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的拼音為:[quǎn]。
犬(拼音:quǎn)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產生時代可能更早。犬的古字形像狗,本義就是指狗這種動物,為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之壹。犬性忠實,故“犬”又引申為自謙之辭。犬與人們的生活聯系緊密,因此出現了許多關於“犬”的成語,如犬馬之勞、犬牙交錯等。
犬是漢字部首之壹。序號:66。犬作為偏旁,在字下半邊或右半邊作犬,如:獒、猷、獻;在字的左半邊作犭,如:貍、獨。用犬作意符的字大多與獸類有關。有的是獸的名稱,如:猿、猩、猴;有的是獸類的性情,如:猛、狂;有的是獸類的動作,如伏、吠、狺;有的是人對獸施加的動作,如狩、獵。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苦?切,圈上聲。《說文》:狗之有縣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視犬之字,如畫狗也。《埤雅》:傳曰:犬有三種,壹者田犬,二者吠犬,三者食犬。食犬若今菜牛也。
《書旅獒》:犬馬非其土性不畜。《禮曲禮》:效犬者,左牽之。疏:狗,犬通名。若分而言之,則大者為犬,小者為狗。故《月令》皆為犬,而《周禮》有犬人職,無狗人職也。但燕禮亨狗,或是小者,或通語耳。
又《禮曲禮》:犬曰羹獻。《周禮秋官司寇犬人》疏:犬是金屬,故連類在此。犬有二義,以能吠止人則屬艮,以能言則屬兌。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其親名之曰犬子。
又《左傳隱八年》:遇於犬丘。註:犬丘,垂也。地有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