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魅力體現在以下這些方面:
(壹)它是最節省的詞構文字。
漢字像魔塊,有神奇般的組詞能力,往往壹個字能構建出許多個意義單位(詞)。如壹個“白”字就組成了“白天”、“白癡”、“白蘭地”、“白木耳”、“白馬過隙”、“白璧無瑕”***100多個詞條。
這樣,漢語常用的四萬個詞匯只需要三千個漢字構建即可,就能拼寫出絢麗多姿,氣象萬千,海洋般深邃,天宇般廣闊的文章來,而人們識字的任務卻很有限。
(二)它是最富有聯想的智慧文字。
漢字表義能力特別強,它像壹幅圖畫,(象形文字,形意文字,意音文字,大量的偏旁表義),看慣了這些字,目擊的瞬間就能萌發聯想,甚至產生情感,使人的認識迅速發生變化。
例如下邊這幾個字,看“風”、“瘋”、“峰”、“豐”、“封”等字,壹看就能理解其意義並產生想象它所表現的情境,而拼音文字的“feng”,目擊它時人毫無感覺,只有讀了前後文以後才懂得它的意義,思維就慢了壹拍。
(三)它是世上獨有的雙腦文字。
人們都知道語言邏輯思維開發左腦,而形象情感生活開發右腦功能,漢字組成的視覺語言,具備了雙重功能,既促進概念邏輯思維的發展,而文字圖形又促進右腦的想象和情緒活動。
所以因左腦外傷得了“失語癥”的病人,不能聽和說,卻仍能看懂漢字寫成的文章,可見漢字對左右腦的開發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
(四)漢字是最優秀的藝術文字。
因為漢字是壹幅幅的圖畫,當然書寫時容易美化,所以世界上的文字唯有漢字的書寫能發展為壹門“書法藝術”。看書法大師們的墨寶,有的高遠飄逸,有的莊嚴凝重,有的蒼勁有力,有的娟秀美麗,表現出種種神韻氣質,這是世界上任何其它文字都難以表達的藝術美。
漢字簡化
漢字自其誕生以來便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文,到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的演變過程。漢字書體發展的總體形勢是通過減省筆畫由繁入簡,逐漸簡化的,但有時為了使文字更好更明確地表意,也有文字繁化的現象。
特別是造紙術、印刷術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的發展與傳播,文字越來越多地被民間人士使用。民間不斷出現壹些簡筆字,這些字筆畫的減省是約定俗成的,具有壹定的群眾基礎,但由於與當時官方的規範漢字形體不同而被視為俗體、破體,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
李海霞的《六朝唐五代石刻俗字研究》,潘重規編著的《敦煌俗字譜》、《敦煌變文論輯》,黃征的《敦煌俗字典》,張湧泉的《敦煌俗字研究》《漢語俗字研究》和劉復、 李家瑞編的《宋元以來俗字譜》列舉了大量歷史上曾被使用的簡筆字,或稱俗字。
太平天國運動給唐宋以來民間通行的簡筆字(俗字)以正統地位,在太平天國玉璽、官方文件和印發的書籍中采用簡體字。據不完全統計,太平天國總***使用壹百多個簡體字,其中80%為後來新中國所采用。
新中國成立後繼續新文化運動和民國時期未能完成的漢字簡化工作,於1956年1月31日通過《人民日報》全文發表了國務院的《關於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和《漢字簡化方案》,並最終制定出了壹個《簡化字總表》,給簡體字以法定地位。
壹九七七年曾推出過《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由於在試用過程中產生了文字混亂現象以及人們的反對,於是到了1986年,國務院又宣布“二簡字”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