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字拼音:xié
為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最古形體為篆文,古字形從鬥、余聲。“斜”本義指從酒器中舀出或倒出酒,引申指偏離正中或正前方向移動,也指傾倒或曲折地向前延伸。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四鬥部似嗟切(xié)。
杼也。從鬥余聲。讀若荼。
說文解字註
抒也。抒,各本從木,今正。手部曰:“抒者,挹也。”“挹者,抒也。”水部:“浚、抒也。”革部:“?,所以抒井也。”臼部:“舀,抒臼也。”凡以鬥挹出之,謂之斜,故字從鬥。音轉義移,乃用為衺。俗。人乃以人之衺正作邪,物之衺正作斜,其可?有如此者。
從鬥,余聲,讀若荼。荼,當作余。今似嗟切,古音在五部。
廣韻
以遮切,平麻以 ‖ 余聲魚部(yé)。
斜,斜谷,在武功西南,入谷百裏而至。《說文》:“抒也。”又似嗟切。
似嗟切,平麻邪 ‖ 余聲魚部(xié)
衺,不正也。似嗟切。四。
斜,上同。
康熙字典
卯集下鬥部 斜;康熙筆畫:11;部外筆畫:7。
(xié)《唐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並音邪。《說文》:抒也。《玉篇》:散也,不正也。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枝牚杈枒而斜據。
(yé)又《集韻》《韻會》余遮切。《正韻》於遮切。並音耶。梁州谷名。在武功西南。《前漢·揚雄傳》:西自褒斜。註:南山谷名也。班固《西都賦》:右界褒斜,隴首之險。註:梁州記曰:萬石城泝漢,上七裏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長四百七十裏。
(shé)又《集韻》時遮切,音阇。伊雅斜,單於名。
(chá)又直加切,音秅。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