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簡單介紹壹位書法家刻苦練字的故事

簡單介紹壹位書法家刻苦練字的故事

1、懷素

唐代大書法家懷素和尚的草書寫得很好。他從小就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練字,從不氣餒(něi)。懷素少年時家境貧寒,被家人送到寺廟裏當和尚混碗飯吃。可是生性好學的懷素在誦經之外,十分喜愛書法。師兄看懷素如此喜愛書法,便送他壹支毛筆。

懷素就采摘芭蕉葉當紙,用鐵鍋下面的煙灰和上水當墨汁研習書法。後來,懷素為了用芭蕉葉練字,便在園外大量栽種芭蕉。到了冬天,懷素還找來壹塊厚木板做成漆盤,在上面寫了擦,擦了寫,天長日久,竟然將漆盤擦通了。

2、柳公權

柳公權小時候字寫得不好,常常受到老師和父親的批評。他虛心聽取他們的教誨,經過壹年的勤學苦練,他寫的字進步很大,受到老師的表揚。表揚的次數多了,柳公權也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有壹天,柳公權和幾個小夥伴舉行寫大楷比賽。

他很快地寫好了壹篇,滿以為穩拿冠軍,臉上露出得意洋洋的神色。壹位賣豆腐的老人見柳公權這麽不謙虛,想給他潑點涼水,走過去對他說:“華原城裏,有個人用腳寫字,寫得比妳還要好。”柳公權聽了有點不服氣,第二天壹大早就趕到華原城。

他親眼看到那位無臂老人用左腳壓住鋪在地上的紙,用右腳夾住毛筆,龍飛鳳舞地寫對聯,寫出的字比自己不知要好多少倍。他冷靜下來想想,覺得自己那麽壹點成績真算不得什麽。他誠懇地對那位無臂老人說:“柳公權願拜您為師,請老師告訴學生寫字的秘訣。”

無臂老人沈思片刻,給他寫了四句話:“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老人解釋說:“這就是我寫字的秘訣。我用腳寫字,已經練了50多個年頭。我磨墨練字用完八大缸水,每天寫完字就在半畝大的池塘裏洗硯,池水都染黑了。

可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我的字還差得遠呢!”柳公權牢牢記住老人的話。從此以後,他更加勤奮地練字。他搜集了許多古代書法家的字,反復琢磨,吸取各家的長處。他經常登門拜訪當時的書法名家,向他們虛心求教。

他還時常請同學、親友、陌生人指出自己書法上的不足之處。柳公權在書法領域不知滿足地刻苦鉆研,終於成為當時著名的書法家。

3、米芾?

童年米芾練字無長進,先生呵斥他;“妳只能回家放牛!”從此米芾發憤習字。壹天,米芾去求教壹位有名的秀才,那秀才翻了翻米芾的字,就丟在壹邊說:“要我教妳寫字,先要用五兩銀子買我壹張紙去寫。”

米芾驚得目瞪口呆,這麽貴的紙,哪裏買得起呢?但他習字心切,咬咬牙答應了。米芾家並不富裕,但母親經不住他百般央求,只得將僅有的首飾交給他去典錢。米芾湊滿了五兩銀子,心想這下可以買到秀才的壹張紙了。秀才接過銀子,給了米芾壹張紙,說:“妳好好寫吧”。

米芾將那張紙反復觀看,覺得並無特別之處,可這麽貴的紙,他不敢輕易下筆,於是認真鉆研字帖,琢磨每個字的間架與筆鋒。時到晌午,秀才見米芾仍坐在那裏對著字帖出神,紙上卻壹字未寫,便問:“怎麽不寫啊”?

米芾壹驚,如夢初醒,喃喃地說:“紙太貴了......”秀才問“敢不敢寫個字給我看看”?米芾提著筆,凝神默想了許久,寫了個“永”字,既像帖上的字,又不完全像。秀才見了,滿意地點點頭,

對米芾說:“寫字不只是動筆,還要動心,不但觀其形,且要悟其神,這就是寫字的竅門。”米芾聽了,大悟大徹,連連點頭。臨別時,秀才贈他壹個小布包命他回家後打開。

米芾回家後打開布包,啊!原來就是那買紙的五兩銀子,他感動得熱淚盈眶。後來,米芾壹直保存著這五兩銀子,以紀念秀才對他的苦心教誨。?

4、歐陽詢

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字信本,譚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練習書法很刻苦,博采眾長,精通八種書法,自成壹家,人稱“歐體”。有壹次,他出使歸來,騎馬路過壹處荒郊野外,在亂草叢中發現西晉書法家索靖書寫的壹塊石碑,停馬觀賞了很久都舍不得離去。

走出幾裏後,又返回來,下馬坐在碑前仔細觀看,體會索靖草書的妙處。當晚,他回到了住處,徹夜難眠,想著白天看到的石碑。

第二天,天壹亮,他又騎馬趕到石碑前,反復揣摩,並鋪開紙,壹筆壹畫地臨模就這樣,他在碑旁呆了三天三夜,直到索靖草書的筆法融會貫通,了然於胸,才高興地離去。

5、王羲之

王羲之,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王羲之大約五六歲的時候,就拜衛夫人為老師學習書法。他的書法進步很快,7歲的時候,便以寫字而在當地小有名氣了,很得前輩的喜愛和誇獎。王羲之在11歲的時候,就讀了大人才能讀懂的《筆說》。

他按照《筆說》中所講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寫呀,練呀,簡直都入了迷。過了壹段時間,看看自己寫的字,與以前寫的比較,果然有些變化。壹天他的老師衛夫人看了後吃了壹驚,對人說:

“這孩子壹定是看到書法秘訣了,我發現他近來的字,已達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這樣發展下去,這孩子將來在書法方面的成就壹定會淹沒我的名聲的。”王羲之並沒有因老師稱贊而沾沾自喜,驕傲自滿,他臨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有壹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擡,像沒聽見壹樣,專心致誌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裏正拿著壹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裏送呢,弄得滿嘴烏黑。

原來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裏也在想這個字怎麽寫才好,結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放聲笑了起來。王羲之還不知道是怎麽回事呢!

聽到母親的笑聲他還說:“今天的蒜泥可真香!”王羲之堅持數十年如壹日,勤學苦練,臨帖不輟,練就了很紮實的功夫,這為他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