荑字的讀音是:yí。
壹、基礎釋義
讀音為[ yí ]時:除去田地裏的野草。
讀音為[ tí ]時:1、植物初生的葉芽。2、稗子壹類的草。
二、康熙字典解釋
1、《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音啼。《玉篇》始生茆也。《詩·邶風》自牧歸荑。《衞風》手如柔荑。
2、又草木初生貌。《晉書·郭璞傳》蘭荑爭翹。《謝靈運詩》原隰荑綠柳。
3、又草也。《孟子》茍為不熟,不如荑稗。通作稊。
4、又《廣韻》以脂切《集韻》延知切,音夷。《爾雅·釋草》莁荑,蔱蘠。《註》莁荑,草名。壹名白蕢。
5、又芟刈曰荑。《周禮·地官》凡稼澤,以水殄草而芟荑之。或作?。
三、關於荑字的組詞釋義
1、柔荑:róu tí釋義是指植物初生的葉芽,舊時多用來比喻女子柔嫩潔白的手,也借指女子的手。
2、嬌荑:jiāo yí釋義是比喻柔嫩纖細的手指。荑,始生的白茅嫩芽。
3、辛荑:xīn yí釋義是指木蘭科植物望春花、玉蘭或武當玉蘭的幹燥花蕾。
4、歸荑:guī yí釋義是指初生的茅草。
5、荑枯:yí kū]釋義是比喻絕處逢生;起死回生。
6、綠荑:lǜ yí釋義是指茅草的嫩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