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各大姓氏來源

各大姓氏來源

可到此網址查看中華姓氏起源及名人大全/u/17489055/article_86837644.html

趙姓起源

出自嬴姓,形成於西周,祖先是伯益,具體始祖是造父。伯益為顓頊帝裔孫,被舜賜姓嬴。造父為伯益的9世孫,是西周時著名的駕馭馬車的能手,他在桃林壹帶得到8匹駿馬,調訓好後獻給周穆王。周穆王配備了上好的馬車,讓造父為他駕駛,經常外出打獵、遊玩,有壹次西行至昆侖山,見到西王母,樂而忘歸,而正在這時聽到徐國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著急,在此關鍵時刻,造父駕車日馳千裏,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鎬京,及時發兵打敗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亂。由於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趙城賜給他,自此以後,造父族就稱為趙氏。周穆王傳周幽王時,因幽王無道,造父的7世孫叔帶離周仕晉,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到戰國初年,叔帶的12世孫趙襄自聯合魏氏、韓氏三家分晉,建立趙國。至他的孫子趙籍時,正式獲得了周烈王的承認,與韓、魏兩家並列為諸侯。公元前222年,趙國為秦國所滅,其王室貴族和平民百姓紛紛以國名為姓,稱趙氏。

出自他族改姓。如漢朝時有趙安稽,本匈奴人;唐朝時有趙曳天,本南蠻人;五代時有趙國珍,本牂牁(今廣西、貴州壹帶)蠻族人。

聚集地[遷徙分布]

秦代,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趙佗任南海郡龍川縣令,後為南海尉,於秦末兼並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國,漢高祖時受封為南越王。此後,趙佗的子孫繁衍於今廣東、廣西壹帶。東漢末年,京師遭董卓之亂,洛陽人趙達避難遷居江東。唐高宗總章年間,中原人趙端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五代時,劉龑在廣州建立南漢政權,洛陽人趙光裔、光逢、光胤三兄弟因此而在南海安家;開封人趙廷隱、趙崇韜父子因仕後蜀而在四川成都定居。南宋初,開封人趙用賢隨宋高宗趙構南逃,移居江蘇常熟,鄭州人趙蕃移居江西上饒。南宋滅亡後,宗室趙氏散逃至澎湖、潮陽等地,後在閩、粵壹帶發展繁衍。

趙,是中國的壹個大姓。在臺灣亦然,被排為臺灣姓氏的第四十七位。趙姓移居臺灣,是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2年)的事。當時,鄭成功的兒子鄭經就安置了趙、黃、董、柯、李等五姓,後來臺灣各地的趙姓隨之增多。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朱壹貴起義,下淡水港有壹名義民趙姓和;雍正初年,有趙姓招募福建漳州和泉州兩地的佃人,乾隆年間,有泉州人趙普、趙晉兩人。目前,全省各地的趙姓人士,以臺中、臺南和基隆三地為最多。後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於歐美及東南亞壹些國家和地區。

堂號

"半部堂":五代後周時,趙普助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宋太祖趙匡胤於是封趙普為宰相。他又提出了"杯酒釋兵權"的方法削減了地方武裝,鞏固了中央集權,想方設法,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宋太祖就問:"愛卿!妳怎樣把國家治得這麽好的?"趙普回答說:"我不過是靠了半部《論語》罷了!"趙普死後,家人整理他的書箱,果真什麽寶貝也沒有,只有他活著的時候常讀的壹部《論語》。

"琴鶴堂":宋朝時殿中侍禦史趙忭是個清廉愛民的好官,人稱"鐵面禦史"。他當成都知府的時候,壹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樂業,就高興地彈琴取樂。他養了壹只鶴,時常用鶴毛的潔白勉勵自己不貪汙;用鶴頭上的紅色勉勵自己赤心為國。他窮得什麽東西都沒有,只有壹琴壹鶴。

趙氏還以"天水"、"孝思"、"谷治"、"萃渙"等為堂號。

歷史名人:

趙匡胤:本為後周大將,"陳橋兵變",代周為帝,建立宋朝,立國320之久,使趙姓的宗族聲望達到了最為輝煌的時期。

趙文淵:北周著名書法家,擅長楷、隸書。當時碑文多出其手,又在西魏時奉命編定了壹部六體書法字典。

趙 勝:平原君,以"食客數千人"而著稱,是趙氏有史以來最負盛名的人物。

趙 雍:即趙武靈王,他提倡"胡服騎射",始創騎兵,這是中國軍事史上的壹大進步。

趙之堔:清代"西泠八家"之壹。

趙之廉:清代傑出書畫家、篆刻家。其書、畫、篆刻對後世都有壹定影響,與任伯年、吳昌碩並稱為"清末三大畫家"。

趙 翼:明代史學家、文學家。長於史學,考據精賅,其詩與袁枚、蔣士銓齊名,並稱"江右三大家"或"乾隆三大家"。

趙孟頫:元代傑出書畫家。精於正、行書和小楷,其筆法園轉遒麗,人稱"趙體"。

趙 雲:三國時蜀國大將,為"五虎上將"之壹。

趙公明:相傳秦時得道於終南山。人稱之為"趙公元帥",被奉為"財神"。

也可到此網址下載中國姓氏起源電子書

/down/3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