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關於信陽的橋的知識、文章
幼時便知道信陽有壹條美麗的河,浉河。蜿蜒穿過大半個信陽市。在字典上查到“浉”字時,上面給的解釋是“水名,在河南省。”於是從此我便固執地認為這條明艷的河流只屬於信陽,獨壹無二的屬於。 壹座城市,有了水,便就有了壹股靈氣,壹幅柔美,而有了水,便註定要有橋與之相映成趣。壹彎盈盈清流,便有大小橋梁十幾座。這些橋雖然比不上那些大江大河上那些宏偉無比的驚世傑作,但卻仍然如同這五彩樂譜上跳動的音符,演奏著信陽今天與未來的交響樂曲。 兩邊最遠的應該是黨校橋,為1975年修建,五孔凈跨25米三助兩波雙曲拱橋,長149.2米,寬15米,改建後長184.25米,寬15米。因南依賢山,2008年9月改名為“賢橋”。秋日裏河水清冽,帶著秋日裏獨有的肅殺。只覺得壹弦清流橋下過,兩岸秋色撲面來。 東邊最遠的便應該是琵琶橋,改建於2008年8月,長366.16米,寬24米,為混凝土橋桁梁橋平面橋,因為坐落在琵琶山下,且琵琶是琴,故2008年9月,更名為“琴橋”。 而平日裏,我見得最多的,也無非四座橋:虹橋,關橋,申橋,民橋:民橋,申橋,關橋,虹橋。 從早晨到傍晚,從朝陽鋪灑晴空到斜暉拉長剪影,放學與回家的壹段路是極美的,便是從虹橋到民橋,民橋到虹橋。 白日清晨的浉河,自西向東,不緊不慢,緩緩流動。恍若濃淡適宜的水墨。迎著霧氣,首先映入瞳仁的便是以群嵐做背景的虹橋。白色欄桿儼然蕩入綠水,搖碎而後展開。橋身筆直地橫跨河面,紅白色的拉索從河對面縱身壹躍,輕盈的壹彎,就輕巧地跨了過來,把橋兩邊僅僅拉連著。穩當結實之中微含壹絲雋秀,從水面粼波細撫的碎裂倒影旖旎之中瀲生。幾抹泛黃的細柳飛揚,遊絲似情,點暈圈圈柔情。朝陽破雲裂帛般徐徐升起,依附在雲朵之上,岸邊垂柳亦把持不住,握住飄然而下的陽光,裝扮於寧靜的虹橋。 很快便可以見到關橋。07年橋面被拓寬了12米,為五孔40米雙曲拱橋。長235.9米,寬22米,為雙向四車道。靜白的菱形鋼架燈照與兩側漆藍的欄桿相輝映,以壹種簡約的氣質迎接東邊漸升的朝陽。從虹橋那邊往這邊望時,最美是金輝灑波,如同撕裂的朝陽斜映水中,暈染壹碧霞光。流光溢彩。婀娜的橙光,漫延彎向遠方。兩岸樓宇白影迷離朦朧,浸潤在晨輝傾瀉的清流,倒影芬然碎裂,隨著水中魚群的蹤跡,鷺鳥的旅程壹同傷逝,演繹飄然絕美的壹尾鳳凰。 轉 入下坡,這裏便是我最喜愛的壹段路。沿著古城墻轉個彎,兩邊樹木郁郁,秋日裏柳葉紛飛,曼舞千年,墜入歲月如流,靜寂無聲。遠遠地便可看見申橋壹襲白衣飛躍河面,穩穩落在對岸。申橋在白日裏並不起眼,顯得落寂。過了橋洞,很快便看見了民橋。最具現代化的橋梁,雙向單塔斜拉索橋,數十根銀白拉索如同壹把豎琴高聳在靜水流深,筆直橋身上。弟弟垂俯在橋塔上的太陽流瀉萬丈光芒,宛若柔情似水。輕輕撩撥行人心上弦。 黃昏時分,西邊金碧輝煌的色彩早已把持不住,從那方寸圓規裏漫溢出來,西天整個壹片明黃的熱鬧。在時間的約束下,太陽收斂了光暈,在遠望的渴望的眼中,添了柔和,同時,也添了嫵媚和妖嬈。漸漸地還帶了些深情。它的目光開始撫摸自然萬物,走進大地的每壹個角落。時間進入寫意。 清亮的浉河上每壹座橋都靜默在暮靄之中。西邊如同琉璃,五色渲染。橋梁周身都被余暉縈繞,鍍上姣柔且溫暖的光華。橋上的少女迎風含笑,秋風把她的笑意搖曳進了河裏,河水溫柔的包容著那娟巧的橋。那橋上的少女,少女眼中的笑意,微漾蕩的日光,明媚中的心緒,壹起和著整個世界輕輕搖晃。壹起隨那河水流淌。 夜色襲城,霧靄沈沈,在秋日的節氣裏,壹派清冽蕭然。 夜幕中的大橋,閃爍著現代城市特有光輝,與白日裏清新簡素不同,是壹種成熟的媚感。從民橋壹路騎車回家,皆是燈光璨然如煙。五光十色掩映在柳蔓之中,渲染了壹泓如墨流水,彌漫華光,神秘感濃烈。關橋、申橋的燈架上皆高掛著紅燈籠,壹片柔光無力流轉,碎汞壹般跌足於流動的河面。夜色濃重黏稠,浉河恍若舊上海著曼麗旗袍的女子,端莊而不失妖嬈。星星點點的華光與水中的像,歷歷爍爍,微風拂過,烈烈如花。 橋溝通了兩岸的交通,提供了便利,也具有欣賞價值,使人心悅、也為信陽這座小城增色不少。 每個人心上都有壹座隱形的橋,彼此相互連接溝通,鑄成美麗的虹。 清代詩人張鉞寫下壹首《浉河泛月》: 雙槳蕩晴川,蟾光散暮煙。珠隨天山高,鏡向水心圓。 桂席飛杯斝,蘭言勝管弦。映淮良可賦,同時對清漣。 月華閃耀,靜水微瀾。清輝流瀉,下照無眠。 參考: /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162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