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農政全書》介紹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農政全書》介紹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徐光啟,字子光,上海人。生於公元1562年4月24日,死於1633年11月8日,終年72歲。

徐光啟勤奮好學,靠堅韌不拔的毅力和事必躬親的精神,在農學、天文學、數學等方面,均作出了卓越貢獻。

徐光啟對我國科學技術發展所作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但他付出的勞動最多、取得成就最突出的還是對農學方面的研究。《農政全書》就是他畢生從事農學研究的見證。

《農政全書》是徐光啟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全面總結了我國2000多年來農業科學的成果,並吸收西方農業科學知識,寫成的我國古代的壹部農業百科全書。

《農政全書》70多萬字,篇幅比北魏的《齊民要術》多7倍,比元代的王禎《農書》多6倍,所引文獻達230種。在我國古代農書中,它的篇幅之大,可稱空前。

《農政全書》***六十卷,分為農本、田制、農事、水利、農器、樹藝、蠶桑、蠶桑廣類、種植、牧養、制造、荒政十二目(或稱十二個大類)。

《農本》目,有《經史典故》、《諸家雜論》、《國朝重農考》三卷,為全書的總論部分。

《田制》目,包括《井田考》、《田制篇》兩卷,研究了歷代農業田畝制度。

《農事》目,分《營政》、《開墾》、《授時》、《占候》四部分,***六卷。《營政》是談田間管理的生產技術,分上、下卷;《開墾》也是上、下卷,為該目的重點。《授時》、《占候》是講氣象學的。

《水利》目,***有九卷,包括水利工程、農田水利和《泰西水法》三部分內容。“水利者,農之本也”,“無水則無田矣”,這是徐光啟農田水利建設的指導思想。《泰西水法》是他翻譯的水利專著。

《農器》為四卷,是專論農業生產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方法的,並附有圖譜。

《樹藝》目***六卷,分為谷、(luǒ)、蔬、果四部分,是講谷物、瓜果、蔬菜種植物方面的。

《蠶桑廣類》目,分為“木棉”和“麻”兩卷,是講木棉、麻類(苧麻、大麻、檾麻、葛麻)的種植和利用的。

《種植》目,分為四卷,有《種法》、《木部》、《雜部》三部分內容。《木部》講述了榆、松、烏桕、漆等30種樹木的栽植方法;《雜部》分上、下兩卷,講述竹、菜、菊、紅花、紫草等20余種植物的栽培方法。

《牧養》和《制造》各壹卷。前者談馬、牛、豬、羊等家畜的牧養,以及養狗、養貓、養魚、養蜂的方法;後者介紹了鹽、醬、醋、鹹菜等的制作方法。

《荒政》為全書的最後壹目,分為《備荒總論》、《備荒考》、《救荒本草》、《野菜譜》等幾個部分,***十八卷,占全書近1/3,足見作者用心之良苦。

《屯墾》、《水利》、《荒政》三項,則是全書的重點,體現了他屯墾立軍、水利興農、備荒防災、發展農業的思想,也是他當時用來振興農業的三項政治措施,這是《農政全書》不同於其他農書的顯著特點之壹。書名也可能由此而來。

徐光啟寫《農政全書》,雖然重於農政,但他也沒有忽視科學技術。在本書中,他對這壹時期的農業生產經驗作了全面的總結。其主要貢獻有:

(1)系統地總結了棉花、甘薯的栽培經驗。棉花栽培上,他總結了“精揀核、早下種、深根短稈、稀科肥壅”14字訣的經驗;在甘薯上,他總結了甘薯的農藝特點,提出了“甘薯十三勝”。同時,介紹了各種無性繁殖的方法和用種子繁殖的設想。

(2)系統地總結了蝗蟲的生活史,提出了清治蝗蟲滋生地來根治蝗害的設想和其他撲滅蝗蟲的方法。

(3)介紹了西方科學知識。如在農田水利上介紹“泰西水法”便是壹例。因此,徐光啟及其《農政全書》在我國農業科學技術史上,具有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