龘[dá] ?古同“龖”,龍騰飛的樣子
釋義本義
傳說中的壹種長形、有鱗、有角的神異動物,能走,能飛,能遊泳,能興雲作雨[2]?。
~舟。~燈。~宮。畫~點睛。~蟠虎踞。
比喻義
周代到元代是貴族、權力的象征。
龍為鱗蟲之長,故比喻頭領,貴族是社會的頭領群體。周朝時期龍象征貴族和權力,故他們使用龍旗,《周禮》規定"五爪(趾)天子,四趾諸侯,三趾大夫"。《漢書·韋賢傳》:"肅肅我祖,國自豕韋,黼衣朱紱,四牡龍旗"。
封建社會象征君主。
~顏。~體。~袍。龍興(創立帝業),龍輦(天子的乘車)。
明代起還比喻最高頭領即君主。君主不僅有皇帝,還有藩屬的的國王,如清朝時期不丹等國的國王也稱龍。
龍的觀念跟君主聯系起來,可能是秦代的"祖龍"說法開始的,漢代故事說劉邦是龍子,強化了這種聯系。明代開始把龍限制於君主的象征,明代起皇帝穿龍袍,壹般人不準穿。清朝繼承了壹些明朝文化。
才俊:如龍駒(駿馬,俊才)、龍虎(傑才)。
"龍鳳胎"裏比喻貴重男子。
起伏的地勢,如來龍去脈、龍脈(風水學)。
轉義
古生物學裏翻譯古希臘語蜥蜴(Saurosc),特指壹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類似蜥蜴的爬蟲。"恐龍"壹詞在西方指恐蜥(恐怖的蜥蜴),日本的古生物學家譯為恐龍,後來流行於中國(民國初期出現留學日本的浪潮,近代漢語裏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的名詞七成來自日本學界)。於是,這種語境裏的"龍"特指該希臘語蜥蜴家族,如主龍、暴龍、異齒龍、梁龍、霸王龍等。就像"壁虎"的虎字是轉用性質。
姓氏
龍姓,為中國古代百家姓之壹,為古老的姓氏,姓的來源因多涉及神話,故不可詳考。在中國古代中,許多龍氏族民曾經在推動歷史的發展曾起到過重要的作用。
龍之九子
老大囚牛,喜音樂,蹲立於琴頭;
老二睚眥(yá zì),嗜殺喜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
老三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
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
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獅,喜煙好坐,倚立於香爐足上,隨之吞煙吐霧;
六子霸下(也有另壹種名字,方框內的看成壹個字,[蟲八][蟲夏]),又名赑屃(bi xi),似龜有齒,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
七子狴犴(bì'àn),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
八子負屃(fu xì),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鴟尾或鴟(chi)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