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所說的妄想指以虛妄顛倒之心分別諸法之相狀。亦即由於心之執著,而無法如實知見事物,遂產生謬誤之分別。又稱妄想分別。妄念裏頭最嚴重的就是我執。因為五蘊皆空、諸法無我。
茲依《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註解》卷二(下)所釋,此十二妄想如下︰
1、言說妄想︰指計著種種音聲詞句而妄以為有性。
2、所說事妄想︰指大凡所說之事,其自性之極致惟聖智能知。凡夫不解,往往僅依其事相而生言說妄想。
3、相妄想︰指隨事起見,如渴鹿望炎陽而生水想;於地水火風執有堅濕暖動之性,而不知其性本融,對於壹切法妄計名相。
4、利妄想︰指世間之財寶本是幻物,但凡夫不知而起貪著。
5、自性妄想︰指執持諸法,起自性之見,執而以為是,其余皆非。
6、因妄想︰指於因緣生之法起有無等之見,妄想分別而成生死之因。
7、見妄想︰指外道計著夢見的有無壹異俱不俱。
8、成妄想︰指於假名實法之上計我、我所而起言說,成決定論。
9、生妄想︰謂計壹切法若有若無,皆從緣起而生分別。
10、不生妄想︰謂壹切法皆先有體,不假因緣而生。
11、相續妄想︰謂於壹切諸法,執此與彼,遞相系屬,計著分別,無有斷絕。
12、縛不縛妄想︰謂於壹切法,以情生著故,則成系縛,若離妄想,則無系縛;凡夫不了,於此無縛解中而生計著。
擴展資料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四雲︰‘彼妄想者,施設眾名,顯示諸相,如此不異,象馬車步男女等名,是名妄想。’《大乘義章》卷三雲︰‘言妄想者,所謂凡夫迷實之心,起諸法相,辨相施名,依名取相,所取不實,故曰妄想,故經說言︰虛妄分別名字及相,名妄想也。’
五妄想
壹、堅固妄想,即色陰也。眾生之體,因想而生,心因想而起,命因想而傳,諸想交固而成色身。故名現色身曰堅固妄想。
二、虛明妄想,即受陰也。眾生欲想而登高,則足先酸澀,好惡之二相,損益現馳。是即無受陰體。故曰虛明。
三、融通妄想,即想陰也。眾生之念慮為虛情,色身為實,虛實雖不綸。然能相使者,由想而融也。心生虛想,形取實物。心形雖異。然用能相應者,由想而通之也。故名融通。
四、幽隱妄想即行陰也。眾生壹期色身生化之理,自幼至衰無暫停息,運密移於運,體雖遷,然無覺者,故名幽隱。
五、顛倒妄想(又曰微細精想),即識陰也。眾生識精之湛非真湛然,急流之水,望似恬靜,其實急流細不可見。湛了內之罔象虛無,故雲顛倒。見楞嚴經。
百度百科-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