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粵教版文言文實詞用法

粵教版文言文實詞用法

1. 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5)+(選修全部)知識點匯總

最佳答案必修模塊1(自然地理)1、天體系統的級別: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①穩定的太陽光照條件②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③因為日地距離適中,地表溫度適宜(平均氣溫為15度)④因為地球的質量和體積適中,地球能吸引大氣形成大氣層(氮、氧為主)⑤形成並存在液態水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1)太陽活動的標誌:黑子、耀斑(2)影響:影響電離層,幹擾無線電短波通訊;產生“磁暴”現象和“極光”現象;影響地球氣候。

4、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①晝夜交替: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圈)——與赤道的交點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太陽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②地方時差:東早西晚,經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③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5、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1)晝夜長短的變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壹年中的最大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晝現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晝短,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壹年中的最小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夜現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

④赤道全年晝夜平分。南半球的情況與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同壹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達到壹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達到壹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3)四季的變化(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著季節而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季節變化的規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節的劃分:3、4、5月為春季,6、7、8為夏季,9、10、11為秋季,12、1、2為冬季。

6、地球的圈層結構以地表為界分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1)地球內部的圈層根據地震波(縱波、橫波)的特點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

地殼物質主要由巖石(巖漿巖、沈積巖、變質巖)組成,上地幔的軟流層是巖漿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鐵鎳物質組成。(2)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1、巖石分三大類:①巖漿巖(巖漿上升冷卻凝固而成)②沈積巖(巖石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巖作用下形成)③變質巖(變質作用)。從巖漿到形成各種巖石,三大類巖石可以相互轉化,又到新巖漿的產生,這壹運動變化過程,構成了地殼物質循環。

2、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地質作用):(1)內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內部熱能,它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

地質構造的類型有褶皺(背斜和向斜)和斷層(地壘和地塹)。(2)外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能和重力。

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趨向平坦。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巖作用。

流水侵蝕地貌(V型谷)、堆積地貌(沖積扇、沖積平原和三角洲);風蝕地貌(風蝕窪地、蘑菇)、風積地貌(沙丘)。3、六大板塊名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壹般說來,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兩個板塊之間的交界處,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塊的交界處。生長邊界——板塊張裂處,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邊界——板塊碰撞處,常形成山脈、海溝。4、大氣受熱過程:太陽輻射(短波)、大氣削弱、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大氣增溫、大氣輻射(長波)、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臭氧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

對可見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雲層和顆粒較大的塵埃。

雲層的反射作用最顯著。③散射作用: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使壹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大氣吸收地面輻射並產生大氣逆輻射(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把部分熱量歸還給地面,雲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5、全球近地面有7 個氣壓帶(高低壓相間分布),6 個風帶。

(1)低緯度環流: ①赤道低壓帶:因為熱力作用形成,氣流輻合上升,易成雲致雨,形成多雨帶。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東南亞的馬來群島)②副熱帶高壓帶:因為動力作用而形成,氣流在30度緯度上空聚積而下沈,形成少雨帶(東亞季風區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區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亞的沙漠、北美美國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魯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亞大沙漠)③信風帶: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壓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東北信風。

2. 趕緊的

助詞1 例:①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

——《塞翁失馬》 ②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 ③後遂無問津者。——《桃花源記》 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醉翁亭記》 ⑤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觸龍說趙太後》 2.用在名詞後,相當於“。

這個人” 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②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促織》 3.用在時間詞後面,表示“。

的時候” 例:①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明夷待訪錄》 ②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鴻門宴》 4.放在數詞之後。 例:①或異於二者之為,何哉?——《嶽陽樓記》 ②此數者用兵之患也。

助詞 1.用在假設復句或因果復句中表停頓,以提示下文。 例:①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曹者,與此案同!——《資治通鑒》 2.放在疑問句末,表示疑問。 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3.與“若”之類字組成某種詞組,或單用,表示比擬,相當於“。

的樣子”、“。

似的”。 例:①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

——唐·柳宗元《黔之驢》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清·蒲松齡《聊齋誌異·促織》 4.放在主語後,引出判斷。

構成“者。也”的結構。

例:陳勝者,陽城人也。——《史記·陳涉世家》生僻/不確定含義 1.(不確定,雖然許多版本異譯為該含義,但《古漢常用字典》中查不到,可能與助詞中的含義1相同)放在主語之後,引出原因。

例:①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②而安陵以五十裏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不確定)助詞,放在假設復句中,表示假設,相當於“如果。”

、“。

的話”。 例:①入則無法家弗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②盡吾誌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③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3.(不確定)放在陳述句末,表示陳述結束。 例: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 4.(生僻含義)通“也”:----《韓非子·八經》:“任事也無重……處官也無私。”

[4]《說苑·政 也理》:“魯無君子也,斯焉取斯。”也均作“者”義解,而見古書中“者”“也”可互用。

3. 幫忙總結壹下高壹粵教版語文必修1和2文言文的知識點,主要是‘之’

文言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代詞、謙辭.壹、副詞副詞的基本功能是修飾動詞、形容詞或其他副詞,做句子的狀語或補語.1.程度副詞2.時間副詞3.範圍副詞4.語氣副詞5.頻率副詞6.謙敬副詞二、介詞介詞是把名詞、代詞或名詞性詞組介紹給動詞、形容詞,以表示與之有關的處所、時間、方式、原因、對象等的壹類詞.使用介詞的原則是:第壹,介詞不能單獨使用,它必須與所帶的賓語組成介賓詞組來修飾或補充說明動詞、形容詞,做句子的狀語或補語.第二,介詞可根據功用分表處所的、表時間的表原因目的的、表對象的、表憑借的、表被動的六種.第三,使用頻率最高的、用法較為復雜的介詞有:於、以、為、與等.三、連詞連詞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詞組或句子,表示它們之間的某種關系的詞.四、助詞助詞是古代漢語中不能單獨使用,也不能充當句子成分,只在句子中起某種輔助作用的詞.結構助詞:之、者、所、然.之:1.定語標誌.譯成的或不譯.2.補語標誌.3.賓語前置的標誌.4.定語後置的標誌,五、代詞代詞是代替詞、詞組和句子的詞.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詞語重復,使文章簡潔.1.人稱代詞2.指示代詞3.疑問代詞人教應該和奧教的文言知識壹樣吧.。

4.

壹、部分練習參考答案1.《孔雀東南飛》中的“相”字(1)副詞,互相:“相見常日稀”,“六合正相應”,“黃泉下相見”,“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2)副詞,單指壹方:“登即相許和(她,代媒人)”,“會不相從許(妳,代仲卿)”,“嬉戲莫相忘(我,代蘭芝)”,“誓天不相負”(妳,代蘭芝)(3)名詞,相貌:“兒已薄祿相”2.名詞用如動詞的用法(1)“吾師道也.”(《師說》)師,學習.“師”和“道”兩個名詞連用,根據句意,不能構成主謂或並列的關系,則可能是動賓關系.(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水”,遊水.緊跟在能願動詞後面的名詞常用如動詞.由此推論,用在副詞後面的名詞常用如動詞,如“明君不官無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3)“以叔隗妻趙衰,生盾.”(《重耳之亡》)“妻”,給……做妻子.緊跟在介詞結構後面的名詞常用如動詞.(4)“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遊褒禪山記》)“舍”,修築房舍.後面緊跟著介詞結構的名詞常用如動詞.(5)“先破秦入鹹陽者王之.”(《鴻門宴》)“王之”,尊他為王.後面緊跟著代詞的名詞常用如動詞.3.文言文中賓語前置的用法(1)“大王來何操?”(《鴻門宴》)疑問句中,代詞作謂語動詞的賓語,常前置.(2)“微斯人,吾誰與歸?”(《嶽陽樓記》)疑問句中,代詞作介詞的賓語,常前置.(3)“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否定句中,代詞作謂語動詞的賓語,常前置.(4)“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張衡傳》)否定句中,代詞作謂語動詞的賓語,常前置.(5)“孔子雲:何陋之有?”(《陋室銘》)當強調賓語時,常在前置的賓語和謂語動詞之間加“之”作標誌.(6)“率師以來,惟敵是求.”(《左傳》)當強調賓語時,常在前置的賓語和謂語動詞之間加“是”作標誌.4.文言文中省略句的用法(1)“相如前進缶,(相如)因跪請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主語承前省略.(2)“權起更衣,肅追(權)於宇下.”(《赤壁之戰》)動詞賓語承前省略.(3)“永州之野,產異蛇,(蛇)黑質而白章;(蛇)觸草木,(草木)盡死;以(蛇)嚙人,無禦之者.”(《捕蛇者說》)主語承前省略,介詞賓語承前省略.(4)“秦時,(項伯)與臣遊,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主語蒙後省略.5.文言文中被動句的用法(1)“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用“見……於”表示被動.(2)“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屈原列傳》)用“見”表示被動.(3)“壹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用“為”表示被動,“七廟隳”,無標誌被動句.(4)“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赤壁之戰》)用“為……所”表示被動.(5)“使不辱於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用“於”表示被動.。

5. 求語文高中必修三人教版氓的實詞虛詞總結要氓課文中的重點翻譯實

《氓》知識點1、古今異義氓之蚩蚩古義:民眾,百姓,讀“méng” 今義:流氓,讀音:“máng” 泣涕漣漣古義:眼淚 今義:鼻涕 總角之宴古義:歡聚 今義:宴會 2、詞類活用 夙興夜寐 夙:在早晨,夜:在夜裏 名詞作狀語 士貳其行 貳:使……不專壹 使動用法 二三其德 二三:使……三心二意 使動用法 三歲食貧 貧:貧苦的生活 形容詞作名詞 3、壹詞多義將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請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壹瞬(蘇軾《赤壁賦》):並且 曾不知老之將至(王羲之《蘭亭集序》):將要 故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的原因 故非有誌者不能至也(王安石《遊褒禪山記》):所以 以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把,用,用來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把,用,用來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目的連詞,不譯,或可譯為“來” 4、通假字 匪來貿絲 匪,通“非”,不是 於嗟鳩兮 於,通“籲”,感嘆詞 猶可說也 說,通“脫”,解脫,脫身 隰則有泮 泮,通“畔”,邊岸,邊際 5、重點詞語積累蚩蚩忠厚的樣子.貿 交換,交易.謀 商量婚事.涉 渡過.愆 拖延.將 願,請.乘 登上.垝垣 倒塌的墻.垝,毀壞漣漣 淚流不斷的樣子.蔔 用火燒龜板,看龜板上的裂紋,推斷禍福.筮 占卦.體 蔔筮的對象.咎 災禍.賄 財物.沃若 潤澤的樣子.耽 沈溺.隕 落.徂 往.湯湯 水勢很大的樣子.漸 濺濕、浸濕.爽 差錯.罔極 沒有定準.罔,無.極,標準.二三 三心二意,不專壹.靡 無,沒有.夙興夜寐 早起晚睡.夙興,早起.夜寐,晚睡.靡有朝矣 沒有壹天不是這樣.朝,壹朝,壹日.遂 順心,滿足.咥 譏笑的樣子.躬 自身.悼 傷心.及 同.偕老 白頭到老.隰 低濕的地方.晏晏 歡樂的樣子.信誓旦旦 誓言真摯誠懇.旦旦,誠懇的樣子.6、文化常識總角 古代少年男女把頭發紮成丫髻,叫總角,後來用總角指代少年時代.。

6. 求粵教版高壹語文必修四的文言文知識歸納

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識歸納14.孔孟兩章 通假字 無乃爾是過與 “與”通“歟” 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無”通“毋”,不要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頒”通“斑” 塗有餓殍而不知發 “塗”通“途” 實詞 於 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 (到) 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對) 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 (從,在) 固而近於費 (和,同,跟) 而謀動幹戈於邦內 (在) 寡人之於國也 (對於) 夫 夫顓臾 (那) 夫如是 (發語詞) 相 則焉用彼相矣 (輔助盲人走路的人,名詞) 相夫子 (輔佐,動詞) 而 危而不持 (卻,表轉折) 固而近於費 (又,表並列) 安 不患貧而患不安 (安定) 既來之,則安之 (使…生活安定) 古今異義 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古:把…當作 今:認為 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這,代詞 今:表判斷 有國有家者 古:諸侯國的封地叫“國”,士大夫的封地叫“家” 今:國,國家;家,家庭,人家 陳力就列 古:就,充任;列,職位 今:到隊列去 或百步而後止 古:有人 今:或者 詞類活用 無乃爾是過與 過,名詞 動詞責備 既來之,則安之 安,使動 養生喪死無憾 生,死,名詞 動詞,生者,死者 樹之以桑 樹,名詞 動詞栽種 謹庠序之教 謹形容詞 動詞重視 衣帛食肉 衣,名詞 動詞,穿 然而不王者 王,名詞 動詞統壹天下 王無罪歲 罪,名詞 動詞,歸罪 15.勸學 通假字 輮以為輪 “輮”通“糅”,使…彎曲 雖有槁暴 “有”通“又” “暴”通“曝”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異也 “生”通“性”,本性,這裏指天生的資質 虛詞 而 而青於藍 (表轉折,但)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表並列/遞進,並且)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表並列/遞進,並且) 吾嘗終日而思矣 (表修飾,可譯為“地”) 而見者遠 (表轉折,但) 而神明自得 (表因果,就,於是) 鍥而不舍 (表轉折,但) 蟹六跪而二螯 (表並列,並且) 於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從)(比) 善假於物也 (對) 焉 風雨興焉 (於之,從…) 乎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於) 以 輮以為輪 無以至千裏 (用來…的辦法) 實詞 勸學 (勸勉,勉勵) 木直中繩 (符合)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幹)(直)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反省) 吾嘗跂而望矣 (提起腳後跟站著)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強)(清楚) 假輿馬者 (借)(車) 而致千裏 (到達) 而絕江河 (橫渡) 不積跬步 (半步,古人把跨出壹只腳叫“跬”) 駑馬十駕 (劣)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雕刻)(雕刻) 用心壹也 (專壹) 用心躁也 (浮躁) 古今異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驗,對照檢查;反省 今:探究並領會 蟹六跪而二螯 古:腿,蟹腳 今:下跪動作 金就礪則利 古:金屬,這裏指刀斧之類的金屬砍削器 今:壹種貴重的金屬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古:托身,安身 今: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而絕江河 古:特指長江、黃河 今:泛指壹切河流 蚓無爪牙之利 古:鳥獸的爪和牙 今:多指供驅使而幫助作惡的人 詞類活用 其曲中規 曲,形容詞 名詞曲度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日,名詞 狀,每天 非能水也 水,名詞 動詞遊水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上,下,名詞 狀,在地面上,在地下 用心壹也 壹,數詞 形容詞專壹 輮使之然也 輮,動詞 名詞彎曲的辦法 積善成德 善,形容詞 名詞善行 16.過秦論 通假字 孝公既沒 “沒”通“歿”,死 外連衡而鬥諸侯 “衡”通“橫” 合從締交,相舉為壹 “從”通“縱” “舉”通“與”,幫助,支持 秦有余力制其弊 “弊”通“敝”,困頓不堪 贏糧而景從 “景”通“影” 鋤耰棘矝 “棘”通“戟” 百有余年矣 “有”通“又” 多義詞 之 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的,結構助詞) 趙奢之朋制其兵 (這,指示代詞) 商君佐之 (他,指秦孝公,代詞) 聚之鹹陽 (它們,代詞) 因 因遺策 (沿襲) 因利乘便 (趁著) 因河為池 (憑借) 制 制其兵 (統帥) 秦有余力制其弊 (制服) 履至尊而制六合 (統治) 兵 制其兵 (軍隊) 收天下之兵 (兵器) 亡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 (丟失) 追亡逐北 (逃亡的軍隊) 吞二周而亡諸侯 (使…滅亡) 勢 致萬乘之勢 (勢力) 攻守之勢異也 (形勢) 利 因利乘便 (便利的機會) 陳利兵而誰何 (鋒利) 遺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 (丟失) 蒙故業,因遺策 (遺留下來的) 古今異義 當是時也 古:這,此 今:判斷詞 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內 古:黃河 今:指壹般江流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古:吝惜 今:喜愛 於是六國之士 古:在這時 今:連詞 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古:軍隊 今:指隸屬於軍或集團軍的壹個編制單位 血流漂櫓 古:大盾牌 今:劃船的工具 奮六世之余烈 古:功業 今:猛烈 振長策而禦宇內 古:舉起 今:振動 因河為池 古:護城河 今:水池 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古:深不可測 今:指意外情況 山東豪傑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古:崤山以東 今:山東省 詞類活用 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 席,包,囊,名詞 狀,像席子壹樣,像包裹壹樣,像口袋壹樣 外連衡而鬥諸侯 鬥,使動 會盟而謀弱秦 弱,使動 合從締交 交,動詞 名詞 聯盟 尊賢而重士 重,形容詞 動詞 尊重 追亡逐北 亡,北,動詞 名詞 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