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漢語詞匯中定型的詞。成語, 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下面是我為您提供的寸草春暉的意思及故事,歡迎閱讀!
成語:
寸草春暉
拼音:
[cùn cǎo chūn huī]
解釋:
形容兒女的心力像小草那樣微弱。春暉:象征母親的慈愛。小草微薄的心意報答不了春日陽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沈重,難以報答。
出處:
孟郊《遊子吟》
舉例造句:
對祖國母親,我們總懷有寸草春暉之情。
成語典故:
唐代的詩人孟郊,寫過壹首題為《遊子吟》的詩。這首詩以富有感情的語言,表達了壹位慈母對即將離開自己的兒子的深深的愛。讀來令人感動。全詩只有短短六句,大意是這樣的:即將漂泊異鄉的兒子啊。妳身上穿的衣裳是母親手中的線縫做的呀。臨行時讓我把這衣裳縫得密密的,怕的是在外日子久會破損。誰說做兒子的`這顆象小草壹樣稚弱的心,能報答得了母親像春天陽光壹樣的慈愛呢?成語“寸草春暉”就是從這首詩中簡縮而來的。
寸草春暉作文
人們總說“子欲養而親不待”。寸草般的心被春天的陽光照拂,等它逐漸長大,卻發現春天不知不覺去遠了。我的父親正如那正午的太陽壹般,堅定地養育著他的孩子。
我的父親不是壹個傳統意義上的好父親。回顧幼時被放養的“崢嶸歲月”,本該屬於我的父愛似乎姍姍來遲。無論壹個人作為個體多麽優秀,想要成為優秀的父母需要從頭學起。作為孩子的我,最具備發言權。我可以很驕傲地說,我的父親首先是個優秀的獨立的個體,同樣的,在做父親、好家長方面,他毫無疑問是個佼佼者。
我的父親工作後才在交大考研考博。因此,忙於學業和工作的父親在我幼時的記憶中只有寥寥數筆,我的叛逆期來得格外早——從小學二年級到高中壹年級,幾乎貫穿了整個九年義務教育。吵架、打架、離家出走,這些看似屬於叛逆男生的所作所為都是我的“黑歷史”。
當然,我的父親也不是什麽“等閑之輩”。但凡我觸犯了從記事起就約好的幾條家規,壹定少不了壹頓打。這“打”的方式也頗有講究,絕不是意氣用事,方式和數量都明明白白規定好。犯了錯,自己進書房站好,懲罰完,該幹什麽幹什麽。因此我既不會覺得犯錯是壹件能挑戰上位者權威的光榮大事,也不會覺得犯錯是羞於啟齒,無法擁有新的開始的人生汙點。摔跤壹定會留下傷疤,但並不妨礙我想學會飛的腳步。
不過自從我過完十四歲生日,成為法律意義上的“婦女”,父親就不再以“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方式教育我了,而是由“法治”轉變為“禮法兼治”。他將我視作唯壹的知己,盡管當時的我往往不懂他想表達什麽,也不知道他的表達背後的深意。然而中學時期恰好是人的三觀逐漸形成和發展的黃金時期,隨著他含蓄的引導,我懂了。他總是告訴我:“家長要學會示弱,而不是平等。當我認為我和妳平等時,我往往抱著屈尊的心態;而我示弱時,我們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多少人以尊重之名控制孩子的思想,而我的父親卻以控制的表象給我最大限度的自由。
人是善變的,也是健忘的,但更是在曲折中前進的。他說我出生的時候只希望我健康快樂地長大。而後來,他的希望越來越復雜,希望我長成大家閨秀,希望我成為人中鳳,唯獨忽略了“健康快樂”。我不知道中年人的家長——那些古稀之年的老人對孩子的要求如何。隨著我的性格在漫長的叛逆期越來越乖張,而身體每況愈下,他大概真的想起來十七年前他面對那個呱呱墜地的新生兒的真摯心願。他帶我看心理醫生,帶我看中醫,同時買了很多專業書籍。
我的性子其實隨他,我們總是追求真理,不顧主流,隨心所欲,輕視規則而非規律。所以他面對與他的期望判若兩人的女兒並沒有把我逼進精神病院或是因為失望讓我自生自滅。
他告訴我,優秀的人總是孤獨而痛苦,沒有必要以犧牲優秀為代價換取平庸。他告訴我在高三不用有那麽大的壓力,我們不需要通過高考改變命運,我只要盡力就行,而且人生遠不止高考這麽簡單。
我想旁人肯定認為他是壹個不負責任的家長。但只有我知道他為了實踐這些話付出了多少代價。壹個早早主動邊緣化享受退休生活的老領導,現在重新殺進中心,再次忙於加班和出差。他知道我相較大部分人是壹個特殊的生命,“成功學”、“努力論”都不適用於我,所以他選擇因材施教——放養。這不是壹個歇斯底裏的家長無奈的被迫放手,而是他知道我的矛盾,我的堅強和脆弱,所以主動放手,而保護我的巨人仍立於身後。
我可以驕傲地說,絕大多數的家長都焦慮而無知。當他們的孩子的身上被投以過分的希望和束縛,只能說明這些成年人尚為巨嬰——因為他只能寄希望於外物以成就自己。而我的父親無疑是個好父親,他早就憑借自己的力量爭取到想要的全部了。在乖女兒和另壹個獨立的人格之間,他選擇了後者。感謝我的父親,像太陽壹般威嚴,又供養我以光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