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中途而返的文言文

中途而返的文言文

1. 半途而廢的故事古文如:樂羊子曰

原文

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嘗行路,得遺金壹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誌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汙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於野,而遠尋師學。

壹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於機杼。壹絲而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遂七年不返。 嘗有它舍雞謬入園中,姑盜殺而食之,妻對雞不餐而泣。姑怪問其故。妻曰:“自傷居貧,使食有它肉。”姑竟棄之。 後盜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聞,操刀而出。盜人曰:“釋汝刀從我者可全,不從我者,則殺汝姑。”妻仰天而嘆,舉刀刎頸而死。盜亦不殺其姑。太守聞之,即捕殺賊盜,而賜妻縑帛,以禮葬之,號曰“貞義”。 (出自《後漢書》)

譯文

河南樂羊子的妻子,是壹個不知道是姓什麽的人家的女兒。 羊子在路上行走時,曾經撿到壹塊別人丟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給了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誌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舍的食物,何況是撿拾別人的失物、謀求私利來玷汙自己的品德呢!”羊子聽後十分慚愧,就把金子扔棄到野外,然後遠遠地出外拜師求學去了。 壹年後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問他回來的緣故。羊子說:“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沒有別的特殊的事情。”妻子聽後,就拿起刀來快步走到織機前說道:“這些絲織品都是從蠶繭中生出,又在織機上織成。 壹根絲壹根絲地積累起來,才達到壹寸長,壹寸壹寸地積累,才能成丈成匹。 現在如果割斷這些正在織著的絲織品,那就會丟棄成功的機會,遲延荒廢時光。您要積累學問,就應當‘每天都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用來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來了,那同切斷這絲織品又有什麽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話感動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學業,於是就七年不回來。 樂羊子離家求學期間,妻子辛勤持家,照顧婆婆。有壹次,鄰家所養的雞誤闖入樂羊子的園中,婆婆便抓來殺了做菜吃。到吃飯時,樂羊子妻知道雞的來歷,直對著那盤雞流淚,不吃飯。婆婆感到奇怪,問她原因,樂羊子妻說:“我是難過家裏太窮,不能有好菜吃,才讓您吃鄰人家的雞。” 婆婆聽了大感慚愧,就把雞丟棄不食。

解釋

1“河南”,漢襲秦制,地方分郡縣,郡上設部。郡,相當於地壹級行政區。河南郡今河南省西北部。 2“還以與妻”當讀作“還,以與妻”(回家後,把它交給妻子)。 3“嗟來之食”在《禮記·檀弓》裏本作“嗟!來食(餵,來吃吧)”,是富人叫餓肚子的人來吃飯時說的,有鄙夷餓者的味道。 4“汙其行”,這裏是玷汙自己行為的意思。 5“捐”,丟棄,舍棄。現在,此義僅保存在成語中,如“為國捐軀”。 6“跪”,古人席地而坐,跪時腰伸直,示敬之意。 7“無它”,它”本指蛇,上古時人們穴居,以蛇為患,見面則問“無它(蛇)乎”。後來轉化為“沒什麽”的意思。 8“成於機杼”,今語要倒過來說,在織布機上織成。“機”,最早就是指織布機。杼,機上的梭子。 9“累寸不已”,也要倒著說,不停地壹寸壹寸地積累。 10“若”,假若。楚地方言,今保留。 11“捐失”,即失去,這是兩個近義詞組成的雙音詞。捐,也有“失”義。 12

2. 文言文“中道而反”的反什麽意思

反:通“返”,返回

原文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禦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

譯文

魏王準備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折,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壹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麽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夫善於趕車。’我最後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如今大王的每壹個行動都想建立霸業,每壹個行動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名分尊貴,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麽距離大王的事業無疑是越來越遠。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國去卻向北走的人壹樣的嗎?”

3. 南轅北轍古文全文解釋

魏王想攻打邯鄲,季梁聽到的,中途而返,衣服燒焦不申,頭飛不走,去見王說:“今天我來,看到有人在大行,正北面,拿著他的車,告訴我說:‘我想去楚國。’

我說:‘妳的痛苦,將奚為北面?’說:‘我的馬良。”我說:‘馬雖然良,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嗎。’說:‘我要多。”我說:‘用雖然很多,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嗎。’說:‘我坐的很好。’這幾個字越好,而離楚國越遠啊。現在大王想成就霸王行動,行動要取信於天下。

依靠國家的大,軍隊的精銳部隊,而攻打邯鄲,以擴大妳的名字。王的行動越多,而離妳越遠啊。就像到了楚國,向北運行了。“這就是南的方向往他的教訓了。

南轅北轍,出自《戰國策·魏策四》:“猶至楚而北行也。”心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麽事,只有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

4. 半途而返是不是成語

中華成語大詞典 半途而廢 拼音:bàn tú ér fèi 解釋:廢:停止.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中途停頓,有始無終. 出處:《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難已矣.” 示例:如果就此請假回國,這裏的事~,將來保舉弄不到,白吃壹趟辛苦.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六回 近義詞:功虧壹簣、有始無終、淺嘗輒止 反義詞: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鍥而不舍 歇後語:走路扯斷腳 語法:作謂語、狀語、定語;用於處事 英文:look back from the plough 日文:中途でやめる 法文:s'arrêter en beau chemin 德文:eas auf halbem Weg aufgeben 俄文:брóсить на полпутй 成語故事:東漢時期書生樂羊子壹次拾到壹塊金子回家交給妻子,妻子告誡他不要貪圖意外之財.他從那以後就外出求學,壹年後回家,妻子用剪刀剪織布機上的綢子來打比方,希望他要持之以恒,不能前功盡棄.他堅持了七年終於學成歸來。

5. 主旨是做事不能半途而廢的文言文有哪些

孟母戒子

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輟然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喧也,呼而問之:“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其母引刀裂其織,以此戒之。自是之後,孟子不復喧矣。

孟子小時候,背誦詩文,他的母親正在織布。孟子突然停止背書,壹段時間後,接著再背誦下去。孟子的母親知道他是因為分心而遺忘了書中的內容,於是把他叫來問道:“為什麽中途停止背書?”孟子回答說:“書中有些地方忘記了,後來又記起來了。”這時,孟子的母親拿起刀割斷她織的布,用這種方法來告誡他讀書不能半途而廢。從此以後,孟子不再因為分心而遺忘了書中的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