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圍城》中的四個女人

《圍城》中的四個女人

記得很小的時候讀過壹次錢鐘書老先生的圍城,但是當時年紀很小只是走馬觀花的過了壹遍,連主角方鴻漸和方漸鴻都記不清了。這次利用兩天時間算是壹口氣把這本書看了壹遍,雖說不是看的多麽仔細,但是也還算有些自己的感悟和見解。

關於主角方鴻漸,在我看來他是壹個聰明人,但同樣也是壹個沒有主見的人,他無論對於自己的感情、生活、職業等等都是猶豫不定的,這裏我想另辟蹊徑通過方鴻漸所經歷的四個女人去解讀壹下這本書。

 情欲放縱-鮑小姐

 在白拉日隆子爵號上的鮑小姐應該是書中方鴻漸接觸的第壹個女人,當時主角是壹個好高騖遠的年輕人,書中形容道:“他是個無用之人,學不了土木工程,在大學裏從社會學系轉哲學系,最後 轉入中國文學系畢業。”臨近畢業仍舊壹事無成,在家人詢問是否博士學位,何日東歸之時,他便痛罵博士頭銜的無用,但是耐不住丈人出資,於是情急之下在壹個愛爾蘭人手上買了壹個假文憑,也像錢鐘書先生所說的“這壹張文憑,仿佛有 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醜;小小壹方紙能把壹個人的空疏 、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

 好了,我們回到這位鮑小姐的身上,這位鮑小姐她不願妥協去做家裏的免費傭人,為了出國找了壹個比她年長12歲的人訂婚,那麽在鮑小姐眼中方鴻漸是壹個什麽樣的角色呢?她不屑跟三等艙的廣東侍者打鄉談,甚覺無聊。她看方鴻漸是坐二等的,人還過得去,不失為旅行中消遣的伴侶。方鴻漸只是供她消遣無聊時光的壹個伴侶,我相信在船上包括在船艙裏的時光,鮑小姐心裏有的只是躁動的情欲而不是愛情,在快達到香港之時,鮑小姐也立馬疏遠方鴻漸,沒有半點留念之情。

 那麽對於方鴻漸鮑小姐在他眼中又是壹個怎樣的角色呢?正如我開頭所說方鴻漸是個聰明人,他知道鮑小姐有未婚夫的前提下,接受了鮑小姐那句“嘿!妳和我的未婚夫長得很像”那句搭訕,他有的也只是躁動不安的情欲罷了,用方鴻漸他家老頭子的壹句話也就是:“汝睹色起意!”在見到鮑小姐頭也不回的投身到她的未婚夫,壹個半禿頂、黑胖子的懷抱中後,他對於這個鮑小姐也沒有了絲毫興趣。

 渴望愛情-蘇文紈

 書中最初提到這艘白拉日隆子爵號上大多數是 職業尚無著落的青年。但是偏偏我們這位博士學位,家世背景不淺的蘇小姐也在船上,這位蘇小姐為什麽要趕著夏天回國呢?文中也沒有具體交代到。那我們也不糾結了,這應該也是錢老刻意為之吧,不然也就沒有後面的劇情了。

 蘇文紈小姐在文中算得上是眉清目秀,而且穿衣打扮極其講究,雖算不上傾國佳人,但是也稱得上壹位美人吧,不然怎會讓趙辛楣為她苦苦等候呢。蘇小姐最開始對於自己的愛情是非常寶貴的,大有壹種孤芳自賞的感覺。但在看到方鴻漸和鮑小姐卿卿我我後心裏卻又不是滋味。

 在鮑小姐下船後,她對於方鴻漸那句“要奉陪妳,就怕沒福氣呀。”又立馬給以回應,並且在船上的時光如同壹個小妻子壹樣照顧和陪伴著方鴻漸,這也讓方鴻漸感到恐懼,書中最有名的壹句話是什麽?“ 婚姻是壹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而方鴻漸是萬萬不想進到這座城裏的,所以各種拒絕方小姐如妻子般的要求。

 其實這裏也是我壹直想不通的壹點,對於蘇小姐而已,她的追求者少說也有曹元朗和趙辛楣兩人,他們二人無論是家世背景還是學歷能力都強於方鴻漸,但蘇小姐卻只認方鴻漸。這讓我想到毛姆短篇小說中有壹則故事,其中有個重婚犯對於“老”處女的評價則是:她們好多人從來沒有領略過在黑暗中壹個男人摟著她的腰同坐在壹條長凳上是什麽滋味。而方鴻漸對於蘇文紈做到了這壹點他給她帶來了變化和興奮,蘇小姐被束之高閣,而方鴻漸悄悄的來到,給她幹巴巴的生活投下來壹絲關於愛情的陽光,這也是我能想到為什麽蘇小姐會死心塌地的愛著方鴻漸吧。

 但是小說就是小說,方鴻漸給蘇小姐帶來了愛情的體驗,但是方鴻漸不愛蘇小姐,卻不懂得如何去拒絕這份炙熱的愛情,還真是“剪不斷理還亂啊”,當蘇小姐說出那句“Embrasse-moi!”時,方鴻漸仍舊不知道如何拒絕,最終也引來了蘇小姐對他的死心和破口大罵吧

 天真“另類”-唐曉芙

 在全文的女性中唐曉芙壹定是個“另類”的角色,她的另類體現在很多方面,書中講到:“有許多都市女孩子已經是裝模做樣的早熟女人,算不得孩子 ;有許多女孩子只是渾沌癡頑的無性別孩子,還說不上女人。”而唐小姐是壹個真正的女孩子,是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摩登文明社會裏的罕物,不論是外貌描寫還是語言等等,充分證明了錢鐘書先生對於這個角色的喜愛。

 我想錢鐘書先生對於這個角色壹定存在過糾結的心理,在唐曉芙知道方鴻漸種種不堪的往事時,她斷然拒絕了方鴻漸,但是她的心中出現了不忍,她希望方鴻漸去解釋,去狡辯,但是方鴻漸是壹個怎樣的人,前面也提到了,他是壹個對於自己感情或是生活猶豫不決的人,他深愛著唐曉芙,但是他並沒有去解釋什麽而是黯然的離開了。當唐曉芙去試著挽回時,也許那時的錢鐘書先生也非常適宜的下定了決心,不讓這位唐小姐進入到婚姻的圍城當中去。

 圍城“女人”-孫柔嘉

 全書最精彩的部分莫過於方鴻漸、趙辛楣等五人去三閭大學報道的那段旅程。也是在旅程的開始,方鴻漸認識了這個與他糾葛最久的孫柔嘉。

 柔在字典中是柔和的意思,而嘉則是表示贊許,“柔嘉”大概表示贊許溫柔之意,但是孫柔嘉這個人物在我心中並不是太好的形象,原因有二。

 壹、孫柔嘉是壹個小女人,她將男人對女人的“溫柔賢惠”做成了壹種謀略,從他們剛見面開始書中對她的描寫“孫小姐長圓臉,舊象牙色 的顴頰上微有雀斑,兩眼分得太開,使她常常著驚異的表情;打扮甚為素凈,怕 生得壹句話也不敢講,臉上滾滾不斷的紅暈。”這簡單的描寫就略帶輕微的諷刺,可以說她很天真或是說裝作很天真吧,但是她處在的家庭環境讓她不能夠壹直天真下去,她的父親只是壹個報社的普通職員,再加上家裏的重男輕女,讓她也不得不多生出壹些心機來。

 趙辛楣不止壹次說道孫柔嘉是壹個很厲害、心很深的女人,圍城裏裏有壹段精彩的對話:“人家更要說閑話了。”孫小姐依然低了頭低了聲音。鴻漸不安,假裝坦然道:“隨他們去說,只要妳不在乎,我是不怕的。”“不知道什麽混蛋——我疑心就是陸子瀟——寫匿名信給爸爸,造——造妳跟我的謠言,爸爸寫信來問——”這段對話可以說成是孫柔嘉把“柔嘉”當成謀略的最好註解,方鴻漸終於自覺地走進了那個陷阱,直到作繭自縛,困在“圍城”裏進退兩難。

 二、孫柔嘉是男人友誼的殺手,在她的圍城中是沒有男人友誼這種說法的,她要求方鴻漸三從四德像她姑母調教她姑父那樣,這時候方鴻漸迷惑了,他不可以因為婚姻不要友誼,不要事業。但方鴻漸的友誼和事業也恰恰犯了孫柔嘉的禁忌,她深受她姑母的影響,認為男的友誼都是假的,無非是花天酒地,而事業她靠著姑母的關系賺的要比方鴻漸多也更加讓她理直氣壯把持著家庭的主見。

 孫柔嘉是壹個活在“圍城”中的女人,她的圈子很小,她碰到蘇文紈會怯場,會用心機把握著方鴻漸,但是她也是圍城中最豐富女性角色,不幸的是她卻是最後壹個。很多人都拿唐曉芙和她做比較,其實並不是公平的,因為唐曉芙是作者偏愛的角色,孫柔嘉卻不是。從壹開始唐曉芙就得天獨厚的占有了大量的資源,孫柔嘉只能靠自己壹點壹點去爭取,她們本身就不是站在同壹起點上的,所以也就不存在放在同壹終點上去比較,就像錢鐘書的夫人楊絳女士所說:“即使方鴻漸和唐曉芙在壹起了,那麽結局壹定是圓滿的麽?也不見得吧。”

 公平的說,孫柔嘉是壹個不讓人喜歡的女人,但是她在婚後對方鴻漸很好,如果她是壹個男人,那麽她壹定是壹個好丈夫,可惜她是壹個女人。孫柔嘉雖然讓人討厭但也可以理解她的心理,她在那個時代的仿徨與不安,她用心機將方鴻漸圍了進來,時常害怕會失去她,看待孫柔嘉也許我們應該看看我們身邊那些真實的女生,雖然她們不可愛,但是如果把什麽責任都歸到她們身上也未免過失了。

 好了,簡單的分析了壹下這四個方鴻漸身邊出現的四個女人,我再稍微做總結。

 鮑小姐她是壹個情欲放縱、耐不住片刻寂寞的女人,她聰明有心機,但是她也深知她是不會擁有愛情的也許她曾經憧憬過愛情,但是她靠著情色與尊嚴換取了出國的機會,她是永遠不會變心的,因為她沒有心,她是不會有機會進入到婚姻的“圍城”中去,終其壹生只能在城墻周圍打轉。

 蘇文紈她是我看不懂的壹個女人,也許她和陸小曼壹樣,她是壹個孤芳自賞的人,她從始至終愛的只有自己,不論是方鴻漸、趙辛楣還是曹元朗,她都沒有愛過,她只是在乎壹種久違的愛情的感覺,當這種感覺膩了,她又會再去尋找下壹縷愛情陽光,她不會進入“圍城”中去,因為進去“圍城”那麽她也會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唐曉芙她是壹個摩登文明社會的罕物,她是壹個真正的女孩子,她天真、活潑,但也因為作者對她的偏愛,她不會進入到“圍城”中的去,她與鮑小姐和蘇文紈不同,唐曉芙也許在錢鐘書先生的安排下根本就不會接觸到“圍城”這種概念。

 孫柔嘉她是壹個真實但是缺乏可愛的小女人,她的自卑與仿徨也使得她認為在“圍城”中反而是安全的、自得的,這樣壹切的壹切都可以按照她的預想去發展,她可以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可以不去見不想見的人,她只需要仔細的去經營著自己的壹畝三分地就可以了,不需要去考慮城外面的事情。

 總的來看圍城是壹本好書,壹本應該在不同年齡去閱讀的書,每個年齡段都會有每個年齡段的感悟,而我看來錢鐘書老先生也是那個時代的壹個段子手,他也譏諷了許多社會現象,如說話夾雜著壹些不著調的英語,如褚慎明靠著三四十封信自詡中國新哲學的創始人,這些即使放在今天社會也大有人在。

 錢鐘書先生作為壹個已婚人士給出了壹種“婚姻是壹個圍城”的說法,說來也是略顯諷刺,圍城在我看來並不是壹本愛情小說,它的內容是多方面的,也正像我之前所說我只是另辟蹊徑的以四個女人來粗淺的解讀壹下我眼中的圍城,當下的我只是覺得書中的愛情與婚姻並沒有錯,錯的只是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罷,在那個時代許多人存在保守思想也有許多人存在壹味崇洋媚外的思想,導致許許多多的事情在當時不能夠被接受,所以才有了像孫柔嘉這樣缺乏安全感的女人建立了壹座又壹座的圍城,也許再過5年、10年,當我重新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又會有新的感悟與見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