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長大後,我們的夢想可能會更現實。比如我想自己買房買車,找個好工作或者開個公司,找個如花似玉的姑娘結婚。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許多人的夢想還沒開始就已經破滅了。
為什麽?夢想真的那麽難實現嗎?
其實很多夢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危險。
只是人太多,太著急了。
他們想的是自己離成功還很遠,不知道路上會遇到多少磨難,所以連路都懶得走。
有了夢想,怎麽才能實現?
想蓋高樓,先從搬壹塊磚開始;
如果妳想建壹條河,從挖壹條小運河開始;
如果妳想做什麽,就從邁出第壹步開始。
有這樣壹群人,他們的能力可能不如妳,他們做的事情可能太小,妳看不上。
但他們敢於放下顧慮,滿懷信心地去追求。
任何比妳弱的人都能成功。
留出壹個路邊攤。
說到文彬這個名字,有些人可能並不熟悉。如果說到“文和優”這個品牌,估計很多人都聽說過文彬是文和優的創始人。
出生於1987的文彬在2010辭去了汽車銷售員的工作,在長沙擁擠的坡子街擺攤賣烤串。創業之初,他用僅有的5000元啟動資金買了壹輛三輪車,用剩下的錢準備食材,做了壹個招牌,取名“尖排骨”。每天下午淩晨回家,就像壹個普通的攤販。
文彬負責所有的工作,比如準備蔬菜、煎烤串、收銀等。,而且每天只睡三個小時,辛苦到做夢都想烤串。開業之初,因為味道鮮美,攤位前排起了長隊。但憑借獨家研發的“秘密口碑”,他在短短三個月內實現了日營業額3000元。
但他當時最怕的就是被熟人看到,被城管追。有壹天,女朋友發現他在路邊擺攤,覺得很丟人,就和他分手了。
目前的“文和優”是文化餐飲創新IP,估值超百億。他把自己定位為中國餐飲業的迪士尼。
每壹個成功的人都有壹段不可描述的過去,那種辛酸和痛苦只有在成功的聚光燈下才會被驅散。
當服務員
當她十幾歲的時候,她輟學去工作來為她的家庭還債。她從壹個小服務員做到了海底撈的總經理。是的,她是楊麗娟。
只有小學學歷的她,十七歲獨自來到建陽縣城,應聘到壹家飯店工作。她做的是門檻最低,最辛苦的服務員。每天就是幫顧客點餐,端盤子,洗碗。這項工作很辛苦。
她雖然年輕,但是很聰明,反應快,有想法,所以很受老板賞識,工資也比其他員工高。
後來,馬良遇到了伯樂,加入了海底撈,但她也是壹名女服務員。
海底撈的工作節奏很快,口號是服務第壹,和原著不壹樣。剛開始有點不適應。然而,她沒有被這些困難擊倒。憑著自己的認真和學習,很快得到了客戶的好評。
工作後,她開始學習,經常去新華書店看書,攢錢買電腦,報了培訓班。知道自己有小學文憑,就要比別人更加努力,付出更多,才能趕上大家。
不懂的地方就問,會的地方就研究,這些知識的積累為她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0歲時,楊麗娟被提升為海底撈公司的副總經理。34歲接手海底撈所有門店的經營管理。2065438+2008年9月,海底撈公司成功上市,楊麗娟也實現了“壹夜暴富”,身價高達30億。
壹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小姑娘,大概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成為海底撈公司的總經理。
這壹切的背後,離不開她的努力和堅持。她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努力上進,終於有了今天的成就。
標簽
也許,妳會說,他們的成功是壹個典型的特例。特例之前呢?
例外都是普通人創造的,每個人都是跟著自己的腳步,壹步壹步走出來的。
他們可能沒有預料到現在的結果,但他們確實先邁出了這壹步。
夢想沒有妳想象的那麽危險,妳可以放下顧慮,滿懷信心地去追求。
當我們老了,我希望不要嘲笑我們的幼稚,我們只是做了壹個虛幻的夢。
不屑的東西也可以是偉大的東西。
小稻草,大成就
壹根小小的吸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如此不起眼,以至於有些人估計它不會被使用很多年。但就是這麽不起眼的東西,卻能成為打開財富之門的鑰匙。
20世紀70年代末,年僅14歲的樓·鐘平輟學謀生。他開始跟著家人在街上轉悠,成了壹名小販。隨著時代的發展,他做過收廢品、撿垃圾、做小生意等事情。
後來在義烏小商品市場做了壹年的寄賣,賺了二三十萬。好景不長,同齡人紛紛模仿。競爭激烈,他開始考慮轉行。
壹個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壹家稭稈廠,發現市場上賣的人不多,競爭也小,於是買下了稭稈廠。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雙童吸管已經出口到五大洲70多個國家。據統計,現在平均壹天能生產6543.8+0.7億根吸管,年產銷7000多噸。壹根利潤只有8分錢的吸管,卻取得了全球90%的份額,被稱為“吸管之王”。
小手套,不簡單。
說到手套,大家都不陌生。我說的手套不是妳冬天戴的那種,而是壹種PVC材質的手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壹次性手套。
這種手套在我們的現代生活中經常使用,例如,在擦洗油煙機和洗碗時,我們可以戴上這種手套。
壹副手套8毛錢,感覺很便宜吧?感覺沒什麽利潤,應該賺不了多少錢。
資料顯示,山東有壹家藍帆醫療公司,年收入654.38+0.289億,凈利潤654.38+0.8億,全球銷售PVC手套654.38+0.5278億,占公司收入的99%。8分錢的手套壹年能賺654.38+0.8億,想想都不可思議。
面對壹個大家都鄙視的行業,也許妳可以換個角度來看:這是我的大好機會嗎?
標簽
真正聰明的人,眼裏只有市場,會捕捉到市場中被忽略的需求,不管這個行業是否光明。
很多人進入壹個行業,首先想到的是賺多少錢,是不是當下最火的。其實最本質的是:這個行業能不能滿足別人的需求?
就像當下非常流行的短視頻,有的視頻播放數百萬次甚至更多,但是妳拍的短視頻卻播放了幾十次。為什麽還有人看?妳能給他帶來什麽?知識,娛樂還是壹碗雞湯?
所有的生意,歸根結底:我有貨,妳有需求,我們交易。再小的事情,只要有需要妳的人,都可以賺錢。
不要總看天上飄著飛著的所謂風口。向下看周圍,與接地氣連接。也許賺錢的機會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