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羚羊木雕文學常識

羚羊木雕文學常識

1.《羚羊木雕》的文學常識

壹、作者簡介張之路,1945年生,山東諸城人。

196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物理系。曾任中學教師多年。

1982年調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現任該廠文學部主任。1977年開始發表作品。

主要有電影文學劇本《霹靂貝貝》《磨表》《傻鴨子歐巴兒》及同名中篇小說,話劇《雙龍花盆》,童話集《野豬的首領》《大鼻頭和黑眼圈》,小說集《在樓梯拐角》《題王》,長篇小說《第三軍團》等。1992年被登錄於國際兒童讀物聯盟榮譽名冊。

二、中心意思這篇課文以羚羊木雕為線索,記敘了“我”和爸爸媽媽之間發生的壹場矛盾,贊美了小朋友們真誠無私的友愛,告誡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們的感情。三、寫作特點: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情節集中緊湊,描寫細膩入微,哀怨動人。

2.《羚羊木雕》的文學常識

壹、作者簡介

張之路,1945年生,山東諸城人。196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物理系。曾任中學教師多年。1982年調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現任該廠文學部主任。1977年開始發表作品。主要有電影文學劇本《霹靂貝貝》《磨表》《傻鴨子歐巴兒》及同名中篇小說,話劇《雙龍花盆》,童話集《野豬的首領》《大鼻頭和黑眼圈》,小說集《在樓梯拐角》《題王》,長篇小說《第三軍團》等。1992年被登錄於國際兒童讀物聯盟榮譽名冊。

二、中心意思

這篇課文以羚羊木雕為線索,記敘了“我”和爸爸媽媽之間發生的壹場矛盾,贊美了小朋友們真誠無私的友愛,告誡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們的感情。

三、寫作特點:

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情節集中緊湊,描寫細膩入微,哀怨動人。

3.羚羊木雕 主要內容

1、主要內容

該文講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發生的壹場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萬芳不但不生“我”的氣,還安慰“我”,讓“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

2、中心思想

本文記敘了“我”在父母的逼促下把送給好朋友萬芳的羚羊木雕要回的故事,表達了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理解和尊重的願望,含蓄的批評了父母輕義重財的行為,贊美了小朋友真誠而無私的友誼。

3、作者簡介

張之路1945年生於北京,山東諸城人。師範大學物理系畢業,是我國最有影響的少兒小說作家之壹。主要從事電影劇本、小說、童話和電視劇本的創作。其作品不僅屢屢在國際國內獲獎,而且絕大多數被改編成電影、電視,風靡全國,擁有廣大的讀者。

其作品曾獲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壹等獎、四次獲中國作協兒童文學獎、三次獲宋慶齡文學獎、四次獲冰心兒童文學獎。兩次獲陳伯吹兒童文學獎。還曾獲電視劇飛天獎、大眾電視金鷹獎、電影華表獎、五個壹工程獎、夏衍電影文學獎、童牛獎。國際兒童讀書聯盟(IBBY)優秀作家獎。短篇小說《羚羊木雕》被選入全國中學語文課本。在臺灣地區***出版了12本書,並多次獲得“好書大家讀”優秀作品獎。

4.羚羊木雕主要內容

本文說的是,“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

“我”對朋友這樣反悔,傷心極了。 子女的行為遭到父母反對,父母有父母的理由,子女有子女的理由,子女處於弱勢地位,當然只得被迫服從,但是子女的心理受了傷害,子女與父母的感情多少要受點影響。

論是非,父母心目中珍視的是羚羊木雕,“我”心目中珍視的是友情,由此而起沖突。應該說,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

彼此都做得周到壹點,就不至於發生這樣不愉快的事情了。 子女靠父母培養。

父母是主導的方面。子女的缺點也是父母的缺點,與其怪孩子自作主張,不如怪自己事前沒有講清楚。

作者的傾向主要是批評父母的。若從“我”這壹面去看,也有教訓可以吸取。

小時候畢竟幼稚,做什麽事情跟大人商量商量是十分必要的。

5.《羚羊木雕》的讀書筆記

《羚羊木雕》是壹篇很有現實意義的小說。文章以羚羊木雕為線索,記敘了“我”將羚羊木雕“送友”後又被迫“討回”的過程,反映了“我”和爸爸媽媽之間發生的壹場矛盾,贊美了少年朋友們真誠無私的友情,含蓄地批評了父母重財輕義的行為,告誡父母應該理解孩子的感情,尊重他們純真的友誼。

課文的情節圍繞羚羊木雕展開:故事的發生是媽媽查問木雕,其後父母逼“我”要回木雕,插敘了“我”把木雕贈送好友的情景,奶奶勸阻父母未成,含蓄地批評了父母的重財輕義,不尊重孩子友情的行為; *** 和結局是“我”違心地取回木雕,好友體諒“我”給了“我友誼的溫暖”。

閱讀課文關鍵在於對文章的整體把握上,體會課文賦深刻的主題於壹件平凡的家庭瑣事中,以小見大,詳略得當,立意深刻。小說的主題壹方面是批評父母的重財輕義,文中還插入壹大段有關萬芳“仗義”的事,都是揭示了小說主題的另壹面——為贊揚孩子間的友誼服務。整篇文章將家長的價值觀與孩子的價值觀對照著寫,發人深思地提出了如何尊重孩子情感的社會大問題。

6.初中語文 羚羊木雕的道理

22 羚羊木雕課文研討壹、整體把握本文說的是,“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

“我”對朋友這樣反悔,傷心極了。子女的行為遭到父母反對,父母有父母的理由,子女有子女的理由,子女處於弱勢地位,當然只得被迫服從,但是子女的心理受了傷害,子女與父母的感情多少要受點影響。

論是非,父母心目中珍視的是羚羊木雕,“我”心目中珍視的是友情,由此而起沖突。應該說,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

彼此都做得周到壹點,就不至於發生這樣不愉快的事情了。子女靠父母培養。

父母是主導的方面。子女的缺點也是父母的缺點,與其怪孩子自作主張,不如怪自己事前沒有講清楚。

作者的傾向主要是批評父母的。若從“我”這壹面去看,也有教訓可以吸取。

小時候畢竟幼稚,做什麽事情跟大人商量商量是十分必要的。二、問題研究(壹)內容方面值得研討的問題是:1.怎樣才能避免這壹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2.女兒既然已經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事情怎樣處理才更妥當?3.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課文的思想感情怎樣理解?研究第壹個問題,應該進行評論性閱讀。

不難看出,如果當初父母講明白羚羊木雕怎樣貴重,叮囑女兒好好保管,女兒就不會輕易送人。當然女兒拿來送人,也是意料不到的,但是羚羊木雕給女兒時,講講這件工藝品如何名貴,讓女兒增長點知識,防止損壞,也屬常理。

再則,倘若女兒事先征求壹下父母意見,也就沒事。可見,小朋友還不大懂事,凡事應該征求父母意見,可以避免做出幼稚的行為。

推而廣之,包括大人在內,有事同人商量,都是必要的。由此還可以明白,凡事考慮不周,就有隱患,要消除隱患,就要盡量想得周到壹點。

研究第二個問題,先要看看父母的做法有什麽不好。他們這樣做,使女兒非常傷心,從開頭“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來”,到結尾為反悔而傷心之至,始終被父母逼得難受。

事情有沒有別的處理辦法呢?研究這個問題可以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研討時可以讓大家各顯神通。例如,萬芳媽媽說“妳怎麽能拿人家這麽貴重的東西呢”,據此可以設想,“我”的媽媽如果委婉地跟萬芳媽媽說這件事,勸萬芳媽媽不要責怪萬芳,好好跟萬芳說,萬芳就會把羚羊木雕還給“我”,這樣既可以保護孩子的感情,又可以讓孩子更懂事。

研究第三個問題,應該從文本中感受作者的感情傾向。應該抓住幾個關鍵,例如作者借奶奶之口,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結尾說“這能全怪我嗎”,言下之意我是被逼的,怪只怪父母。

父母的話,特別是媽媽的話,句句生硬。課文又敘述“我”和萬芳的友誼是多麽真摯深厚,著力渲染童心的美好,父母的威逼有如無情的風雨摧殘了嬌艷的鮮花。

作者的傾向很明顯:兒童心靈多麽美好,盡管他們幼稚,但是不能粗暴地傷害他們的心靈。孩子的心靈比任何貴重的東西更加貴重,只知東西貴重,不知孩子心靈貴重,是壹種愚蠢的行為。

作者的褒貶傾向很明顯,但是,我們不能認為大人總是不理解我們,由此形成代溝。應該承認孩子總是不大懂事,壹方面,要從小學會思考,有主見,但是另壹方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

自以為是,自作主張是不對的。推而廣之,壹家人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許多矛盾。

(二)寫作上可以研究壹個問題:本文寫了發生在三個時間的三件事情,寫得集中緊湊,作者是怎麽布局的?寫了祖孫三代,壹家四口,人物是怎樣巧妙安排的?萬芳拿自己的新褲子換“我”的破褲子,是上星期的事。送羚羊木雕,是昨天的事。

逼“我”要回羚羊,是今天的事。作者劈頭就從媽媽追問“那只羚羊哪兒去啦”寫起,壹開頭氣氛就很緊張,緊緊抓住了讀者的註意力。

爭辯結束,穿插上星期體育課發生的事情和昨天送羚羊的事情,情節就緊湊了。可見,順敘不是唯壹的方法,有時可以用插敘使場面集中起來。

作者用第壹人稱敘述,先寫媽媽,再寫爸爸,最後寫奶奶。爸爸支持媽媽,聲音平靜而有力,是推波助瀾。

奶奶反對,卻當不了家。讓人物先後出場,文章就波瀾起伏。

(三)語言文字的使用往往比理解困難得多,有的句子意思好懂,自己寫東西要用類似的句子來表達的,卻不能熟練地運用這種句式來表達,這跟平時不註意學習語言是有關系的。讀壹篇課文,除了從領會內容的角度去讀,從學習寫作的角度去讀之外,還應該從學習語言的角度去讀。

看哪些句子自己不太會,要註意學習。本文有幾個句子要留心揣摩。

·我想到他們馬上會逼我去向萬芳要回羚羊,心裏難過極了。·人壹點也不自私。

·語文老師管我倆叫“合而為壹”。·就把褲子和萬芳換了。

·月亮出來了,冷冷的……句子看似簡單,不見得就會寫。再舉壹例,比如“我要把褲子換過來”,哪壹條褲子換哪壹條褲子讀者都明白,能寫得這樣簡單明白,就是表達能力,試想,把話說成“我要把我穿的萬芳的褲子跟萬芳穿的我的破褲子換過來”,豈不太嗦了。

練習說明壹 分角色朗讀課文。朗讀前,先默讀幾遍,遇到生字、多音字,要查字典。

朗讀中,註意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體會課文的思。

7.《羚羊木雕》的全文解析

《羚羊木雕》通過寫羚羊木雕“送友”後又被迫“討回”的過程,反映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思想矛盾,贊美了少年朋友之間真誠無私的友情,批評了重利忘義的思想,並含蓄地告誡父母要理解少年之心,尊重他們的人格與友情。課文以“羚羊木雕”為線索,分三個部分:

第壹部分(1-16):寫爸爸媽媽向“我”追問羚羊木雕的下落。

第二部分(17-23):插敘“我”和萬芳之間的真摯的友愛。

第三部分(24-25):寫奶奶勸解爸爸媽媽。

第四部分(26-結尾):寫“我”被逼向萬芳要回羚羊木雕。

這篇課文的主要特點是:

①插敘手法的運用:所謂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壹段相關的情況。它是壹種局部寫法,往往起到介紹人物身份、經歷和社會關系的作用,或對某件事情來歷起補充作用。文中介紹萬芳情況的文字,說明了“我”和萬芳之間的友誼之深。也交代了“我”送木雕的原因,表明父母所作所為的錯誤。

②對比手法的運用:如母女交鋒時語言、神態之間的對比、爸爸媽媽與奶奶之間的對比都很鮮明。

③人物形象的細膩塑造:文中出現了六個人物,媽媽,爸爸,萬芳媽是壹個類型的人。在他們心目中,孩子的感情是沒有分量的,對孩子粗暴,不懂得體諒、理解,這是他們的***性。但個性又有差別,如萬芳媽和“我”的媽媽急躁些,而爸爸卻顯得平緩些。“我”和萬芳自然是壹個類型的人,其中萬芳行俠仗義的形象通過典型的語言描寫,寫得非常鮮明;奶奶雖然著墨不多,但奶奶體諒、尊重孩子的性格卻躍然紙上。

8.關於《羚羊木雕》的相關文章

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

希羅多德說:“世界上沒有比壹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貴的了。”斯托貝說:“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

是啊,壹個朋友就是珍貴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錢輕情義,尤其是大人們。

他們根本不明白我們這些孩子們的友情是多麽的寶貴。我喜歡壹篇文章《羚羊木雕》,木雕引起了家庭的矛盾,朋友的友誼。

父母的重財輕義的思想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了影響。我把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給我。

雖然我們之間的友誼沒有被受到影響,但我對朋友這樣的反悔,我非常的傷心後悔。父母在我心中的光輝形象因此,留下了壹道不光彩的傷疤。

兩個好朋友就因為壹個羚羊木雕而差點成了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我覺的友情比金錢重要的多,壹個知心朋友是用錢買不來的。在這個世界上,已經不是金錢最重要了,而是那些友情、親情。

世界上的富翁,真正能算得上有錢的,又有幾個呢?我不禁慶幸我的身邊還有壹些關心我的朋友。但我又不禁有了壹些顧慮,現在的社會中還有多少令人感動的真摯友誼?全都是壹些用錢做買賣的生意而已。

現在誰還會用壹顆赤誠的心去交朋友?不都是為名為利的嗎?當然,我相信,那令人感動的真摯友誼有很多,都是不為名利,都是用壹顆赤誠的心去交朋友的。祝天下所有的好朋友都能快樂、幸福到永遠。

9.閱讀羚羊木雕全文

《羚羊木雕》課文“那只羚羊哪兒去啦?”媽媽突然問我。

媽媽說的羚羊是壹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藝品。那是爸爸從非洲帶回來給我的。

它壹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這會兒,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來,因為昨天我把它送給我的好朋友萬芳了。

“爸爸不是說給我了麽?”我小聲地說。 “我知道給妳了,可是現在它在哪兒?”媽媽的目光緊緊地盯著我。

我發現事情不像我想的那麽簡單。 “我把它收起來了。”

“放在哪兒了?拿來我看看。”媽媽好像看出我在撒謊。

因為我站在那兒壹動不動,低著頭不敢看她。 “要說實話……是不是拿出去賣啦?”媽媽變得十分嚴厲。

“沒有賣……我送人了。”我覺得自己的聲音有些發抖。

“送給誰了?告訴我。”媽媽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給萬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妳現在就去把它要回來!”媽媽堅定的說,“那麽貴重的東西怎麽能隨便送人呢?要不我和妳壹起去!” “不!”我哭著喊了起來。

爸爸走了進來,聽媽媽講完事情的經過,他靜靜地點燃壹支煙,慢慢地對我說:“小朋友之間不是不可以送東西,但是,要看什麽樣的東西。這樣貴重的東西不像壹塊點心壹盒糖,怎麽能自作主張呢?”爸爸的聲音壹直很平靜,不過帶著壹種不可抗拒的力量。

“您已經給我了。” “是的,這是爸爸給妳的,可並沒有允許妳拿去送人啊!” 我沒有理由了。

我想到他們馬上會逼我去向萬芳要回羚羊,心裏難過極了。他們不知道,萬芳是個多麽仗義的好朋友。

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就在壹起。她學習很好,人壹點也不自私。

我們倆形影不離,語文老師管我倆叫“合二而壹”。 上星期壹次體育課,我們全班都穿上剛買的新運動衣。

跳完山羊,我們圍著小樹逮著玩。壹不小心,我的褲子被樹杈劃了壹道長長的口子。

我坐在樹底下偷偷地抹眼淚,又心疼褲子,又怕回家挨說。萬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邊壹個勁地嘆氣。

忽然,她跳起來拍著 *** 說:“咱倆先換過來,我媽是高級裁縫,她能把褲子上的大口子縫得壹點兒都看不出來。” 當時,我覺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褲子和萬芳換了。

後來,我聽說為了這件事,她媽媽讓她對著墻站了壹個鐘頭。 “為什麽妳不說褲子是我的?” 她嘿嘿地笑著:“我媽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會讓妳媽知道。”

我要把褲子換過來。她卻滿不在乎地說:“算了吧,反正我已經站了壹個鐘頭,要是再換過來,妳還得站兩個鐘頭……”直到現在,我身上還穿著她的運動褲。

每次上體育課,看見她褲子上的那條長長的傷疤,我就覺得對不住她。 昨天,萬芳到我家來玩。

我見她特別喜歡我桌上的羚羊,就拿起來遞到她的手上說:“送給妳,咱倆永遠是好朋友……永遠!”她也挺激動,從兜裏掏出壹把彎彎的小藏刀送給我。 不知什麽時候,奶奶站在了門口。

她壹定想說什麽,可是,她沒有說。這時,媽媽從櫃子裏拿出壹鐵盒糖果對我說:“不是媽媽不懂道理,妳把這盒糖送給妳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媽媽也舍不得送人啊!”我從媽媽的眼睛裏看出了羚羊的貴重。

她和爸爸壹起看著我,像是在等待著什麽。我知道事情已經無可挽回了,眼淚順著我的臉頰流下來。

屋子裏靜極了。奶奶突然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

媽媽壹邊遞過糖盒壹邊說:“您不知道那是多麽名貴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開媽媽的糖盒,冒著雨飛快地跑出門去。 我手裏攥著萬芳送給我的小刀壹路走壹路想,叫我怎麽說呢?她還會像以前壹樣和我要好麽?壹定不會了。

我輕輕地敲了敲門。門開了,萬芳伸出頭來,壹把拉了我進去。

“萬芳……”我站在過道裏不肯再往前走。 “妳怎麽啦?也不打傘,是不是挨揍了?”萬芳奇怪地看著我。

“沒有……”我慢慢從口袋裏掏出小刀,“妳能不能把羚羊還我……”我幾乎聽不見自己的聲音。 萬芳楞了壹下,沒有接小刀,只是咬著嘴唇看著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說得好好的,妳怎麽能這樣呢?” 我努力不讓自己哭出來。這時,她的媽媽從屋裏出來了。

看見我手裏的小刀,又看看我們的樣子,立刻明白了:“萬芳,妳是不是拿了人家什麽東西?” 萬芳看了我壹眼,跑進屋去。過了壹會兒,她拿著那只羚羊出來了。

她媽媽接過來壹看說:“哎呀!妳怎麽能拿人家這麽貴重的東西哪!”她把羚羊遞到我的手上,“好好拿著,別難受,看我呆會兒揍她!” 我把小刀遞到她的手上說:“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當我擡起頭來的時候,萬芳已經不見了,她不會再跟我好了…… 我壹個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個寒顫。

路上壹點聲音也沒有。忽然,我聽見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過頭,只見萬芳跑了過來。

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裏說:“妳拿著,咱倆還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著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

我做了壹件多麽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這能全怪我嗎?《羚羊木雕》選自《東方少年》1984年第10期。標題是編者加的,原題是“反悔”。

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