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是指鼻粘膜慢性炎,有粘膜和粘膜 下層的病理改變,臨床可分為四類:單純性鼻炎、肥厚性鼻炎、萎縮性鼻炎和幹酪性鼻炎。
(壹)單純性鼻炎
1、 有反復急性鼻炎發作史
2、 鄰近器官分泌物的炎性刺激,如慢性鼻竇炎、慢性扁桃體炎、腺樣體肥大
3、 鼻腔有妨礙通氣和分泌物排出的因素,如鼻中隔偏曲、骨脊或棘突
4、 長期使用滴鼻藥及血管收縮劑,如麻黃素、滴鼻凈、腎上腺素等,引起血管反應性擴張,使血管舒縮功能發生障礙,服用藥如利血平、雌性激素等亦可使血管擴張
5、 常伴有體弱,患慢性病,如貧血,風濕癥、肝、腎、心血管疾病,和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等
6、 有煙酒嗜好
7、 常伴發於內分泌功能紊亂時期。如甲狀腺機能低下、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妊娠期。月經期等
8、 生活或工作環境差,如溫度驟變、空氣過於幹燥、通風不良、空氣汙染、粉塵煙霧以及有害氣體長期刺激的後果
9、 鼻塞呈間歇性,交替性。久坐蛙或低頭時明顯,側工具臥位多下側鼻塞嚴重,寒冷蛙加重,故冬季癥狀明顯,夏季較輕
10、頭悶脹或有頭痛、失眠,有繼發感染時暫時嗅覺減退
11、鼻涕增多,呈粘稠半透明粘液性,繼發感染時呈現粘液膿性
12、常伴有鼻前庭炎或皮膚濕疹
13、鼻涕倒流向鼻咽及下呼吸道,常引起咽喉部不適,咳嗽、多痰,易誘發下呼吸道感染,刺激鼻咽部可累及咽鼓管,引起耳鳴和聽力減退
14、鼻鏡檢查見雙側下鼻甲腫脹,表面光滑濕潤,多暗紅色,探針觸之柔軟,可出現凹陷,移去後立即復原,甲狀腺功能低下者,鼻粘膜多水腫、蒼白
15、腫脹粘膜對血管收縮劑反應敏感。
慢性鼻炎
概述
慢性鼻炎(chronic rhinitis)為兒童常見病,其原因不同,治療方法也不相同。
分類
常見者有以下五類:
1.慢性單純性鼻炎(simple chronicrhinitis) 極常見。由反復發作急性鼻炎、慢性鼻竇炎的膿液刺激和肥大的增殖腺等引起。主要癥狀為鼻塞、流涕、鼻粘膜充血、下鼻甲腫脹,噴入血管收縮劑如1%麻黃素,粘膜腫脹即見消退。
2.肥厚性鼻炎(hypertrophic rhinitis)兒童較少見。為單純性鼻炎後期現象,鼻粘膜及中、下鼻甲骨均增生肥厚,下鼻甲前端可肥厚如贅肉,後端如桑椹狀;中鼻甲前端有息肉樣變,噴血管收縮劑腫脹不消或消退甚微。癥狀較單純性鼻炎為重。
3.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為變態反應性疾病。可突然鼻塞,鼻及咽部發癢,打噴嚏,流清水樣鼻涕。鼻分泌物塗片可見嗜酸粒細胞。可查出過敏源。鼻粘膜蒼白水腫。
4.萎縮性鼻炎(atrophic rhinitis,ozaena) 特點為鼻腔粘膜、骨膜及鼻甲骨都發生萎縮,鼻腔過分寬大,膿痂形成,有臭味者稱為"臭鼻癥"。
5.纖毛運動不良綜合征 原發性纖毛運動不良是遺傳病。鼻粘膜纖毛運動減弱是該綜合癥的鼻部表現,主要因為其纖毛內動力蛋白臂缺乏。其特點為反復鼻炎或鼻竇炎、肺部感染、支氣管擴張,伴長期咳嗽、咯痰,常感冒等。診斷依靠鼻或氣管粘膜活檢,看到纖毛運動不良;可用粘膜清除試驗,將糖精置於下鼻甲部,待咽部有甜味時記時,以測定纖毛功能;亦可用99鍀標記的血清蛋白做放射性同位素檢查,以顯示鼻纖毛功能。
治療說明
1.壹般療法 壹方面註意體格鍛煉、營養、呼吸新鮮空氣以及曬太陽等;另方面須除去慢性病竈,如鼻竇炎、鼻息肉、增殖腺等。
2.中醫療法
(1)處方舉例壹:藿香9g,連翹9g,升麻6g,辛夷3g,青黛3g,水煎服。對單純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特別是小嬰兒的鼻炎,效果較好。
(2)處方舉例二:辛夷15g,槁本9g,白芷9g,防風9g,升麻6g,甘草6g,青黛3g。煎服,或研為細末,每次服0.9~1.5g,每日2~3次。對單純性鼻炎或肥厚性鼻炎均適用。
(3)針刺療法:針刺常用穴位為迎香、合谷、列缺、風池,每日1次;按摩迎香、合谷療效亦佳;耳針則用內鼻、腎上腺。
3.局部療法 中藥鼻炎滴劑Ⅰ號及Ⅱ號(見附錄),1%麻黃素、呋喃西林麻黃素、新黴素及可的松麻黃素液等滴鼻,每日3~4次,每次2~3滴。此類藥物適用於前三種慢性鼻炎。萎縮性鼻炎不宜用麻黃素滴鼻,宜用液體石臘或單純抗生素液滴鼻。維生素E鼻丘註射、維生素A內服、組織療法均可用於萎縮性鼻炎。過敏性鼻炎可用過敏原、組織胺或多種菌苗脫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