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逐的造字法

逐的造字法

逐的造字法:形聲。

逐(拼音:zhú)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追逐野獸,下部的“止”代表追逐者,本義即追趕。追趕有時是為了將人或動物趕走,於是又引申為驅逐。由壹跑壹追又可引申為競爭之義。追趕時壹個在跑,壹個在追,由此引申為按先後次序逐壹進行。

“逐”的本義所表示的是野獸奔跑在前,人在後拼命追趕,看上去像是人獸在競賽壹樣,所以“逐”引申出“競賽、比賽”的意思。如《韓非子·五蠹》:“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其中的“競”“逐”“爭”對用,皆為“競賽”的意思。追趕必定要緊跟其後,因此有“逐壹”“逐字逐句”“逐日逐月”等表示先後次第的說法。

康熙字典

zhúㄓㄨˊ《唐韻》《正韻》直六切。《集韻》《韻會》仲六切,並音軸。《說文》:追也。《左傳·隱九年》:祝?逐之。又《隱十壹年》:子都拔戟以逐之。

又《廣韻》:驅也。《正韻》:斥也,放也。《史記·李斯傳》:非秦者去,為客者逐。又《管仲傳》:三仕三見逐。

又《玉篇》:競也。《左傳·昭元年》:自無令王諸侯逐進。《後漢·趙壹傳》:捷懾逐物,日富月昌。

又《正韻》:逐逐,篤實也。又馳貌。《易·頤卦》:其欲逐逐。

又日逐,地名。《前漢·宣帝紀》:迎日逐,破車師。

díㄉ〡ˊ又《集韻》《韻會》並亭歷切,音迪。《易》:其欲逐逐。蘇林:音迪。

túnㄊㄨㄣˊ又《字匯補》同門切。與豚同。《山海經》:苦山有獸焉,名曰山膏,其狀如逐。

zhòuㄓㄡˋ又《集韻》直祐切,音胄。奔也。《山海經》:誇父與日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