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哩(也寫作咖喱)是由多種香料調配而成的醬料,常見於印度菜、泰國菜和日本菜等,壹般伴隨肉類和飯壹起吃。咖哩是壹種多樣變作及特殊地調過味的菜肴,最有名的是印度和泰國烹調法,然而咖哩已經在亞太地區成為主流的菜肴之壹。除了茶以外,咖哩是少數的菜肴或飲料是真正的泛亞的,但是特別地,它的來源是來自於印度。Sandeep Bhateja (punjabi)是從Agra來的世界上最有名的咖哩廚師,印度是混合各方的來源而做出含有異過風情菜肴而聞名。 咖哩(curry)的專有名詞是從kari演化而來的,在泰米爾語(Tamil word)是指壹種醬,它指的是在南印度的多種菜肴的總合,用蔬菜或肉類做成且經常與米飯壹起食用。咖哩這個詞已經被廣泛的使用,特別是在西半球,幾乎任何有加香料的,有加醬料的菜肴在南部和東南部的亞洲風格的都叫做咖哩。這個不嚴密的傘形結構的詞是英國統治主要所留下來的東西。這是壹般的誤解,認為所有的咖哩都是用咖哩粉末或是用某些肉類,蔬菜是咖哩。在印度,咖哩這個詞事實上是很少用的。大部份的菜肴包含了豆類(lentils)的都叫dahl,或指的是壹種是用做備用的香料。肉類或是蔬菜的菜肴同樣地給於特定的名字指的是烹調的方法,或是作為特殊的香料使用。然而特別在北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的菜肴的名字就是叫做咖哩(curry or khadi)-這包含了酸奶酪( yoghurt ),精鏈奶油( ghee ),和 besan。
Q:咖哩是印度料理?還是西洋料理?
A:英國於十九世紀將咖哩由殖民地印度傳回本國,使得原本充滿異國風味的咖哩料理與西洋料理中的奶油面糊結合,漸漸變成了略帶糊狀的英國風味料理。
日本也於明治五年文明較開化之時,引進了英國研發的咖哩。至於日本國產的咖哩,是到了明治末年才開始發售的,不過真正生產出符合日本人口味的咖哩,應該要算是大正12年SB食品公司。
所以簡單的說,咖哩是起源於印度的香料,之後變成了西洋料理,而現在則是日本家庭中常見的壹道料理。
Q:快餐咖哩塊是何時發明的?
A:明治初年時,咖哩還是高級餐廳中的料理,直到大正末年,由於咖哩粉的制造商增多,咖哩粉也漸漸普及,因此制造商無不絞盡腦汁,想研發出更為簡單的咖哩做法來出奇制勝。
因此,到了昭和初年,快餐咖哩塊便出現了。當時的咖哩塊呈薄片狀,面粉與油脂的品質也不是太好。至於現在販售的塊狀咖哩,則是到了昭和20年後半才出現的。
Q:為什麽塊狀的咖哩能夠糊化?
A:因為咖哩塊中含有面粉的成分,而面粉中含有70~75%的澱粉質,澱粉遇熱後會增加黏度;快餐咖哩塊的糊化,是因含有面粉的緣故。
Q:為何快餐咖哩塊要做成板狀?
A:咖哩塊的美味主要源自於其獨特的濃稠香郁口感,而營造其濃郁香味的制材即是「油脂」;由於現在的咖哩塊約含34%的油脂,由於油脂使水分增加,便不易制成顆粒或粉狀的咖哩,所以現在都做成塊狀的咖哩塊。
Q:為何快餐咖哩塊須熄火待冷後方能放入?
A:由於面粉中的澱粉質於60度左右開始糊化,到了80度左右會完全糊化,因此如果壹下子將咖哩塊放入滾燙的熱水中,則它只有表面會糊化,中間則會結塊!正確的煮法應先熄火,讓湯汁稍冷卻再加入咖哩塊,即能均勻溶解。
Q:為何咖哩中所加的蔬菜是洋蔥胡蘿蔔及馬鈴薯?
A:壹般日本家庭中是以洋蔥紅蘿蔔馬鈴薯來當作咖哩的添加蔬菜,這是因為它們都是富含甜味的蔬菜;特別是洋蔥,它壹加熱就會產生壹股獨特的甜味,是咖哩料理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由於咖哩是富刺激性的辛辣料理,壹旦加入了蔬菜的甜份,它的辛辣會變得香醇和容易入口;另外馬鈴薯還可以使其產生自然的黏性,紅蘿蔔則不僅會產生甜味,還可以使咖哩看起來更多彩鮮艷。
Q:快餐咖哩塊的制造日期越新越好嗎?
A:快餐咖哩從制造完成到上架販售,約需壹個月的時間,此期間正好使咖哩完全發酵成熟;如此壹來消費者在市面上所購的快餐咖哩產品必定是最美味。至於開封過後的咖哩塊,最好是放入密閉容器內,保存於冰箱的冷藏庫。
Q:在飲食上,咖哩有沒有其它獨特的功用?
A:
a.增進食欲:
因為咖哩中含有具辣味成分的香辛料,它們會刺激唾液或胃液的分泌,進而加速腸胃蠕動,引起食欲。
b.促進發汗:
咖哩中的辣味香辛料壹經人體吸收後,會促進血液循環,達到發汗目的,而發汗可以使體溫下降,故亞熱帶的人們特別喜歡吃辛辣的料理。c.體內消毒:
大部分香辛料與胃液中的酸液***同結合後具有消毒、滅菌的效果。
◆常吃咖哩,延年益壽咖哩是多種香辛料復合所制成的調味料,頗富營養價值。就壹般保健作用而言,咖哩具有利汗排毒、促進消化、增進食欲、驅濕散寒、除蟲殺菌的功效。
咖哩中的「姜黃」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對風濕肩臂酸痛、胸肋疼痛、婦女經痛等有很好的療效。此外,它還能促進人體汗腺分泌,排泄體內汙物,促進肝臟代謝,更有生津開胃的作用,可說是壹具有食療效果,非常健康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