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火盒
醜小鴨
丹麥標準協會
他壹生寫了170多個童話故事。
今年4月2日是世界著名童話大師漢斯·克裏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誕辰二百周年。他壹生寫了170多篇童話,我參與翻譯的《安徒生童話與故事全集》(譯林出版社,2005年)中只有157篇是他親自審定的。
安徒生童話大致可以分為七個系列,分別是:帶有魔幻元素的故事,如影子、鈴鐺;以動物為主題的故事,如醜小鴨和跳高運動員;以樹和花為主題的故事,如《小伊達的花》;將無生命物體擬人化為主角的故事,如《堅定的錫兵》和《織補針》;陌生世界的真實故事,比如夜鶯;可識別世界的現實故事,如《園丁與主人》;以作者為主角的故事,如《守門人的兒子》和《柳樹下》。
安徒生童話雖然取材廣泛,但主題集中,即表達真善美,以善良、同情、寬容、博愛等浪漫幻想追求人類的理想境界,宣揚“真善美終將勝利”的樂觀信念
童話是安徒生心中的壹顆種子,很容易開花。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盛行於歐洲文壇的浪漫主義促使許多作家對民間文學產生了興趣。他們想從民間文學中挖掘創作主題,從事童話創作,其中安徒生是最傑出的壹位。1835年,安徒生的第壹本兒童故事集出版了,其中包括《大克勞斯》和《小克勞斯》等。從那以後,幾乎每年都會出版壹本集子。就像他自己說的:童話“像種子壹樣藏在我心裏。只需要輕輕壹碰,壹個陽光的吻,壹滴雨水,就會開花”。他用自己的人生經歷,用自己對窮人的愛,用自己對真善美的追求,澆灌著童話這朵小花。
安徒生的童話構思新穎,表現奇特,富有原創性和新奇意識。他之前的童話從內容、情節、表現手法都有很多相似之處;故事裏的人物有時候連名字都沒有;主角都是好人,對手幾乎無壹例外都是邪惡的化身。童話故事的主人公往往要經歷艱難的歷程,經受巨大的考驗,才能獲得圓滿的結局,註定在危難之際被仙女、精靈或小動物解救。童話故事幾乎無壹例外地受到善行的獎勵和邪惡的懲罰。安徒生打破了這種程式化的模式,將民間故事、神話、寓言、詩歌甚至短篇小說融入到童話中,從而將童話提升到了劃時代的高度,賦予了童話全新的面貌、更廣泛的素材和前所未有的深刻內涵。在這裏,我不妨舉幾個例子:
《皇帝的新衣》原本是壹個西班牙王子寫的故事。這個故事早已廣為人知,偉大的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1547-1616)在他的劇作中也運用了這壹素材。故事的結局是,國王在朝臣和全城人面前赤身裸體地走著,所有人都沈默不語。安徒生改寫故事時,讓壹個孩子在結尾喊出“他沒穿衣服”的真相。這個變化真是神來之筆,把整個故事升華到了壹個新的境界,有了更深的哲學意味。
聖誕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在國外旅行時倉促寫成的。壹開始他只是按照編輯發來的圖片要求,寫了小女孩在火柴的微光下看到燒鵝和她奶奶的故事。完成手稿後,安徒生總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麽。想了很久,他加上了那個小女孩死在大雪中的結局。這個結局充滿了他巨大的同情卻又無可奈何的憐憫,讓整個故事由平淡變得魔幻,讓人落淚。
小美人魚的故事脫胎於灰姑娘。與美麗的灰姑娘不同,小美人魚沒有得到仙女的幫助,最後也沒有結婚的運氣。出於對愛情的忠誠,小美人魚為了生存,不忍舉起女巫給的尖刀殺死王子。王子大婚之夜,她寧願跳進海裏,讓自己的身體壹點壹點化成泡沫,也不後悔。這打破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傳統。最終,小美人魚沒能得到心愛的王子,卻成為了壹個代代相傳的不朽藝術形象:坐落在丹麥哥本哈根朗格寧海邊的小美人魚雕像,已經成為了丹麥的象征。
安徒生的童話與現實緊密相連。
在寫作技巧上,安徒生也有許多獨到之處。他不刻意寫孩子能看懂的兒童故事。他的童話有很多只有成年人才能理解的深刻含義,但他相信故事本身足以吸引孩子。雖然當時的孩子可能無法理解童話的深刻含義,但長大後會回味無窮。
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童話大量運用了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語言生動流暢,樸實自然,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正是由於安徒生獨特的寫作技巧和語言風格,他塑造了壹批家喻戶曉的藝術形象。這些意象已成為歐洲語言中的典故,並被選入壹些歐洲國家的詞典。
安徒生的童話壹開始看起來很浪漫,有些脫離現實。細讀就會發現,他的童話離現實並不遠。他的壹些童話看似是關於王子和公主的,其實有著深刻的內涵。他是窮人中的壹員,他的同情心總是站在不幸的窮人壹邊。他揭露了窮人的悲慘生活,他的寫作是如此真實和深刻,以至於讓人流淚。他還諷刺挖苦了王公貴族和富商的殘忍、貪婪、虛偽和愚蠢,明確表達了自己的堅定信念,即真、善、美終將戰勝世間的假、醜、醜,就像《冰雪女王》中那樣。
當然,安徒生的童話也很美,比如充滿了豐富的浪漫幻想,還有壹些像聖歌壹樣的道德說教。此外,安徒生自學成才,遣詞造句偶爾散漫。但是,所有的瑕疵都不會影響安徒生作品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