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金城
就因為鄙人姓聶,所以喜歡探究壹些關於聶的問題。聶字怎麽寫、怎麽用、怎麽讀?聶姓來源是什麽、怎麽發展、現在如何?聶姓族源地在哪裏、現在叫什麽地方?通過壹段時間的研考,略有心得,現分幾個部分記於博客。
壹、關於聶字的寫法
聶,甲骨文未見此字,古金文也未曾見,小篆從三耳聚合,隸變後楷書寫作聶,如今簡化作聶。從大篆文字看,是不是從三耳聚合,並不能肯定,我以為只是後人認為而已。就“聶”字小篆的單個的耳看,好像是壹座山似的高起平臺,其上有建築,其下溝渠環繞,從三個耳看,就像是壹“品”字形的三個平臺,互為犄角。此字除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外,當還有深刻內涵。
最近從網上讀到聶凱豐的壹個信息,聶字有壹個出處,就是在炎帝紀念館發現了壹個圖騰牌,其圖形如下,這應該是聶字的最早出處。
1、篆書的聶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勻逼齊整、字體較籀文容易書寫。在漢文字發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隸、楷之間的過渡。在小篆中,我們可以看到聶的寫法:
從網絡收索,我們可以看到聶字篆書的各種變體:
近人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辨證的發展》認為:“篆者掾也,掾者官也。漢代官制,大抵沿襲秦制,內官有佐治之吏曰掾屬,外官有諸曹掾吏,都是職司文書的下吏。故所謂篆書,其實就是掾書,就是官書”。聶的這種古老寫法,可以看到是三個“耳”的聚合。但細細分析,這個“耳”是耳嗎?鄙人曾就聶字進行過研討,寫過《從聶字的造字想到的聶地在哪裏》的文章,提出聶作為“地名以‘附耳私小語’名之,似有難理解的地方”。聶,目前的楷書構成為三個耳,在上古到底是三個耳還是三個目或是三個田、三個日、三個“框”?聶作為地名字有什麽含義?鄙人以為就單個的耳(目、田、日、口、“框”)來看,就是壹片平整方塊形的耕地,聶地應該是壹個由幾大塊非常平整的土地構成的面積比較大的平原地域了。說其平整,是因為是“耳”或者“目”,每壟地都是壟溝筆直,壹望無垠,當是旱作農業。說其比較大,是因為是三個“耳”或者“目”,有“攝”的含義,被強有力的統轄攝制為壹體。按聶的字形,其區域可能是有壹條比較大的河溝和壹道甚至幾道小的溪流,成“丁”字形將該區域隔開為三個甚至更多的農業耕作區域。但幾地農業生產的特點是非常壹致的,因為“薄切”的含義,各地起的壟溝都是壹個朝向,整個地域都被密密的壟溝所切割,遂構成壹個獨立的人文地理單元,這就是聶。聶,鄙人究其本意就是“合壹”,就是捏和到壹起的意思。這與攝的意義就相近了。有聶為什麽還要造壹個攝字?這是後人所為的。遠古無攝只有聶。故管子·侈靡篇有:十二歲而聶廣(註代將亂而攝其廣)。莊子·大宗師有:瞻明聞之聶許(註聶許,許與也。攝而保之,無所施與也)。捏合到壹起了,人們說話當然就近,必然就引申出了“附耳私小語也”的意思。那麽,為什麽要將這樣的地寫成聶?因為三口為品,三日為晶,三田為畾,已經有規定的含義,只好寫成三耳或三目了。
2、帛書的聶
帛書是壹種用帛作為書寫材料的書體,介於篆隸之間。帛書的聶字寫法如下:
帛是白色的絲織品,漢代將絲織品總稱為帛或繒,或合稱繒帛,所以帛書也叫繒書。中國目前現存最早的帛畫是20世紀30年代在長沙的楚墓中發現的。帛書有戰國時期和漢代時期之分。楚帛書發現於長沙子彈庫楚墓,1942年被盜出,今存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保存完整的1 件 ,墨書楚國文字,***900余字,奇詭難懂,附有神怪圖形,壹般認為是戰國時期數術性質的佚書,與古代流行的歷忌之書有關。漢帛書主要發現於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12萬余字(見馬王堆帛書)。此外,1979年在敦煌馬圈灣漢代烽燧遺址也發現壹件長條形帛書,是裁制衣服時留下的剪邊,墨寫隸書30字,記邊塞絹帛價格和來源。帛書字體與竹木簡字體相類似。近些年出土了大批的竹木簡,如1951年湖南長沙五理碑,1954年長沙仰天湖古墓,1954年長沙楊家灣古墓,1957年河南信陽臺古墓,1975年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1980年四川青川郝家坪土墓,發掘了大量的戰國時代的竹木簡。無論是寫在竹木簡還是絲織品上的書體,都是戰國時代的手跡。這些簡與帛書墨跡,不僅是珍貴的文物,尤其對於研究書法史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就帛書的書法藝術而言,其排行大體整齊,間距基本相同,在力求規範整齊之中又現自然恣放之色。其字體扁平而穩定,均衡而對稱,端正而嚴肅,介於篆隸之間,其筆法圓潤流暢,直有波折,曲有挑勢,於粗細變化之中顯其秀美,在點畫頓挫中展其清韻,充分展示作者將文字藝術化的刻意追求。
3、隸書的聶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壹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壹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秦始皇在“書同文”的過程中,命令李斯創立小篆後,又采納了程邈整理的隸書。
隸書相傳為秦末程邈在獄中所整理,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劃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隸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書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隸書被叫做“佐書”。隸書盛行於漢朝,成為主要書體。作為初創的秦隸,留有許多篆意,後不斷發展加工。打破周秦以來的書寫傳統,逐步奠定了楷書的基礎。就書法而言,隸變完成了以下篆隸轉換:①、擺脫篆書字型結構的凝固化束搏而走向隸書線條時空運動的抽象化表現;②、線條由篆書委婉的弧筆變為險峻的直筆,曲折處由篆書的聯綿圓轉變為轉折的方筆。隸變標誌著漢字相形性的破壞和抽象符號的確立,使漢字由古文字體系向今文字體系轉換;同時也標誌著隸書的獨立品格和美學特征的最終形成。
隸書的聶字確定了現在的聶字的字形,就是三個耳的聚合。
4、楷書的聶
楷書,又稱正楷、楷體、正書或真書,是漢字書法中常見的壹種字體。其字形較為正方,不像隸書寫成扁形。楷書仍是現代漢字手寫體的參考標準。
楷書從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字形由扁改方,筆劃中簡省了漢隸的波勢,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始於漢末,通行至今,長盛不衰。楷書的產生,緊扣漢隸的規矩法度,而追求形體美的進壹步發展,漢末、三國時期,漢字的書寫逐漸變波、磔而為撇、捺、且有了“側”(點)、“掠”(長撇)、“啄”(短撇)、“提”(直鉤)等比劃,使結構上更趨嚴整。如《武威醫簡》、《居延漢簡》等。楷書的特點在於規矩整齊,所以稱為楷法,壹直沿用至今。
楷書的聶字與隸書比,沒有多大的變化。
5、現代簡化字的聶
現在的簡化字,又稱簡體字。壹般是指中華人民***和國現代中文的法定標準寫法,是與繁體字(臺灣當局認為繁體字的稱謂有所謂矮化及貶低含義,加上自視正統的政治因素,島內部分人士稱為正體字)相對而言的。簡化字以1964年公告,1986年修訂的《簡化字總表》為國家標準。此外,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國亦在傳統繁體漢字的基礎上實行簡化字。簡化程度與中國內地基本壹致,但不完全相同,例如新加坡簡化字的簡化力度更明顯。
現代簡化字的聶將下面的兩個耳簡寫成了兩個又。
6、韓國漢字的聶
韓國漢字又稱韓文漢字或朝鮮漢字(漢字,?,hanja),是朝鮮語中使用的漢字。韓國使用正體漢字,但很多寫法比臺灣、香港的寫法更接近中國傳統的寫法,如用「眞」而不用「真」。韓文漢字簡寫的聶字,特點就是耳的底下壹橫寫作壹提,這是與中文漢字“聶”的區別。
上面從漢字的幾種字體探究了“聶”字,發現聶字是依據“三耳聚合”來演變的,已經是約定俗成。不依三個“耳”來演變,將會是什麽樣子呢?!
7、篆書字聶與齊的比較
通過對聶字與齊字的比較,我們發現最古老的聶字與齊字是很相像的,後來發生越來越大的差異,聶趨向於口耳的聚合,齊趨向於禾苗(穗子)的聚合。是什麽原因?鄙人以為聶的造字與人或地關系緊密,齊的造字與作物或地方關系緊密。聶應該是壹塊很早很早以前就人口聚集的地方的名字,可以說是八方會聚,齊應該是壹塊生產高產農作物的地方。聶地很早就存在了,也許是壹個古老的方國,齊地也是壹個很老的地方,史載無西周齊國之前就有壹個齊國。但值得研究的是那個齊國是否就是聶國?因為古老的聶字與齊字實在太像了,也許古時候聶就是齊,齊字就是聶字。
二、關於聶字的用法
聶字的使用,歸納起來有三個用法:
1、作名詞。
①、古地名。
“齊師,宋師,曹師次於聶北救邢。《註》聶北,邢地。”--《春秋·僖元年》。
“濛水出漢陽,西入江聶陽西。《註》聶陽,水經註引此作灄陽。”--《山海經》。
“東郡有聶戚。”--《後漢·郡國誌》。
②、國名。
“聶耳之國,在無腸國東,為人兩手聶其耳。”--《山海經》。
③、姓。
“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戰國策·魏策》。
“楚大夫食采於聶,因以為氏。”--《姓譜》。
2、作動詞。
①、“附耳私小語也。” “《徐曰》壹耳就二耳也。”--《說文》。
“乃效兒女子呫聶耳語。”--《史記·魏其武安侯傳》。
②、“攝也。十二歲而聶廣。《註》代將亂而攝其廣。”--《管子·侈靡篇》。
“瞻明聞之聶許。《註》聶許,許與也。攝而保之,無所施與也。”--《莊子·大宗師》。
③、薄切肉也。《禮·少儀》牛與羊魚之腥,聶而切之為膾。
④、合也。《爾雅·釋木》守宮槐,葉晝聶宵炕。
⑤、動貌。
聶字,如今既可單用,也可作偏旁。但不是《說文》部首,現今仍歸入耳部。凡從聶取義的字皆與耳朵、聚合、輕細等義有關。
以聶作聲兼義符的字有:囁、攝、鑷、顳、躡。
以聶作聲符的字有:懾、灄等等。
三、關於聶字的讀音
據《康熙字典》載有七:
1、《廣韻》《韻會》《正韻》:尼輒切,音躡([nie])。
2、《集韻》日涉切,音讘([re])。
3、《正字通》直涉切。([zhe])。薄切肉也。《禮·少儀》牛與羊魚之腥,聶而切之為膾。《註》聶之言牒也。先藿葉切之,復報切之,則成膾也。
4、《集韻》弋涉切,音葉([ye])。與揲同。揲揲,動貌。
5、質涉切,音霅([ze])。合也。《爾雅·釋木》守宮槐,葉晝聶宵炕。《註》槐葉晝日聶合而夜炕布者,名為守宮槐。聶音輒。
6、實欇切,音涉([she])。與欇同。蔓木。
7、尺涉切,音謵([che])。木葉動貌。
近來細究湖南漵浦對聶的讀音,發現又有壹種讀法:[e]或者[nge]、[ai],漵浦讀音實為壹種中原古音,用漵浦音讀屈原辭,現在感覺不押韻的卻句句押韻,現在感覺拗口的辭句卻瑯瑯上口,說明漵浦讀音是壹種傳承春秋時期語言的古老的讀音,值得載入詞典。漵浦讀音[e]直通扼,[ai]直通隘,是有關隘、把守、控制之意。
鄙人曾就聶字進行過研討,前面引用過的《從聶字的造字想到的聶地在哪裏》的文章,提出聶作為“地名以‘附耳私小語’名之,似有難理解的地方”。那篇文章認為聶的本意就是“合壹”,論述並不嚴謹,現在不得不予以補充。漵浦讀音[ai]、[e]直通隘、扼,是有關隘、把守、控制之意。從聶的文字構成看,確如壹“品”字形戰鬥堡壘。依此,聶用作地名,是壹個可以控制四周的地方,也是壹個八方會聚的地方,是為要沖,是壹個可以控制四周、聚合四邊的壹個據點,此點在後文還會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