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滬江有故事,CCtalk四不像。

滬江有故事,CCtalk四不像。

2065438+2009年3月6日,36Kr發布的壹篇報道證實了滬江裁員的壹些消息:1000人被裁,涉及所有崗位,高管集體降薪降辦公室...而滬江年前已經裁員2400人。滬江上市遇到了“估值過高、路演不成功、市場反應不理想”等障礙。報道稱,滬江現在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提高轉化率”...(封面照片來自hujiang.com)

滬江和它的CCtalk有什麽問題?

從做綜合平臺的角度來看,滬江在資質上有短板,營銷的運營模式有錯位。

首先,滬江是從語言起家的,但缺乏其他領域的沈澱。

而且滬江雖然定位為“流量大、品牌投入大、定價高、產品合格”的網校,卻實行更適合線下的“高定價”策略,導致水土不服。這種運營模式的錯位,使得滬江的產品容易受到其他更具性價比產品的挑戰,用戶轉化率低,無法形成後續口碑。

如此壹來,滬江就成了“流量大+單價高+產品合格+人少”的尷尬局面,運營陷入了惡性循環。

滬江在營銷上有先天不足,後來未能有所突破。

滬江既沒有資深傳統教育企業在線下深厚的口碑和廣闊的資源,也沒有網易、BAT等大廠可以導入自有產品的持續廉價流量。可以說在營銷效率上有先天不足;從獲得的發展來看,滬江的產品未能實現像51talk那樣的後發優勢——通過“互聯網地理架空”的菲律賓教學資源,從教學端快速切入市場。

近幾年的數據顯示,滬江營銷效率低下,成本居高不下,遠高於新東方在線等教育垂直領域巨頭。

競爭策略本末倒置的滬江,全面開戰卻輸掉了比賽

2016年是教育行業(融資)井噴的壹年,各種新的教學場景模式和新玩法風起雲湧,全年融資604起。面對後起之秀對產品和品牌的狂轟濫炸,滬江雖然作為壹個在線學習平臺有著十幾年的品牌積累,卻完全應付不過來。

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滬江的戰略已經本末倒置。

壹方面,滬江以卡位為目的大舉擴張。當年壹口氣投資了四家教育公司:italki(國際語言教學交易平臺)、海風教育(中小學在線壹對壹輔導平臺)、myOffer(國際學生學習無國界全球跨境服務平臺)、首爾教育(韓國教育機構);另壹方面,2015年至2017年,銷售費用占收入的比重高於內容研發、聘用教職員工、租用寫字樓等基本費用,且逐年增加。

“不擴張就死,擴張不好就死。滬江寧願早死。”滬江創始人傅才瑞在2016說過這樣的話。

貪大求全的滬江,沒有精力做教育,大部分產品只停留在及格。而滬江在線的競爭對手,比如ape家教、VIPKID等垂直領域的新進入者,都足夠敬業,把自己的產品做到“好”甚至“優秀”。在各領域對手受到資本追捧的同時,如日中天的滬江在營收上也逐漸被拖累。

瘦駱駝比馬大,但在滬江趕集的路上壹直壓著的是CCtalk,最後壹根稻草。

滬江三年多利潤增長乏力。迫於上市壓力,它選擇押寶B2B2C綜合平臺CCtalk。給資本講故事或許是個正確的選擇,但絕不是個好選擇。

2012上線的CCtalk,現在是壹個綜合性的在線知識學習平臺,由入駐平臺的第三方教育機構或網絡老師授課。為滬江鞏固在線教育行業地位,搶占知識付費新興市場而來,上線壹年內實現盈利。截止17年底,CCtalk在線課程凈交易額2.4億,月均活躍230w,付費用戶約26 W...這是壹份光鮮亮麗的成績單。用CCtalk講故事是壹個正確的選擇。

2065438+2009年3月初,滬江賭球失敗、大規模裁員的消息引起了行業輿論的關註,間接暴露了CCtalk及其母公司滬江在線的諸多問題。基因缺陷、母性疲勞、全方位壓制,都沒有讓CCtalk成為巨人,反而讓它變成了‘四不像’——處處都保留著壹切。用CCtalk講故事絕不是壹個好的選擇。

B2B2C平臺模式的雛形是B2C,包含了B2C和C2C商業模式的基因。在這兩種基因中,優勢和劣勢並存。

在“商城模式”的C2C中,平臺不是經營主體,只是供需信息的匹配,內容更加多樣化,更容易形成規模效應;在“電商模式”的B2C模式中,企業作為運營主體,可以專註於垂直領域,產品專業化程度高,教育質量相對可控。C2C模式下,由於質量不可控,產品參差不齊,交易活動不規範,容易刷單,偽造數據;B2C模式的企業局限於單壹產品線,難以滿足多樣化需求。

成功的B2B2C平臺,比如大廠出身的天貓,往往可以取長補短,而滬江出身的CCtalk似乎就做不到這壹點。

雖然滬江涉足教育十幾年,但畢竟滬江不是淘寶,C2C資質略淺。未能為CCtalk平臺提供足夠強大的C2C基因,彌補B2C缺陷基因,基因問題極大影響了CCtalk的健康發展。

根據36Kr的報道,有壹位老師在CCtalk教過書。ta表示,該平臺在技術支持方面(如系統、直播系統、擴展功能)發展良好,可以與騰訊課堂等大廠商生產的平臺相抗衡。不過,該人士也提到,CCtalk存在不小的問題。雖然平臺的用戶數和流水都比較快,但是有很大的刷量成分;而且,平臺還在虧損。

CCtalk背後的滬江是無力支撐重度B2B2C模式的。

在商業模式上,滬江在線教育只能做加法,不能做乘法。在“學歷”方面,不夠資深,又因為語言背景缺乏其他領域的沈澱;“線上”方面,對互聯網來說不夠(邊際成本幾乎為零),也不具備BAT那樣的品牌知名度和流量優勢。

滬江的運營和技術能力不足以激活綜合平臺的重模式,因為沈重的負擔分散了其在各個業務線的精力。貪圖完美的滬江,處處樹敵。它同時運營著包括CCtalk在內的三條業務線(另外兩條是滬江網校和Hitalk),負擔極其沈重。2017年,滬江僅營銷推廣壹項就花費約5.9億元,是同梯隊競爭對手新東方在線的4.5倍。然而,它面臨著許多其他重量級的競爭對手。業務線的增加並沒有給滬江帶來規模效益,反而讓CCtalk各個品類的課程發展很難跟上競品的步伐。

平臺跟不上機構的發展速度和個性化需求,成長起來的優質站長會帶著用戶離開,這對平臺造成了很大的打擊。

這是壹場無國界的戰爭。作為壹個綜合性平臺,滬江的CCtalk註定要面臨來自多個維度的競爭壓力。除了第壹梯隊流量巨頭的跨界壓力,還面臨著各垂直綜合領域新老玩家的競爭。

騰訊課堂、網易雲課堂等同類綜合學習平臺背靠各大廠商,競爭核心優勢不言而喻,這些(如流量)帶來的全方位壓制是滬江難以對抗的;在火熱的K12市場,生態閉環的學習和思考讓CCtalk擋在了護城河之外。

搜索引擎指數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產品品牌的營銷效果。從2016年初到2019三月底,CCtalk長期受到同量級、超水平對手的壓制:PC端與網易雲課堂、騰訊課堂差距較大,在移動端更是無人問津。無論是移動端還是PC端,處於第二梯隊的新東方在線大多數時候都比它強。

此外,全力以赴的CCtalk還需要面對來自其他領域的對手。這是壹場無國界的戰爭,但結果似乎已成定局。

CCtalk的口號是“網絡高手聚天下”,承載著滬江的夢想:搭建壹個連接內容生產者-教育機構-和學生的平臺,賦能雙方,豐富各自有限的課程體系。

截至本文發表之日,還沒有實現這個夢想。

參考讀物

36Kr:上市前夕裁員調整,滬江受困於成本。

搜狐:十年滬江,從積累到後勁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