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的回答是: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順父母!
百善孝為先,而孝則為中華傳統美德,易經說“為人者,有五令壹德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做人最為重要的就是品德了。
所以,能成大事者,必定是懂得知恩、懂得感恩且懂得報恩的人。
在對待自己的父母,報達養育之恩的最好的表現方式就是孝順了,且首先必須先懂得什麽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孝順,不單需要孝還需要順,孝敬孝敬,不單需要孝還需要敬!
往往,孝更多是指物質上的,孝字,從字的造型上講,是壹個兒子的肩上扛著“土”字,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意在晚輩對老人,父輩要進行贍養,直至入土為安。
而順及敬更多應該是精神上的體現。
往往,順和敬比孝更重要。
年邁的父母更需要的是兒女真正的關心、關懷、敬重,而非單純金錢、物質上的孝。
而我們很多人,卻僅僅以為孝順就是給父母金錢、物質上的補償就是敬了孝道!
不過父母與子女間或多或少會因為年齡、時代差距而造成觀念差異;況且父母也僅僅是個普通人,其觀點也往往並不是都是對的,這就往往又使得“孝”與“順”常常會發生沖突,當這種沖突不可避免的發生時,我們往往又會非常迷茫,而不知道該如何去處理。
其實《論語》中對於“孝”字早有清晰的解釋:孝即無違。
即生時以禮相待,死後以禮安葬,以禮祭奠。
”無違“是指無違於禮,而不是盲目地無違於長輩。
“無違”決不是我們今天通常所理解的孝順,或應該說是,我們很多人壹直誤解了孝順的真正的含義!
以禮相待的意思是相互尊重,相互關照;
以禮相待讓人與人保持距離;以禮相待就不會無條件的順從父母去作越禮之事。
以禮安葬,以禮祭奠是對先人的追思,是對自身的鞭策。
今天我們對孝順的理解往往僅僅就如《新華詞典》中所解釋的“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誌”。這是相當狹隘和僵化的,這簡直是用壹種教條去解決人間萬象的家庭關系,就如同用同壹種尺寸的衣服去套高矮胖瘦不同的身體,沒有了度,是缺乏生氣和靈性的也是有悖於人性和禮數的。
所以,對長輩僅僅是壹昧的順從,也並不是壹個真正懂得孝順之道的好晚輩。
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遊問什麽是孝,孔子說:“如今所謂的孝,只是說能夠贍養父母便足夠了。然而,就是犬馬都能夠得到飼養。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麽贍養父母與飼養犬馬又有什麽區別呢?”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問什麽是孝,孔子說:“(當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孔子的意思很明顯:孝順就是做子女的應該要做到從內心深處真正地孝敬父母,而不僅僅是形式。
不得不佩服幾千年前的孔聖就能對孝字理解得這麽透徹啊!
子曰:其為人也孝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是說:壹個人如果懂得孝順父母,敬愛兄長,這是君子要專心致力於孝悌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才能有治國的原則,才能有仁愛之心。自古忠臣出孝子,所以小孝才能治家,中孝才可以治企,大孝才得以治國!
有壹種愛,它讓妳肆意索取,享用,卻不要妳任何回報……
這種愛就是父母之愛。
僅以下文送給剛過去的母親節和即將到來的父親節——壹封父母寫給兒女的信!
如果我們都老了,不再是原來的我們。
請妳們做兒女的理解我們,對我們要有壹點耐心,
不要嫌我們終日嘮嘮叨叨,前言不搭後語,
其實還不都是為妳們好。
常言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當我們吃飯漏嘴的時候,把飯菜留在衣服上時,
千萬不要責怪我們。
請妳想壹想;
當初是如何我們把著手,給妳們餵飯的;
當我們大小便失禁的時候,弄臟了衣服不要埋怨我們遲鈍。
請妳們想壹想;
妳們小的時候,我們是如何為妳們擦屎擦尿的;
當我們說話忘了主題,請給我們壹點回想的時間,
讓我們想壹想再說。
其實談什麽並不重要,
只要有妳們在旁邊,聽我們說下去,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孝敬並不壹定是物質和金錢不可,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時常牽掛著我們就行了。
飯後給我們老兩口端杯熱茶,
陽光燦爛的日子陪我們出去散散心,和鄰居聊聊天。
等妳們結了婚,生了孩子,帶回家常讓我們看看就開心。
當看著我們漸漸地變老,直到彎腰駝背,老眼昏花的時候,
不要悲傷,這是自然規律使然。
要理解我們,支持我們,當初我們引領妳們走上了人生之路,
如今,也請妳們陪伴我們走完最後的路。
多給我們壹點愛心吧,我們會感激,回饋妳感激的微笑,這微笑中凝聚著我們對妳無限的愛。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順父母!”趁父母還健在趕緊多多孝順吧!否則,我們必將終生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