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教案 ,希望能對妳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和啟發,更多內容請點擊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教案(壹)
第壹課時(《牧童》)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3.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壹)介紹詩人,激發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巖?,是唐代人。呂巖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後來唐代暴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蕩,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後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註意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並質疑。(師適時板書並回答學生的質疑)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1.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2.反饋:妳讀懂了什麽?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壹樣,方圓六七裏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反饋,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麽,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向往寧靜淡泊,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壹起誦讀全詩。
第二課時(《舟過安仁》)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象的詩沖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壹)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壹首寫兒童的詩,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壹首寫兒童的詩。和前壹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壹首《牧童》只寫了壹個小孩子,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孩子。妳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壹起來學習這首楊萬裏寫的《舟過安仁》(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註意強調讀準字音:篙、棹)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3.自讀理解,借助課後註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桿。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借助風的力量。
5.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壹只小漁船裏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劃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壹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壹幅怎樣的畫面。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妳所想象的畫面。
3.請學生描述畫面,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學生用彩色筆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孩子說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孩子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學生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5.匯報展示:用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的畫,並讓學生加以解說。
(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孩子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孩子的喜愛和贊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妳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第三課時(《清平樂?村居》)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4.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情景。
重點難點
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壹)導入,解題
1.板書課題,讀題。
2.解題:
?清平樂?是詞牌名,並不是題目。詞是詩歌的壹個種類,因為句子長短不壹,所以也稱?長短句?。古代的詞,都可以伴樂歌唱,詞的曲調名稱叫詞牌。?清平樂?的?樂?要讀成?lue?清平樂本來是壹種音樂歌曲,後來才用來當做詞牌。
?村居?才是這首詞的題目,意思是?農村閑居的人家?。《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是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讀,正音
1.自由讀詞,註意讀準字音。
2.難字正音,引導學生讀準:茅、檐、相、媚、翁、媼、亡賴、剝
3.全班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
4.且讀且點評,讀出韻律節奏。
(三)再讀,解意
1.自由讀文,自主理解詞語意思
2.自由匯報自己第壹次讀課文的收獲,老師引導學生解釋重點詞語: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裏:喝了酒後,微微有點醉意。
吳音:吳地的方言。這裏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間很親密和睦的樣子。
翁媼:老翁、老婦人。
鋤豆:在豆田裏鋤草。
無賴:音同?無賴?,這裏指頑皮、可愛。
3.小組合作,結合插圖和註釋,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壹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著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壹對白發蒼蒼,公公,姥姥。
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裏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躺在溪邊剝蓮蓬,壹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
4.再讀全文,學生質難問疑
(營造民主課堂,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爭議之處,還可以展開討論)
(四)精讀、悟情
1.教師配樂範讀,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2.請學生自由談所?看到?的畫面。
3.學生配樂自由讀,邊讀邊悟。
4.請學生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寧、悠閑、快樂、恬靜、幸福的平淡農村生活讓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讀,成誦
1.小組內互讀,把所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2.全班朗讀,註意表達思想感情。
3.熟讀成誦。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三首》教案(二)
教材簡析:
《牧童》、《舟過安仁》兩首詩以輕松、詼諧的筆調描繪出悠然自得、無憂無慮的牧童和兩個張傘使風的頑皮兒童,凝練的詩句中充滿了童真、童趣。《清平樂?村居》以輕快、流暢的語言,徐徐鋪開壹幅恬淡、愜意的農家生活圖,令人深深地沈醉其中。
設計理念:
吟誦,是古詩詞教學的重點,應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指導學生註意詩歌的韻律、節奏和情感。在破解文義的設計中,重點抓住描寫動作的關鍵字眼,勾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調動多種感官體驗,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韻味,輕松地理解詩意。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7個認識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賴?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詞。默寫《牧童》,能用自己的話表達詩詞的意思。
3.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並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短文。
教學重點:
理解詩詞意思,體會詩詞意境,練習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詩詞中童年生活的快樂、田園生活的溫馨,受到美的熏陶。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1.了解詩人的生平。
2.收集有關宋詞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壹、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有人說,童年是壹支支動聽的歌,是壹幅幅美麗的畫,而我要說童年是壹首首美妙的詩,只要用心去讀,就能讀出歌,讀出畫,讀出許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壹起來試試。
[教師以抒情的話語,為課堂營造輕快、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不露聲色地點明了詩歌的學習要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趣。]
二.初讀古詩,想象畫面
1.自由朗讀兩首古詩。註意?蓑?、?遮?的讀音和寫法。
2.指名誦讀,讀出詩歌的節奏。全詩節奏可以這樣劃分:
?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壹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通過評讀、賽讀、合作讀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讀通詩歌,讀出節奏。]
3.再次誦讀全詩,發揮想象,在《牧童》和《舟過安仁》兩首詩中,分別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想象是理解詩意的翅膀,通過再現詩歌畫面,有助於學生對詩歌意思的理解,充實詩歌的內涵,使學生易學、樂學。]
三.品讀古詩,領悟詩意
1.師提出自學要求,生自由組合,選擇其中的壹首合作學習。進行品讀理解。
自學要求:
(1)借助課文註釋、工具書,或與組員探討,理解字詞,初步理解詩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獨到見解,從詩中妳聽到了哪些動聽的聲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3)練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把想象到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形象、流暢地描述出來。
[這兩首詩的主人公都是孩子,展現的是美好的童年,離學生的實際生活並不遙遠,理解起來也較容易,因此可安排充足的時間,小組合作,自主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
2. 交流反饋。
學習《牧童》。
(1)理解字詞
(2)精讀詩句,理解詩意,領略詩境,領悟詩情
A.?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妳感受到了什麽?
感受到孩子是那麽的悠閑自得、怡然而樂,感受到的是壹種野趣。
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讀這兩句。
B.?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說說詩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後感情朗讀。
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麽的舒暢,他的生活是那麽無憂無慮,非常愜意。
C.妳的腦海中出現了壹個怎樣的牧童呢?從哪裏看出來的?
是壹個可愛、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小牧童。
D.如果妳就是牧童,妳會在月光下想些什麽?做些什麽呢?而詩人又想借這個小牧童表達什麽呢?
[廣闊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揚的笛聲使人心動,美麗的月夜讓人陶醉。壹個?橫?、 ?弄?、 ?臥?,更是充滿了隨性、自然。對於學生來說,這就是他們所期盼的無拘無束的生活。這個小牧童,就是他們理想的化身,因此,引導學生置換成牧童,設身處地想牧童所想,做牧童所做,從而更好地領略詩境、領悟詩情。]
(3)誦讀古詩,感受意境
學習《舟過安仁》
(1)理解字詞
(2)品讀詩句入情入境
A.?壹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讀了這兩句,妳好象看到了什麽?
B.?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理解詩句意思,從中妳感受到了什麽?
感受到兩個孩子淘氣可愛、天真頑皮。(從?張?、?使風?等動作中看出)
C.妳喜歡他們嗎?詩人喜歡嗎?為什麽?
[學生放飛想象,仿佛和詩中的兩個小童壹起收篙停棹、張傘使風,聽到了水聲、風聲、歡笑聲,想到了自己曾做過的調皮事,怎能不喜歡呢?而詩人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
(3)帶著自己的體驗,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讀出孩子的調皮,感受那悠閑的畫面。
四.再讀古詩,陶冶情趣
比較兩首詩,妳有什麽話想對誰說?
[學了這兩首詩,學生壹定有很多感觸,因此配上輕快的音樂,讓學生美美誦讀,然後說說自己的心裏話,可對詩中的兒童說,對家人說,對老師說?既可給學生傾吐的機會,又可拓寬思維、豐富體驗。]
五.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默寫《牧童》。
(3)選擇其中壹首古詩,可自創壹幅圖畫,也可改編成壹篇小短文。
第二課時
壹.復習導入,引入新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牧童》和《舟過安仁》兩首詩,哪個孩子給妳留下了最深的印象?這節課,我們再來認識另外幾個男孩,走進他們的生活。
[通過回憶,既鞏固了舊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出新知,激發了學習興趣。]
二.揭題解題,獲得知識
1.引導學生觀察此課題與其他詩歌題目的區別。
2.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3.師小結:今天我們壹起學習南宋著名愛國詩人辛棄疾寫的壹首詞《清平樂?村居》。
[結合課前預習,通過觀察比較,讓學生自主發現詞與詩的區別,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4.初讀全文,讀準讀通。
(1)自由讀詞,讀準字音。(註意:醉、媚、鋤、媼、亡賴、剝)
(2)合作探究,理解字詞。(可以查字典、看圖、聯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討論)
(3)全班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且讀且評,讀出韻律節奏。
三.品讀全文,獲得美感
1.邊讀邊想象畫面,談談有什麽感受,試著用壹個詞語概括。
[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想象畫面,談感受,整體把握課文的情感基調,為下面準確地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2.課文中,什麽給妳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感情練讀,讀出孩子們的輕松、活潑、愉快。
(2)?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他們會親熱地說些什麽呢?
這句中的哪個字生動地寫出了他們的心情?(?醉?。)
難道僅僅是酒使他們醉了嗎?說說妳的體會。
[從最深的印象入手,自由選擇句子研讀體會,學生興趣濃厚。三個兒子的鋪排描寫,生動傳神的動作,讀起來瑯瑯上口,理解起來形象自然。老夫婦的親密無間,配合學生的大膽想象,只要合理,均予以肯定。這樣,更加拉近了學生與詞中人物的距離,貼近了人物的心理,豐富了人物的內涵,使形象更加真實、豐滿。]
(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結合圖畫,說說感受。
四.再讀全文,升華情感
學生自由讀,邊讀邊悟情。
能用自己的語言把欣賞到的畫面描繪出來嗎?
[再讀全文,再現畫面,並用自己的語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來。不僅是對全文意思的鞏固,又鍛煉了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總結:鄉村條件簡樸,但環境優美,夫婦恩愛,孩子勤勞,生活溫馨,難怪令人陶醉。妳能通過朗讀把詞中的情趣表現出來嗎?
配樂朗讀或背誦。
五.課外拓展,激發興趣
1.背誦這首詞。
2.把這首詞改編成壹篇優美的短文。
3.改編歌曲,用自己喜歡的曲調唱《清平樂?村居》。
4.收集、背誦其他描寫童年趣事的古詩詞。
練習設計:
1.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1)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
(2)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3)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2.讀了這三首古詩詞,妳眼前浮現出怎樣的情景?體會到怎樣的樂趣?
3.利用課余時間,讀讀宋詞等經典文學作品,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教學建議:
1.三首古詩詞貼近兒童生活,易於學生理解;語言生動形象,提供了極大的想象空間。教學中可安排學習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通過自學,體會三首古詩詞內容上的相似之處。教師適時點撥,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個性體驗,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並逐步掌握詩詞學習的主要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2.本課教學可重點抓住人物動作破解詩詞文義,把握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情感。采取誦讀、想象、吟唱、繪畫、改編等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培養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3.?三分文章七分讀?,古詩詞教學尤應采用多種方式訓練學生誦讀,引導學生讀出詩歌的音律美;領略詩詞的意境美;領悟詩詞的情感美,在熟讀的基礎上,把古詩詞正確地背誦下來。
補充資料:
1.作者生平:
呂巖:字洞賓,唐代京兆人。
楊萬裏: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詩以善寫田園著稱,南宋四大家之壹。
辛棄疾: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其詞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與蘇軾並稱為?蘇辛?。
2.楊萬裏其他描寫兒童生活的詩:
桑茶坑道中
晴明風日雨幹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著,壹牛吃過柳陰西。
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①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