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代就是貨代。
在國際貨運市場上,貨代行業是介於貨主和承運人之間,接受貨主的委托,代理租船、訂艙、裝貨、準備有關單證、報關、檢驗、保險、集裝箱運輸、開箱、簽發提單、結算運費和雜費,甚至出示單據進行議付和結算。這些工作聯系面廣,環節多,是相對集中地處理國際貿易貨運業務的復雜工作,協調、統籌、理順關系,增強其專業性、技術性、政策性。國際貨運代理業的形成是國際商品流通過程的必然產物,是國際貿易不可或缺的壹部分。正因為如此,這個行業被世界各國公認為國際貿易企業的貨運代理。它的英文名字叫FORWARDERS,並為此成立了壹個國際組織,即“FIATA”,英文縮寫為“FIATA”。其成員國已發展到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貨運代理公司超過3500家,從業人員超過800萬人。上海、天津、青島、大連、江蘇、深圳等地已成立國際貨代協會,外經貿部正在籌備成立中國國際貨代協會,將牽頭地方協會,加入國際組織成為成員國。
國際貨運代理業早在公元十世紀就已建立,最初是壹家報關行。其大部分員工來自國際貿易企業,員工素質較高。他們可以為托運人處理相當壹部分國際貿易業務和運輸事務。隨著貿易的發展,逐漸衍生出壹個專門的行業。在其發展過程中,壹些國家試圖取消它,允許托運人與承運人直接發生業務關系,減少中間環節,但沒有成功。因為構成國際貨運市場的四大主體,即貨主、貨代、船東(或其他運力)、船代,不能與港口碼頭、堆場、車站、倉庫等物混為壹談,兼營交叉經營,國際貨運市場的競爭秩序就會混亂。
中國國際貨運代理業的發展歷史與世界其他國家相似。早在通過絲綢之路與歐亞各地進行貿易時,就有了報關業,鄭和下南亞、下西洋、日本時,就發展了航運。1949年中國解放後,中國遠洋運輸和中國外運兩大公司組建船隊,船隊不斷壯大,擁有近海和遠洋船舶1800多艘,載重量2200萬載重噸,將貿易擴大到世界各地,相應地,在長江沿岸和沿海的港口城市建立了數千家報關行,僅天津就有156家。約占交易商數量和數量的七分之壹。到1955、12、31上公私合營時,與貿易行集中到8家進出口公司,並在此基礎上建立各公司的申報和運輸部門,從中間抽調部分人員充實天津外運公司。從此由社會向企業自己申報,各個公司的報關部門,他們也變成了各個公司的國際貨代。他們與世界上160多個國家的同行建立了網絡關系,為國家進出口貿易和運輸奠定了人力、物力和財力基礎。改革開放後,我國國際貨運代理業由外運獨家代理向多元經營轉變,經濟成分由全民所有制向中外合資、外商獨資、股份公司、有限責任公司等所有制形式轉變。體制改革,外運系統和外貿專業公司的報運部門受到沖擊和錘煉,市場經濟競爭的特征日益明顯。1991-1994是中國國際貨運市場發展的高峰期。當時幹線船和支線船的運價差別很大,承運人和貨代的收益都很可觀。從1994下半年開始,二類船公司進入中國,縮小運價差異,逐步與國際貨運市場接軌。沒有實力的弱勢承運商和貨運代理已經退出市場,其中壹些只能自生自滅。運價不受承運人和貨運代理人的主觀意誌控制,而是由貨物供求關系和運輸能力的姓變引起的。作為壹家國際貨代企業,只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為貨主提供信息,為船東提供合同貨物,以信譽、服務質量和有效性獲得相應的服務利益。然而,運費的延遲影響了貨運代理和承運人的時間價值效益。資金的時間價值是以利息的形式存在的,違約原因是貨物的非正常競爭導致貨代短期內很難收回賬款,甚至成為壞賬。為此,貨運代理企業應采取“確認放款”和“見放款”的措施,防止資金損失超限,明確貨運產權單證和債權債務關系,維護行業權益和聲譽。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根據國家法律、法規進行宏觀調控,使之適應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的合理布局,加強行業的規範管理,其目的是維護行業的合法權益。天津市國際貨代協會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制定了《天津市國際貨代行為規範實施細則》,擬定了《TIFFA會員標準權益條款》,協助市外經貿局、地稅局,對國際貨代實行特價票起到了推動作用。而且在實施中,天津的國際貨運代理業壯大了實力,有序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