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孤與老賊勢不兩立。――《資治通鑒》
此處的生存、存在都是不及物動詞,所以是使動用法,解為:使……立(生存、存在)
那麽立命就是“使命立”字面解釋為:使生命得以保存,使命得以生存。意思是為人處世。
修身立命:修身是立命的方式,即修身以立命,“修身”修飾“立命”,解為用加強自身修養的辦法來處世。
這是儒家提倡的君子處事立世哲學,強調自身的修養,強調仁義禮智對生存的重要作用。
●天命 [tiānmìng]
1. [God's will;destiny;fate]∶指上天的意誌;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們的命運
樂夫天命復奚疑。——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雖曰天命。——宋·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2. [law of nature;natural law]∶自然的規律、法則
3. [natural span of life;one's allotted span]∶人的自然壽命;天年
中國古代哲學中把天當作神,天能致命於人,決定人類命運的觀點。“天命”說早在殷周時期已流行。從古器物發掘中所見到的甲骨蔔辭,彜器銘文,說明了當時統治自稱“受命於天”,把自己的意誌假托為上帝的命令,稱之為“天命”。用來作為對人民進行壓迫的合理依據。
在孔子的學說中,還保存有“天命”的觀點。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因果報應,他知道了。命裏有的壹定有,命裏沒有的別強求,樂天知命,壹絲毫強求都沒有,造善因壹定得善果。夫子到五十歲明白這個道理,壹切通達了。以後宋明理學家把人性與道德意識也撲克作是“天”所給予的,為封建倫理秩序的永恒性制造了理論根據。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有些唯物主義哲學家,例如戰國荀子把“天”撲克成是自然的、物質的,在這樣的前提下使用的“天命”概念,具有自然界的必然性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