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 錢三強 詹天佑 張衡 祖沖之 蔡倫 徐家匯
錢三強,原名錢秉穹,1913年出生於浙江紹興,父親錢玄同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他少年時代即隨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讀於蔡元培任校長的孔德中學,16歲便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32年,又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36年,錢三強畢業後,擔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嚴濟慈所長的助理。翌年,他通過公費留學考試,在盧溝橋的炮聲響起之際,以報國之誌赴歐洲,進入巴黎大學居裏試驗室做研究生,導師是居裏的女兒、諾貝爾獎獲得者伊萊娜·居裏及其丈夫約裏奧·居裏。
1940年,錢三強取得了法國國家博士學位,又繼續跟隨第二代居裏夫婦當助手。1946年,他與同壹學科的才女何澤慧結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鈾核三裂變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導師約裏奧向世界科學界推薦。不少西方國家的報紙刊物刊登了此事,並稱贊“中國的居裏夫婦發現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國科學院還向錢三強頒發了物理學獎。
1948年夏天,錢三強懷著迎接解放的心情,回到戰亂中的祖國。他回國不久就遇到1949年1月的北平和平解放,他在興奮中騎著自行車趕到長安街匯入歡慶的人群。隨後,北平軍管會主任葉劍英派人找到他,希望他隨解放區的代表團赴法國出席保衛世界和平大會。中***中央還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撥出5萬美元,要他幫助訂購有關原子能方面的儀器和資料。看到***產黨的領導人在新中國尚未建立時就有這種發展科學事業的遠見,錢三強激動得熱淚盈眶。從國外歸來後,他於開國大典當天還應邀登上了天門。
從新中國建立起,錢三強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業的開創。他在中國科學院擔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後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長、所長,並於1954年加入了中國***產黨。1955年,中央決定發展本國核力量後,他又成為規劃的制定人。1958年,他參加了蘇聯援助的原子反應堆的建設,並匯聚了壹大批核科學家(包括他的夫人),他還將鄧稼先等優秀人才推薦到研制核武器的隊伍中。
1960年,中央決定完全靠自力更生發展原子彈後,已兼任二機部副部長的錢三強擔任了技術上的總負責人、總設計師。他像當年居裏夫婦培養自己那樣,傾註全部心血培養新壹代學科帶頭人,在“兩彈壹星”的攻堅戰中,湧現出壹大批傑出的核專家,並在這壹領域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發展速度。人們後來不僅稱頌錢三強對極為復雜的各個科技領域和人才使用協調有方,也認為他領導的原子能研究所是“滿門忠烈”的科技大本營。
晚年的錢三強身體日衰,仍擔任了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等職務。他壹直關心中國核事業的發展,強調不僅要服務於軍用還要供民用。1992年,他因病去世,終年79歲。國慶50周年前夕,中***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錢三強追授了由515克純金鑄成的“兩彈壹星功勛獎章”,表彰了這位科學泰鬥的巨大貢獻。
1992年6月28日錢三強逝世。
錢 三 強
名字的由來
錢三強出生在1913年。起初他父親錢玄同給他起的名字叫錢秉穹,但為什麽以後改名叫錢三強呢?這得從頭說起。
錢三強出生在壹個書香世家。父親錢玄同,不滿4歲就開始天天站在祖父的書桌前認字背書。青年時代,他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師範學習。回國後,先在壹些著名的中學任國文教員,後到北京擔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和北京大學教授,是我國近代著名語言文字學家。他由於接受了章太炎、秋瑾等革命黨人的思想影響,竭力主張推翻清朝統治。隨後他又與陳獨秀、李大釗、嚴復、胡適等壹批有進步思想的教授壹起,投入了“新文化”運動,是進步刊物《新青年》的積極支持者和輪流編輯。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錢三強,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進步思想的熏陶。為培養錢三強,在他7歲時,父親送他進了由蔡元培、李石曾、沈尹默等北京大學教授們創辦的子弟學校——孔德學校(孔德是法國哲學家的姓)。
孔德學校是壹所開明的新式學校。學校除抓德、智、體三育外,還強調美育與勞動,對音樂、圖畫、勞作課也很重視。而且孔德學校師資力量較強、陣容整齊,老師們的水平足以勝任高中教學工作。可以說,錢三強童年時代得到的教育條件,是得天獨厚的。
錢三強在這樣的環境中,接受老帥的教育,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漸成為壹個興趣廣泛的學生,對音樂、體育、美術,錢三強都有兩下。剛進初中,年方13歲,就成了班上“山貓”籃球隊的隊員,在比賽中,他的拼搏精神和集體意識得到了同學們的壹致好評。
壹次,壹個體質不如錢三強的比較瘦弱的同學給錢三強寫信,信中自稱
“大弱”,而稱當時還叫“秉穹”的他為“三強”。這封孩子們之間互稱綽號的調皮信,恰巧被秉穹的父親錢玄同看見了。
“妳的同學為什麽叫妳‘三強’呀?”錢玄同風趣地問道。
“他叫我‘三強’,是因為我排行老三,喜歡運動,身體強壯,故就稱我為 ‘三強’。”秉穹認真地回答了父親的詢問。
錢玄同先生壹聽,連聲叫好。他說:“我看這個名字起得好,但不能光是身體強壯, ‘三強’可以解釋為立誌爭取德、智、體都進步。”
在父親的肯定下,從此,“錢秉穹”就正式改名為“錢三強”了。
人生轉折點
1929年,錢三強在父親的支持下考入了北京大學理科預科,同時還聽本科的課程。吳有訓教授的近代物理學、薩本棟教授的電磁學吸引著錢三強。兩位學者的博學及嚴謹的治學精神也深深教育著錢三強。
科學的發展,給變化萬千的世界增添了色彩。三強決定學習物理,報考了清華大學物理系,求讀在吳有訓教授門下。清華大學享譽國內外,培養出壹代代優秀學子、國家的棟材。校內充滿濃厚的學術空氣,教學嚴謹,學風端正,激勵著三強以頑強的精神,刻苦攻讀。他以吳有訓教授的作風為楷模,吳教授嚴謹的治學精神與教學方法滋潤著三強的心田。
1936年錢三強以畢業論文90分的優異成績畢業。經吳有訓教授的推薦,錢三強大學畢業後,便到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著名的物理學家嚴慈濟所長的手下做壹名助理員,從事分子光譜方面的研究工作。錢三強能在這樣的高師手下工作,心中感到無比欣慰。
剛剛開始工作,嚴老師交給他做壹些服務性的工作和管理圖書。錢三強不因工作的繁雜細小而敷衍了事,而是認真完成老師交給的每項工作,把圖書館管理得井井有序,受到大家稱贊。人家照相,他就幫助沖洗、放大,還用照相底版做分析研究工作。漸漸地錢三強能夠獨立地、熟練地進行照相底片的分析,並掌握了照相技術。
壹個周末的下午,同學們都離開了實驗室,只剩下錢三強壹個人留在那裏做分子光帶分析。從南京開會回來的嚴老師進了實驗室,看錢三強仍在聚經會神地工作,又看了看分析的數據結果,與國外的資料數據大致相同,心中無比高興。他更加喜歡這位年輕人了。
壹天,錢三強在圖書館查資料,嚴教授匆匆走來對他說:“妳會法語嗎?”錢三強說:“初中學過。”“還記得嗎?”“忘了不少,查查字典能查資料。”
“那好,我考考妳。”嚴教授說著,便從書架上拿出壹本法文雜誌:“妳念壹段,再翻譯過來。”錢三強按著老師的話去做了。嚴老師很滿意地說:“還行嘛。”這時才告訴他:“中法教育基金會,要招考公費留學生,妳把手中的工作整理壹下,用主要精力準備迎接考試吧!”
錢三強萬萬沒有想到會有這個好機會,他從心裏感激自己的老師。時間緊迫,10年沒有讀的法語,要盡快撿起。錢三強下定決心,要克服困難,認真地準備應考。考試完不久,嚴老師興致勃勃地告訴他:“妳考取了,考得不錯。”
錢三強收拾行李,就要離開生他養他的土地,就要離開重病在身的父親,離開關心他撫育他的老師,他依依不舍。蘆溝橋事變爆發,國難當頭,又增加了他心頭的沈重。他猶豫不決,不忍離開自己的故土。父親忍著離別的痛苦勸導他:“這是壹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妳學的東西會對祖國有用。報效祖國,造福社會,路程遠得很哩!男兒立誌,不能只顧近憂啊!”
1937年8月的壹天,壹艘遠洋客輪載著錢三強,離開了上海港,駛向了波濤洶湧的大海。
出洋求學
人的壹生有幾個11年?然而,錢三強的這11年,是收獲巨大的11年,是決定他壹生的11年,也是他難忘的11年。
1937年9月,錢三強在導師嚴教授的引薦下,來到巴黎大學鐳學研究所居裏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該實驗室是居裏夫人創建的,居裏夫人謝世後,由錒的發現者德比愛納教授任主任。但是實際上是居裏夫人的大女兒伊萊納主持。
伊萊納·約裏奧—居裏夫人就是錢三強的導師。伊萊納像她的慈母居裏夫人壹樣,潛心於科學研究,忘我勤奮,作風嚴謹,品格高尚,待人謙和、熱忱。在這樣壹個導師的教導下學習,的確是壹個難得的好機會。
錢三強的住處距實驗室較遠。每天,天蒙蒙亮,錢三強就起床,匆匆吃點東西,趕乘地鐵,到實驗室,壹直很晚才回住處。每天堅持十幾個小時的工作學習,錢三強並不覺得辛苦與單調,反而感到特別的充實愉快。
錢三強在實驗室裏主要是做“物理”工作,而放射源是要用化學方法制備的。因此,他很希望兼作“化學”工作。
壹天,約裏奧—居裏夫人問錢三強:“錢先生,那位化學師妳不是認識嗎?如果妳回國做放射源,就需要學會‘化學’工作,妳就去和她學學吧!”
錢三強心裏十分高興,他想導師為我想得多麽周到!於是欣然答應了。
化學師葛勤黛夫人是壹位有名望的科學技術專家。她放手讓錢三強獨立做釙的放射源。錢三強壹絲不茍仿效著化學師的方法開始工作。化學師每隔壹段時間便過來詢問指導。接著,又連續讓他做了4個放射樣品。做完後,化學師幫助錢三強測完放射源的強度,並告訴錢三強:“成了,3個基本壹樣,1個略微差壹點,但在允許誤差範圍內。”
化學師的評價,對錢三強的工作做了肯定。而他的勤奮與好學,又贏得了化學師和同伴們的信任,同時也使他獲得了真誠的合作。這壹來就大大拓寬了他的科學研究領域。不久,他寫出30多篇科研論文。
為了使錢三強有更多的學習機會,約裏奧—居裏夫人又提議,讓錢三強到其丈夫約裏奧先生主持的法蘭西學院的原子核化學研究所學習,並允許他壹段時間在這裏工作,壹段時間到那裏工作。
在約裏奧先生實驗室工作,不僅向先生學到科學技術,還學到他的科學思想、科學道德。這使錢三強受益終生。
1939年1月的壹天,約裏奧教授讓錢三強看壹張照片,原來這是壹張用雲霧室拍下的鈾受中子轟擊後產生裂變的碎片的照片。這是當時第壹張直接顯示裂變現象的照片,是十分珍貴的。
不久,約裏奧—居裏夫人又邀請錢三強和她合作證明核裂變理論。在兩位導師的指導下,錢三強很快完成了博士論文——《α粒子與質子的碰撞》。
1940年錢三強獲得了法國國家博士學位。
錢三強是幸運者,能在兩位世界第壹流科學家的教誨下學習、工作,使他很快進入了科學研究的前沿,還使他親眼目睹了人類壹次偉大的科學發現——核裂變。
1946年春,錢三強與他的同行合作,經過反復實驗,終於發現了鈾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這壹發現不僅反映了鈾核特點,而且使人類能進壹步探討核裂變的普遍性。導師約裏奧驕傲地說:“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的實驗室的第壹個重要的工作。”為此,1946年底,錢三強榮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1947年升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導師。
報國習切
11年的勤奮使錢三強獲得了最高的獎賞,也贏得了留法中國人中學術水平最高的地位。在這樣優越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下,他卻要回國。
1948年,錢三強找到了中***駐歐洲的負責人劉寧壹,提出要求回國的心願。劉寧壹鼓勵他,“回國大有作為。”
錢三強也把自己要回國的打算告訴了導師約裏奧。聽了學生的要求,身為法國***產黨員的約裏奧滿意地說:“要是我,也會作出這樣的決定。”錢三強又去向約裏奧的夫人話別。約裏奧—居裏夫人語重心長地說:“我倆經常講,要為科學服務,科學要為人民服務,希望妳把這兩句話帶回去吧!”
導師的話,成為他壹生的座右銘。
錢三強臨行前,兩位導師在自己的花園裏為錢三強夫婦餞行。
1948年5月錢三強和他的夫人何澤慧,抱著剛半歲的女兒,帶著豐碩的科研成果,帶著導師的重托和法國同行的深情厚意,離開了巴黎回國。還隨身帶著壹份珍貴的文件,這就是導師給錢三強在法國學習與工作的鑒定。
鑒定是這樣寫的:“錢先生表現出科研人員所具有的特殊素質,在我們***事期間,他的這些素質又進壹步得到加強。他已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有些是非常重要的。他心智敏慧,對科學既有滿腔熱忱,又有首創精神。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我們實驗室學習並在我們領導下工作的同壹代科學家中,他是最優秀的。我們曾委托他領導幾批研究人員,他用自己的才華出色地完成了這項困難的任務,並受他的法國和外國學生的愛戴。”“我們的國家對於錢先生的才幹業已承認,並先後賦予他重任,先是任命他為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員,接著又聘任他為研究導師。他同時也是法蘭西科學獎的獲得者。”“錢先生還是壹位優秀的組織者。他具備了研究組織工作的領導者所特有的精神、科學和技術素質。”
1948年夏,錢三強帶著法國朋友的友誼和祖國人民的殷切期望,回到了闊別了11年的祖國,邁上了新的裏程。
為了祖國
1949年3月的壹天,錢三強忽然接到壹個通知,他要作為代表到巴黎出席保衛世界和平大會。錢三強想:這次去巴黎開會如果能遇到約裏奧—居裏老師,請他代為訂購壹些原子核科學研究的儀器設備,以及圖書資料該有多好。錢三強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向代表團聯系人提出,需要約20萬美元。4天後,錢三強接到電話,請他到中南海。
在中南海,等候錢三強的是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他熱情接待了錢三強,並說:“三強,妳的想法很好,中央研究過了,決定給予支持。清查了壹下國庫,還有壹部分美金,先撥5萬美元供妳使用……”聽了李部長的話,錢三強心裏久久不能平靜,他埋怨自己太書生氣。戰爭還沒有結束,城市要建設,農村要發展,國家經濟困難……哪有那麽多外匯呢?
不久,錢三強拿到了為發展原子核科學事業的美元現鈔,心中萬分激動、興奮。他深深地曉得這美元是經歷了火與血的戰亂,是剛剛從潮濕的庫洞中取出來的,是來之不易的。
拿著這沈甸甸的美元,錢三強思緒萬千,深深感到科學工作任重而道遠。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後,錢三強先後擔任了副所長、所長職務。
1955年1月14日,錢三強和地質學家李四光應周總理召見來到了總理辦公室。周總理聽取了李四光介紹我國鈾礦資源的勘探情況,又聽取了錢三強介紹原子核科學技術研究狀況。周總理全神貫註地聽完後,提出了有關問題。最後告訴錢三強和李四光,回去好好準備,明天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領導要聽取這方面情況,可以帶些鈾礦和簡單的儀器,做現場演示。
第二天,錢三強和李四光來到中南海的壹間會議室,裏面已經坐著許多熟悉的領導人,有毛主席、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鄧小平、彭德懷等。這是壹次專門研究發展我國原子能的中***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會議開始了,毛主席開宗明義:“今天,我們做小學生,就原子能問題,請妳們來上課。”
李四光先講了鈾礦資源以及與原子能的關系。錢三強匯報了幾個主要國家原子能發展的概況和我國這幾年做的工作,並做了演示。大家看著實驗,會場十分活躍。主席點上了壹支煙,開始做總結:我們的國家,現在已經知道有鈾礦,進壹步勘探,壹定會找到更多的鈾礦來。我們也訓練了壹些人,科學研究也有了壹定基礎,創造了壹定條件。過去幾年,其他事情很多,還不來及抓這件事。這件事總是要抓的,現在到時候了,該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認真抓壹下,壹定可以搞起來。
會後,大家用飯,毛主席舉起酒杯站起來大聲說:為我國原子能事業的發展,大家***同幹杯。
1959年6月26日蘇***中央來信,拒絕提供原子彈的有關資料及教學模型。8月23日,蘇聯又單方面終止了兩國簽定的新技術協定,撤走了全部專家,還諷刺:“中國人20年也搞不出原子彈,只能守著壹堆廢鋼鐵。”
諷刺變動成了動力,憤怒化作力量。中國科技工作者沒有被嚇倒。“自己動手,從頭做起,準備用8年時間,拿出自己的原子彈”成了中國人民的誓言。錢三強作為原子核物理專家,和無數科學工作者壹樣,在困難面前沒有低頭,組織起數萬名科學工作者及技術工人,向研制第壹顆原子彈進軍。
在蘇聯專家撤走後,周光召在國外召集數十名海外專家、學子,聯名請求回國參戰。他們歸國後先後參與主持了理論的研究與實驗研究工作。
為了研究壹種擴散分離膜,由錢三強領導成立了攻關小組,經過4年的努力研究成功,成為繼美、蘇、法之後第4個能制造擴散分離膜的國家。同時成功地研制了我國第壹臺大型通用計算機,成功地承擔了第壹顆原子彈內爆分析和計算工作。
在原子彈的整個研制過程中,浸透了錢三強的智慧與心血。他不僅為原子彈的研制做出了貢獻,也為我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發展嘔心嚦血,為培養我國原子能科技隊伍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錢學森
錢學森,中國現代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浙江杭州市人,1911年12月11日生於上海。1934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學習。1938年獲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並從事火箭研究。1947-1955年間任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教授。1955年10月沖破種種阻力回國後,曾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職。
錢學森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1956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錢學森生前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技協會主席。
壹、生平簡介
錢學森(1911~X)中國科學家,火箭專家,1911年12月1日生於上海,3歲時隨父來到北京,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國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1938年獲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留在美國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失去自由,歷經5年於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8年起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1959年,加入中國***產黨。現任中國科技協會名譽主席等職。
二、科學成就
錢學森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和航天計劃的技術領導人,對航天技術、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開拓性的貢獻。錢學森***發表專著7部,論文300余篇。主要貢獻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應用力學
錢學森在應用力學的空氣動力學方面和固體力學方面都做過開拓性的工作。與馮·卡門合作進行的可壓縮邊界層的研究,揭示了這壹領域的壹些溫度變化情況,創立了卡門——錢學森方法。與郭永懷合作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的概念。
②噴氣推進與航天技術
從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錢學森在火箭與航天領域提出了若幹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並實現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JATO),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於核火箭的設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際飛行理論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際航行概論》中,提出了用壹架裝有噴氣發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壹級運載工具,用壹架裝有火箭發動機的飛機作為第二級運載工具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概念。
③工程控制論
工程控制論在其形成過程中,把設計穩定與制導系統這類工程技術實踐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錢學森本人就是這類研究工作的先驅者。
④物理力學
錢學森在1946年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的研究,是先驅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主張從物質的微觀規律確定其宏觀力學特性,改變過去只靠實驗測定力學性質的方法,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並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1961年他編著的《物理力學講義》正式出版。現在這門科學的帶頭人是茍清泉教授,1984年錢學森向茍清泉建議,把物理力學擴展到原子分子設計的工程技術上。
⑤系統工程
錢學森不僅將我國航天系統工程的實踐提煉成航天系統工程理論,並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國民經濟建設總體設計部的概念,還堅持致力於將航天系統工程概念推廣應用到整個國家和國民經濟建設,並從社會形態和開放復雜巨系統的高度,論述了社會系統。任何壹個社會的社會形態都有三個側面:經濟的社會形態,政治的社會形態和意識的社會形態。錢學森從而提出把社會系統劃分為社會經濟系統、社會政治系統和社會意識系統三個組成部分。相應於三種社會形態應有三種文明建設,即物質文明建設(經濟形態)、政治文明建設(政治形態)和精神文明建設(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文明建設應是這三種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從實踐角度來看,保證這三種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就是社會系統工程。從改革和開放的現實來看,不僅需要經濟系統工程,更需要社會系統工程。
⑥系統科學
錢學森對系統科學最重要的貢獻,是他發展了系統學和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方法論。
⑦思維科學
人工智能已成為國際上的壹大熱門,但學術思想卻處於混亂狀態。在這樣的背景下,錢學森站在科技發展的前沿,提出創建思維科學(noetic science)這壹科學技術部門,把30年代中國哲學界曾議論過,有所爭論,但在當時條件下沒法講清楚的主張,科學地概括成為思維科學。比較突出的貢獻為:
(1)錢學森在80年代初提出創建思維科學技術部門,認為思維科學是處理意識與大腦、精神與物質、主觀與客觀的科學,是現代科學技術的壹個大部門。推動思維科學研究的是計算機技術革命的需要。
(2)錢學森主張發展思維科學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計算機的工作結合起來。他以自己親身參予應用力學發展的深刻體會,指明研究人工智能、智能計算機應以應用力學為借鑒,走理論聯系實際,實際要理論指導的道路。人工智能的理論基礎就是思維科學中的基礎科學思維學。研究思維學的途徑是從哲學的成果中去尋找,思維學實際上是從哲學中演化出來的。他還認為形象思維學的建立是當前思維科學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能、智能計算機的核心問題。
(3)錢學森把系統科學方法應用到思維科學的研究中,提出思維的系統觀,即首先以邏輯單元思維過程為微觀基礎,逐步構築單壹思維類型的壹階思維系統,也就是構築抽象思維、形象(直感)思維、社會思維以及特異思維(靈感思維)等;其次是解決二階思維開放大系統的課題;最後是決策咨詢高階思維開放巨系統。
⑧人體科學
錢學森是中國人體科學的倡導者。
錢學森提出用“人體功能態”理論來描述人體這壹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研究系統的結構、功能和行為。他認為氣功、特異功能是壹種功能態,這樣就把氣功、特異功能、中醫系統理論的研究置於先進的科學框架之內,對氣功、特異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在錢學森指導下,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於1984年開始對人體功能態進行研究,他們利用多維數據分析的方法,把對人體所測得的多項生理指標變量,綜合成可以代表人體整個系統的變化點,以及它在各變量組成的多維相空間中的位置,運動到相對穩定,即目標點、目標環的位置。他們發現了人體的醒覺、睡眠、警覺和氣功等功能態的各自的目標點和目標環。這樣,就把系統科學的理論在人體系統上體現出來了,開始使人體科學研究有了客觀指標和科學理論。
⑨科學技術體系與馬克思主義哲學
錢學森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最高概括,也是現代科學技術(包括科學的社會科學)的最高概括,錢學森將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狀況,歸納為十個緊密相聯的科學技術部門。這十大科學技術部門的劃分方法,正是錢學森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系統論對科學分類方法的又壹創新。
三、趣聞軼事
①魂系中華赤子心
“我壹直相信:我壹定能夠回到祖國的,今天,我終於回來了!”這是我國著名科學家和火箭專家錢學森於1995年10月8日從美國回到廣州時,對接待他的中國旅行社同誌所說的壹句萬分感慨的話。同他壹起回國的還有他的夫人和兩位幼兒。
錢學森於1935年8月,作為壹名公費留學生赴美國學習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的。回國前,曾擔任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
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到來了。1949年10月1日第壹面五星紅旗飄揚在天安門廣場上空。過了5天就是我國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這壹天,錢學森夫婦和十幾位中國留學生在壹起歡度這壹佳節,他們邊賞月邊傾訴情懷,深為祖國的新生而歡欣,並對祖國的美好前景充滿著憧憬。就在此時,錢學森心中萌發起壹個強烈的願望:早日回歸祖國,用自己的專長為國家建設服務。
正當此時,朝鮮大地燃起了戰爭的烽火。作為挑起這場戰爭的美帝國主義,在它的國內,正在掀起壹股瘋狂反***的政治逆流,幾乎每天都發生對大學和其他機構的人員進行審查和威脅性審查的事件。這股逆流毫無例外,也波及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由於學院馬列主義小組書記威因鮑姆被捕,美國聯邦調查局的懷疑落到錢學森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