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的意思查閱康熙字典如下:
1、《集韻》壹曰觀也。壹曰?藏之所。《玉篇》:樓也。揚雄校書於天祿閣。《正字通》:漢宮殿疏:麒麟閣、天祿閣,蕭何造以藏秘書,延賢士。唐制:宣政,前殿也,謂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謂之閣。朔望不禦前殿而禦紫宸,謂之入閣。
2、又食閣,木板為之,所以?食物。《博雅》:閣,庖?也。《禮·內則》大夫七十而有閣。註:閣,以板為之,食物也。
3、又天子閣,左達五,右達五。註:天子尊庖?遠,故左夾室五閣。右夾室五閣。
4、又閣道,樓陛也。《前漢·司馬相如傳》輦道纚屬。註:輦道,閣道也。《戰國策》:故為棧道木閣,而迎王與後於城陽山中。
5、又甬路,亦名飛閣,復道也。《史記·高祖紀·輒燒絕棧道註》:棧道,閣道也。崔浩雲:險絕之處,傍鑿山巖,而施版梁為閣。《正字通》:馬鳴閣道,利州棧道也。今保寧府廣平縣,其閣梁,壹頭入山腹,壹頭立柱水中。張良燒絕秦棧道,卽此。地輿誌昭化縣有馬鳴閣。劒州有劒閣。
6、又《周禮·秋官·野廬氏註》車有轘轅坻閣。疏:坻閣,道路之名也。
7、又星名。《史記·天官書》:六星絕漢,抵營室,曰閣道。註:閣道,北鬥之輔。
8、又《詩·小雅》:約之閣閣。《毛傳》:猶歷歷也。《詩詁》:端直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