醭:[ bú ] 。
部首:酉 筆畫:19 五行:水 五筆:SGOY 。
現代釋義:
(舊讀pú)形聲。字從酉從菐,菐亦聲。"酉"指"發酵物"、"酒";"菐"意為"外皮"、"外衣"。"酉"與"菐"聯合起來表示"酒液表皮"。本義:酒液等表面的黴變層。醋或醬油等表面上長的白色黴。
酒﹑醬﹑醋等因敗壞而生的白黴。亦泛指壹切東西受潮而表面出現黴斑。如:白醭。醭面:搟面時撒在案板上的面粉(麥子面或者米面等其它),防粘。
出處:
楊萬裏《風雨》詩中有這樣的詩句:"梅天筆墨都生醭,棐幾文書懶拂塵。"意思是,梅雨天氣,筆和墨都生出了黴斑,也懶得拂去書桌和書上的灰塵。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普木切《正韻》普蔔切,音攴。《廣韻》醋生白醭。《集韻》酒上白。
又《五音集韻》博木切,音蔔。義同。
相關詞匯:
組詞 :醭歙?醭苔。
同音字 :鳪?轐。?
同部首 :酉?酊?酋?酌?釃?醚?酓?醞?醽?酠。?
同筆畫 :蟾?巔?儴?勷?癬?齗?嬾?瀚?嚴?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