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在姓氏裏讀音[qí]。
綦是現行較罕見姓氏。漢族、蒙古族有此姓。?
綦(qi)是壹個不太常用的漢字,在字典中三種釋義,壹種是表示顏色(青黑色),壹種是表示程度(很),還有壹個含義就是姓氏。?
綦多用於姓原本由姬姓演化而來,據《帝王世紀》記載,黃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故以姬為姓。?
綦姓的歷史來源:
壹、《鄭通誌?氏族略》收載,其引《姓苑》雲:“義興人;後漢將軍綦儁。望出河南。”
綦儁[jùn],河南洛陽人。其先世居代。孝莊帝時,官至滄州刺史、太仆卿,甚為吏人敬畏。後得高歡賞識,與權臣斛斯椿、賀拔勝友善。節閔、孝武二帝時,拜禦史中尉、散騎常侍、吏部尚書、儀同三司。善結人意,政局更叠,無礙其仕宦。卒於殷州刺史任。
二、據《魏書?官氏誌》雲:綦氏為北魏綦連氏所改。
綦連氏,鮮卑氏族之壹。其先姬姓,六國末避亂出塞,保祁連山,因以山為姓。北人語訛,故曰“綦連”。入中原後從漢俗,綦連氏後改為綦氏。
三、《姓氏考略》雲:綦氏望出河南郡。漢高帝置,在今河南省洛陽市壹帶。
南北朝時北魏有綦俊,洛陽人,為殷州刺史;宋代有綦崇禮,北海人,翰林學士;元代有綦公直,益都樂安人,世代業農,至元初為益都勸農官。
分布頗廣,今黑龍江省嫩江縣,遼寧清原,內蒙古烏海,山東平度、昌樂、沾化,山西太原、大同、長治,湖北監利,江西宜豐,福建建寧,四川長壽等地均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