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是悲智雙運的,因大智故不著三界,因大悲故不離三界。可以說,佛陀不曾有壹刻離開過我們。梵網經上說,釋迦牟尼佛其實是八千次在這個娑婆世界示現成佛了。正如觀世音菩薩壹樣,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而度化之。佛陀的示現成佛,只是最標準的示現而已。
就像極樂世界的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蘇東坡先生曾經有所領悟,寫下了這麽壹句偈: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
體達了生命本源的佛陀,擁有絕對自由的生命主導權。佛陀的生命形式,實非我們凡夫所能夠想像的。
我們是淪溺在紅塵中的凡夫,就像六世倉央嘉措寫下的著名詩偈壹樣: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紅塵中的凡夫,就是如此的掙紮,情執太重了。所以楞嚴經上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墜。情執太重,不要說出離三界,就連欲界天都到不了的。
還有壹個宋朝的三生石的故事,講的是圓澤禪師與李源居士之間的感情之事。禪師以前後兩世的交往示現,最後也讓李源居士心有所悟。禪師留有壹偈: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懸斷腸;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
禪師雖然還遠沒有達到佛陀壹般的境界,但已經是生死能夠自主的人了。這是何等的灑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