍的咽喉,氐宿代表龍爪,心宿代表龍的心臟,尾宿和箕宿代表龍尾。《說文》中有龍“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的記載,實際上說的是東方蒼龍星象的變化。
古時,人們觀察到蒼龍星宿春天自東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出沒周期和方位正與壹年之中的農時周期相壹致。春天農耕開始,蒼龍星宿在東方夜空開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龍首,夏天作物生長,蒼龍星宿懸掛於南方夜空;秋天莊稼豐收,蒼龍星宿也開始在西方墜落;冬天萬物伏藏,蒼龍星宿也隱藏於北方地平線以下。而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晚上,蒼龍星宿開始從東方露頭,角宿,代表龍角,開始從東方地平線上顯現,大約壹個鐘頭後,亢宿,即龍的咽喉,升至地平線以上,接近子夜時分,氐宿,即龍爪也出現了。這就是“龍擡頭”的過程。之後,每天的“龍擡頭”日期,均約提前壹點,經過壹個多月時間,整個“龍頭”就“擡”起來了。後來,這天也被賦予多重含義和寄托,衍化成“龍擡頭節”、“春龍節”了。
二月初二龍擡頭的形成,也與自然地理環境有關。二月初二龍擡頭節,主要流行於北方地區(南方水多,土地少,這天多流行祭祀土地社神)。由於北方地區常年幹旱少雨,地表水資源短缺,而賴以生存的農業生產又離不開水,病蟲害的侵襲也是莊稼的壹大心患,因此,人們求雨和消滅蟲患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當中,二月初二的龍擡頭節對人們而言也就顯得格外重要:依靠對龍的崇拜驅兇納吉,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龍神賜福人間,人畜平安,五谷豐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