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潮》是壹部經典的戰爭歷史故事片,也是早期運用電影藝術表現手法反思黨內不同思想路線鬥爭的電影。
由史執導,張平、周鳳山、關、劉、等主演,於1963上映。
這部影片批判了右傾錯誤,對右傾機會主義的投降主義路線及其給中國革命帶來的巨大損失提出了嚴重警告。
情節:
湖南省平江縣1927。繼蔣介石於02年4月65日在上海發動兵變之後,馬日事變於05年5月26日在湖南爆發了起義。大批黨員、工農和愛國人士被殺,革命由高潮轉入低潮。
秋瑾是南翔農會主席。起初,他把敵人誤認為朋友。不幸的是,他被捕了,並在大屠殺中僥幸逃脫。復仇的怒火在他胸中燃燒。他手裏拿著壹把柴刀,試圖與敵人搏鬥,但由於寡不敵眾,他受了重傷。所幸被縣令羅大成救下。
羅大成在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他遵照毛澤東同誌的指示,重新發動和組織農民,與敵人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取得了壹個又壹個勝利,鼓舞了群眾。
右傾機會主義者王(中央專員)大呼農民運動太過分,開除羅大成,解散工農。羅大成後來壯烈犧牲,王也被敵人殺死。
在這革命的緊要關頭,黨中央召開了“八七會議”,堅決糾正和結束了陳獨秀的投降主義,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總方針,號召全黨和全國人民繼續進行革命鬥爭。
以毛澤東同誌為首的前敵委員會在湖南成立,領導了舉世聞名的秋收暴動。
在復雜的階級鬥爭中,在黨的幫助下,秋瑾從壹個復仇主義者變成了壹個紅色指揮員。他響應毛主席號召,領導工農自衛軍,舉行暴動。最後,他帶領防暴隊跟隨毛澤東同誌進入井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