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的筆畫是橫、豎、撇、點、橫、豎鉤、點。
村,漢語壹級字,讀音為cūn,本義:鄉下聚居的處所。如:村子、村塾(舊時農村中的私塾)、村民。
字形源流:
持木聚以相援是村之範式。屯邑之所在是邨之範式。“村”與“邨”互為異體字。現在統壹規範簡化為“村”。屯,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駐紮。邨,篆文,表示人口駐紮的聚居區。隸書另造形聲兼會義的“村”代替,“木”表示建材、“寸”表示手持,整個字形表示用木材搭建定居的邑舍。造字本義:名詞,人口聚集的自然屯落。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此尊切《集韻》麤尊切《正韻》倉尊切,寸平聲。《廣韻》墅也。《增韻》聚落也。字從邑從屯。經史無村字,俗通用。《晉·陶潛·歸田園詩》曖曖遠人村。《桃花源記》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
說文解字:
地名。從邑屯聲。此尊切〖註〗臣鉉等曰:今俗作村,非是。
說文解字註:
(邨)地名。從邑。屯聲。此尊切。十二部。按本音豚。屯聚之意也。俗讀此尊切。又變字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