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安徽祁門縣有哪些橋?

安徽祁門縣有哪些橋?

在祁門城東的長江上,距離只有250米左右,有兩座古橋。上面的橋叫鄭萍橋,下面的橋叫仁濟橋。長江上的雙橋,也被稱為長江上的雙彩虹,是祁門唯壹入選國家文物局編輯的《中國名勝古跡詞典》的歷史遺跡。書中描述:“風格簡約,質地緊實。這兩座橋橫跨在陳江上,就像壹條雙虹垂向地面,光芒四射。”

據考證,雙橋歷史悠久,鄭萍橋至少在南宋末年就已存在。當時是後傾的梁式結構。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在舊址上改建為牌坊。仁濟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它們都是五孔石橋,鄭萍橋長78米,仁濟橋長79.4米,寬7米。兩座橋各有四個橋墩,第壹個橋墩看起來像船的船頭,美觀大方,能有效減緩水流的沖擊。它的形狀、結構、風格基本相似,就連成千上萬的橋石都像是從同壹個模子裏取出來的,像是孿生兄弟。長江是古代祁門經鄱陽湖南下至吳楚的主要通道。當年雙橋地區就是縣城碼頭所在地。白天,船來船往,商賈行人熙熙攘攘,飯館茶館都在搖旗吶喊。入夜,月色融融,雙橋影影綽綽,倒映河中,波光粼粼,別有壹番景致。正如同治《祁門縣誌》所言:“東門外,有壹長橋,南北向,石柱上有人物,綠波倒寫;太陽升起,斜陽橫照,煙水遍地。贏了就不會輸在萬靈路上。”“雙橋夜月”是祁門十二景之首。清代何勇寫過壹首詩贊美:“戍樓無言仰視啟東,天稀雲淡。輕段飛鏡,影環沙照雙虹。幾戶人家在秋山下點燈,在岸桅上露白露,不惜夜吟夜飲,空蕩如坐水晶宮。”生動地描繪這美麗的景色。

由於時代的變遷,鄭萍大橋進行了混凝土結構的改造和加固,成為壹座面貌煥然壹新的公路橋。仁濟大橋依然保持著原貌,古樸典雅,藤蔓爬滿橋,巨大的橋樁上甚至還生長著枇杷等樹木,生機盎然,趣味盎然。走在橋上,古色古香的造型,斑駁的紫砂石板,都讓人感覺時光倒流。近年來,離夏喬不遠的地方建起了壹座公路橋,三座橋並排而立,更加壯觀。(摘自《祁門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