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英語詞典 - 妳為什麽不想讀書

妳為什麽不想讀書

01

身邊有壹位朋友阿輝昨晚跟我談到,我知道自己現在很頹廢,我也想積極向上,可是每當我做好了計劃,找到了書單,甚至已經下單買書了,可是當書本到手時,卻沒有去看的念頭,就算看了,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看了幾乎沒用,還不如去打兩把王者榮耀來得開心呢。

是啊,看書多無聊啊,看了不壹定看得懂,看懂了不壹定理解透徹,理解了不壹定用得上,用上了不壹定有效,那我看來幹嘛?玩遊戲多好啊,及時的反饋能有效的使我心情變好,何苦去讀書呢?

曾幾何時的我也是如此,讀書這麽累還不壹定有用,為了應付考試也只需要靠前好好學學就可以了,為什麽要努力讀書呢?現在回過頭來看之前的想法,就忽然明白了,那時候的我跟現在的阿輝存在著同樣的問題,我將其分為三種:

讀不懂記不住、看不下去、沒時間沒精力

02 讀不懂記不住

這個問題不僅在我們大學生之間存在,很多職場人士都會有這個問題:這書中內容晦澀難懂,看起來又是那麽復雜,我真的是看不懂啊!就算是看懂了,我也記不住啊。

但我們有沒有思考過,就算妳看懂了整本書,也都記得住,甚至能背下來,那又怎樣?有人會給妳頒發壹份獎狀?還是會有人出壹份卷子考考妳記得老不牢固?

這不能怪我們,這是中國填鴨式教育所帶來的壹種後果,讓人們在潛意識裏認為,讀書不僅要看懂,還要記得住。可是,這種看懂記住的方式,是應對考試的思路,是學校教育的要求,而不是成年人學習的方式。

以我們自己為學習的主體,而非書本

以書本為主體的學習,會讓我們潛意識地去讀懂並記住文中的內容;而以學習者為主體去學習,我們就能 通過閱讀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從而帶來行為的改變 ,這才是學習。

我們不可能通過熟背《牛津詞典》而學會英語,就像我們不可能通過背誦《好好學習》,而成為壹名優秀的學習者壹樣。無論我們熟悉多少書中的案例,牢記多少書中的概念,我們都無法真正的學習, 真正的學習,壹定來自於有效的反思而非知識的積累

03 看不下去

在我過去的讀書生涯裏,有很多次拿起壹本書,看了壹半就丟在壹旁置之不理,妳是不是也試過壹本書讀到壹半就拋到九霄雲外了呢?

有的人會覺得這是意誌力弱的問題,就是堅持不了看完整本書。不妨想想看啊,每天看50頁,壹本書就算有300頁,那壹星期就能看完了,肯定是我們堅持不了的緣故,歸根到底就是意誌力的問題。

真的是這樣嗎?現在,請妳花壹分鐘時間思考壹下這個問題再繼續往下看:

當妳讀壹本書的時候,妳的目的是什麽?

是的,現代人特別是許多低水平勤奮努力的人,讀書都會陷入壹個盲區: 我讀的書越多越好 ,所以我要高效率的讀完壹本又壹本的書,清掉壹個又壹個的書單。但讀完發現,自己除了閱讀量上來了,懂得多了之外,跟以前沒什麽不同。這就相當於妳的錢我都認識,但我還是那麽窮。

讀書,不能以讀完整本書為目的,而應該出於學以致用的目的

在任何壹個領域的任何壹本書中,甚至是網絡上的每壹篇文章中,都有很多妳不知道的知識,這些妳都可以去學習。但是,這些知識並不都是妳需要學習的。

所以啊,妳根本就不必讀完整本書,畢竟妳讀的越多,並不代表著妳用的越多。就像我讀過最厚的實用書籍《牛津詞典》壹樣,它為我創造的價值就遠遠不如《好好學習》。用的多少跟讀的多少並沒有關系,甚至少而精的能夠被我們更好的利用。

另外壹點,當我們能夠利用書中任何壹點,就能給我們帶來遠超於書本本身價格的價值。例如我在《晨間日記的奇跡》壹書中看到要心懷感恩,及時向幫助我的人表達感謝之意。我就將心懷感恩這壹點用到了我生活上,次日,我便特意發了短信去感謝耐心教我解答難題的老師。

04 沒精力沒時間

去年壹個考研的師姐,每天抱怨自己的壓力好大,沒有時間去放松甚至連鍛煉身體的時間都沒有。但是她的時間安排得很好,壹天下來除了吃飯洗澡,幾乎就只剩學習和睡覺了。我問她,那妳現在都沒時間去鍛煉了,為何不學習壹下時間管理,更合理的安排壹下自己的時間呢?師姐很詫異的回答我:

我連鍛煉的時間都沒有了,還哪有時間去學習時間管理

我承認,我們每個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如果把這位師姐比喻成壹塊電池,考研就是消耗電量(精力、時間)的事情,稱之為“負載”,而處理這些負載則需要“能量”。無論是負載還是能量,都源於外部和內部。

外部負載就是指外界給我們的工作,包括我們的學業、帶薪水的工作和家務等等;內部負載就是指我們自己內心的願望,例如想考上更好的學校、更高的職位或者是更大的房子等等,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壓力。

外部能量指的是我們的家庭背景以及能利用的資源等等;內部能量指的就是我們自身的能力、技能以及知識等。

能量-負載=余力

當我們的能量不足以面對巨大負載時,我們就會顯得焦慮,顯得我們的精力是多麽有限,我們就沒有余力來完成其他事情,就像那位師姐抽不出時間鍛煉壹樣。

而當我們的人生沒有目標,在大學渾渾噩噩過日子的時候,我們的負載則處於最小值,多出來的能量沒有用武之地,就只能去唱K喝酒打遊戲,消耗著多余的能量。

壹個人要想從事學習活動,就必須擁有壹些余力

無論是正在準備考研考公的同學,還是在職場打拼的同事,如果能保持壹定的余力,那麽就能夠很好地應對壹些突發事件,也就能夠從事各種探索性和創造性活動,例如學習。

所以啊,很多人說自己沒時間沒精力去讀書,其實是陷入了壹個死循環或者說矛盾中:

壓力越大,對未來的期望越高,就越需要學習;而學習需要余力,但壓力越大也就意味我們的余力越小

05 解決方法

讀書很難,因為我們讀不懂記不住,因為我們看不下去,因為我們沒精力沒時間。那麽如果我們想要更好地通過讀書來提升我們自己的能力,就需要壹套方法來分別解決這三個問題:

1/ 以自己為核心

讀書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老師或者書本,我們並不是像之前的九年義務教育那樣為了壹場選拔性考試而讀書背書,我們是為了自己而讀。

2/ 以提升能力和改變行為為目的

讀書,是要把圖書裏的知識轉化為我們自己的能力,例如我們閱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並不是為了整理這七個習慣的知識,也不是為了記住他們,而是為了能夠掌握這七個習慣。

3/ 不讓讀書成為新的負載

不要求自己每天讀50頁直至讀完,因為這會給我們添加負載;也不要求自己讀完整本書,也沒有考試。我們只需要利用碎片時間,來輕松、有效的閱讀,而不是特意騰出壹整塊時間來閱讀。

讀書有三難:看不懂記不住、看不下去、沒精力沒時間

它們都有壹壹對應的解決方案,但如何將它們整合在壹起形成壹套完整的方法論,妳不妨拿起壹本妳最近閱讀的書,嘗試壹下吧。

我也正在嘗試將它們整合起來,看看誰更快?

掌握方法技巧,探索底層思維,改變行為習慣

我是吳少軒,喜歡可以點贊,想要碰撞可以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