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曾的來歷和含義

曾的來歷和含義

曾的來歷和含義

拼音: zēng céng 註音: ㄗㄥ ㄘㄥˊ

部首:曰 部外筆畫:8 總筆畫:12

五筆86/98: ULJF 倉頡: CWA 鄭碼:UDLK 電碼:2582

筆順編號: 432524312511 四角號碼:80606 UNICODE:66FE

基本字義

zēng ㄗㄥˉ

指與自己中間隔兩代的親屬:~祖父。~孫。

古同增,增加。

竟,簡直,還(hái ):“以君之力~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

姓。

英漢互譯

ever

方言集匯

粵語:cang4zang1

客家話:[東莞腔]cen2zen1[寶安腔]zen1

cen2[梅縣腔]zen1cen2[陸豐腔]zen1[沙頭角腔]cien2[客英字典]cen2zen1cien2[海陸豐腔]cen2cien2zen1[客語拼音字匯]cen2zen1[臺灣四縣腔]cen2cien2zen1[梅縣腔]cen2

詳細解釋

曾 céng

〈副〉

(形聲。從八,從曰。本義未明。副詞。用來加強語氣)

過去發生過——表示有過某些行為或情況 [once]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唐· 白居易《憶江南》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又如:曾不(不曾);幾年前我曾見過他壹面;我曾去過杜坪鄉

已經 [already]——表示動作行為已經進行。如:似曾相識

竟,竟然;尚 [go so far as to;unexpectedly;actually;still;yet]

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壹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湯問》

詞性變化

曾 céng

〈形〉

通“層”。重疊 [overlapped]

有虞之王,燒曾藪,斬群害,以為民利。——《管子·輕重戊》

大廈曾架,擬於昆侖。——《淮南子·本經》

蕩胸生曾雲。——杜甫《望嶽》

另見 z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