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現在的羌族和古代的羌族羌人是什麽關系啊,應該不是壹回事吧?

現在的羌族和古代的羌族羌人是什麽關系啊,應該不是壹回事吧?

現代羌族是古羌的壹支或幾支,與其關系是族名和血統的繼承以及發展。

現代羌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汶川、理縣,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其余散居在阿壩州松潘、黑水等,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縣,綿陽市平武縣,貴州省江口縣、石阡縣,甘肅南部,四川西南,雲南部分地區,現有人口約31萬(據第5次人口普查)。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羌族族稱以及最傳統文化的壹支,與藏族、彜族、納西族、僳僳族、哈尼族、普米族等為兄弟民族,皆出自古羌。

歷史上的羌族,其居住範圍比現在的羌族廣得多,實力也強得多。許多有名的歷史人物是羌人,如以治理黃河名留青史的大禹是羌人(史記:“禹興於羌”);“姜”、“羌”同義,姜子牙姜太公也是羌人,等等。古羌人與華夏有著許多關系。其勢力範圍也曾到達陜西中部,現在陜西有許多帶“姜”的地名,這些地方皆是古代羌人居住地。

羌族自稱“日麥(四川話發音mei,入聲)”、“麥”、“爾咩”、“爾瑪”,書面多用“日麥”與“爾瑪”,意為“本地人”、“人民”,“日”為發語詞,無實意,“麥”或“瑪”為實詞。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羌語),可分為南北兩大方言。南部方言有聲調,北部方言沒有聲調,但有較為豐富的復輔音韻尾。南部方言有雁門、龍溪、綿池、蒲溪、木卡、桃坪等6種土語;北部方言有鎮平、曲谷、回龍、黑虎、渭門、維古、茨木林、麻窩、蘆花等9種土語。現在,南部方言地區通用羌漢兩種語言,在公路沿線,除了老年人、壯年人還能說羌語外,青少年中會講羌語的的已日漸減少。北部方言地區和偏僻山區,羌語還廣泛使用。

岷江、湔江上遊地區羌族因與漢族人民的長期交往,他們很早就用漢文記事,通用漢文。但是羌族歷史上曾有過文字。早在遠古的時期,羌人就曾有過文字創造。壹些古文字學者研究認為,發現於黃河流域上遊地區刻畫符號是中國文字的源頭之壹。這種刻畫符號在西安半坡和臨潼姜寨,以及青海柳彎、甘肅馬廠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中都有發現,並認為有些刻在後來的甲骨文和金文中還能找到,大體可以釋讀。壹些彜學專家認為,許多刻符均能用古彜文釋讀,它與古彜文有直接淵源關系,是壹種以表音為特征的音節文字。古代羌人在尋找不受時空限制的交際手段中,在大夏王元昊的大力主張下還創造和使用過西夏文字。遺憾的是,現在鮮有學者能釋讀西夏文字。西夏文字是根據西夏語 ( 據許多專家研究論證,黨項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 ) 的本質特點而創制的,自稱“蕃文”或“蕃書”,屬表意文字類型,有六千余字,分篆書、楷書、行書、草書幾種字體。字體構造規律,有單純字和合成字兩類。其中又以會意合成和音意合成字最多,占西夏文字總量的 80% 左右。省形和省聲現象比較普遍,極少象形字和指事字。西夏文字在不太長的時間裏被制定出來,既是黨項羌民族富於智慧的表現,同時也為西夏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開辟了新紀元。此後,西夏文書告示,壹律用新文字書寫。《西夏書事》卷十二載:“元昊既制蕃書,尊為國字,凡國中藝文浩牒盡易蕃書。”“並特設“蕃學院”,以培養西夏文人才。”從保存至今的西夏文文獻看,不僅種類繁多,且內容十分豐富,有各種官私應用文書,有學術價值很高的法律、歷史、文學、醫學等方面的著作,有多種類型的字典、辭書,有壹大批譯自漢文的儒學經典和兵書要籍,有眾多佛經……等等,反映出西夏當時的文化事業已相當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