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悠的筆順

悠的筆順

悠的筆順是撇、豎、豎、撇、橫、撇、捺、點、斜鉤、點、點。

悠的介紹:

悠(拼音:yōu),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春秋文字。“悠”是形聲字,從心,攸(yōu)聲。本義為憂思、綿長的思念。由綿長的思念引申為長遠、久遠。又表示閑適的樣子如“悠閑”、“悠然自得”。在口語中還指懸空晃動,如“悠揚”、“忽悠”等。

在《說文》:“悠,憂也。”《爾雅》:“悠,思也。”“悠”的本義是憂思。“悠”可用來表示閑適、安閑的日子。如晉代陶淵明《飲酒二十首》:“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悠”由此引申表示做事從容不迫、穩住。這個意思多用在現在的方言中。

北京話常常說:“您悠著點兒。”這裏的“悠”就是穩住、從容壹點的意思。”“悠”由攸和心組成。“攸”是水流的樣子。俗話說,細水長流。所以,“悠”又可用來表示長、遠之意。《國語·吳語》:“今吾道路悠遠。”句中的“悠”字就是長的意思,表示道路遙遠。

悠悠的思緒,像霧壹般漂移,讓人難以捉摸。所以,“悠”亦可用來表示搖擺、擺動及飄揚的樣子。“婉轉悠揚”意思是委婉曲折,也指聲音悠揚動聽。“婉轉”指聲調溫和曲折;“悠揚”指聲音漫長而和諧。

康熙字典:

1、又思也。《詩·周南》:悠哉悠哉。箋:思之哉,思之哉。

2、又遠也。《詩·鄘風》:驅馬悠悠。註:悠悠,遠貌。又《周頌》:於乎悠哉。傳:悠,遠也。

3、又行貌。《詩·小雅》:悠悠南行。

4、又眇邈無期貌。《詩·王風》:悠悠蒼天。

5、又閑暇貌。《詩·小雅》:悠悠旆旌。

6、又通作攸。《孟子》:攸然而逝。《前漢·班固敘傳》:攸攸外寓。

7、又通作繇。《前漢·韋賢傳》:犬馬繇繇。讀作悠悠。

8、又葉延知切,音移。梁竦《悼騷賦》:彼皇麟之高舉兮,熙太淸之悠悠。臨岷川以懷恨兮,指丹海以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