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手語全國通用嗎

手語全國通用嗎

首先手語不是國際通用的語言。中國聾人使用中國手語,美國和部分加拿大地區聾人使用美國手語,英國聾人使用英國手語,法國有法國手語,日本有日本手語。美國人、英國人和澳大利亞人都用英文,但是使用不同的手語。大陸和港、澳、臺都使用漢語,但手語詞匯不完全相同。

在中國,手語也不是通用的。中國方言眾多,普通話的推廣很好地解決了中國人說漢語、寫漢字,卻相互聽不懂中國話的尷尬。但是,目前聾啞人使用的手語卻正遭遇“方言”壁壘,亟需大力推廣手語“普通話”。為了方便聾啞人了解外面的世界,中央及壹些地方電視臺專門為聾啞人開設了手語新聞,但卻得不到聾啞人的青睞。這是因為各地的聾啞人習慣說“方言”,打的是本地手語,但新聞中的手語翻譯打的卻是中國標準手語,其中存在較大的差異,聾啞人理解起來有不少困難,節目自然不受歡迎。

與口語壹樣,手語中既有普通話、也有方言。每個地區的聾啞人都有自己約定俗成的手語表達方式。為了消除地方手語間交流的“壁壘”,早在幾年前,國家標準手語就開始在全國各地推廣,可時至今日,絕大多數聾啞人對國家標準手語依然“不識廬山真面目”。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地方手語根深蒂固,要讓聾啞人重新接受另外壹種手語並非易事。雖然許多地方都曾組織過聾啞人學習國家標準手語,但大部分聾啞人對此不感興趣。他們表示,自己與家人和聾啞人朋友交流都用本地手語,或家庭及小圈子自創的手語,學會了國標手語別人理解不了,不如不學。壹些健全人學的是國家標準手語,他們雖然獲得手語資格證書,但和說“方言”的聾啞人溝通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影響了誌願者的助殘積極性。如今聾啞人接觸外界的機會越來越多,如果不懂標準手語,將影響他們融入到正常社會中來。為此,筆者建議:在國家標準手語推廣中要雙管齊下,既推廣中國標準手語,又傳承本地手語,使手語的版本更循序漸進。同時,手語新聞應該更人性化壹些,如在播放新聞時,出現同步字幕,以方便使用不同“方言”的聾啞人理解。

中國手語的發話過程中,發話者的信息分別由身體動作(例如鞠躬)、手指字母與手部動作(單手、雙手)的配合、手部與身體某壹部位的配合(與身體的配合或與面部表情的配合)給出.按其發話的動作來分,中國手語的詞匯可以被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手指語。手指語給出所有的漢語拼音字母以及數字,並與其他動作配合給出相應的詞匯。壹些手語詞匯由手指語單獨給出,如“剪子”、“還給”、“否定”、“成功”等,而另壹些詞匯則由字母連打組成,如“支部”、“行政”。

(2)單手手語詞匯。單手手語詞匯由壹只手與身體的某壹部位,如肩、嘴唇、耳朵、下領、前額等配合給出。

(3)雙手手語詞匯。在雙手手語詞匯的發話過程中,壹只手為主導手(通常是右手),而另外壹只手則為從手.與主手相比,從手的動作比較簡單,而且常常與主手動作對稱.在雙手手語中,約有6%的手語為靜態的,即在手語發話過程中起始手形和終止手形相同,而且手在空間的位置也沒有發生變化(如“門”、“房子”)等。大部分手語詞匯的發話過程為動態的,在手語的發話過程中手的運動軌跡有直線(如“平等”)、圓弧(如“搬”),也有比較復雜的“之”字型(如“芭蕾舞”),因此其識別也比較困難。

(4)其他。在中國手語中還存在壹些以身體本身的動作形成的詞匯(例如“鞠躬”)和壹些只需身體與手臂的配合而形成的詞匯(如“舞蹈”)。

中國手語在使用中還可以分為手勢漢語(Signed

Chinese)和自然手勢(Chinese

Sign

Language)。手勢漢語是依照漢語的語法規則,按照手勢與詞的壹壹對應的關系打出來的,因而它沒有獨立的語法和構詞體系,它的語法和構詞規則是從屬於現代漢語的,目前,在教學中使用的就是這種語言。而自然手語是“聾人之間進行交際的語言,其特點是與有聲語言沒有必然的聯系,不受有聲語言語法規則的制約”,有自己特有的構詞規律和語法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