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永樂大典>>齊名清代編撰的大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齊名清代編撰的大百科全書

《康熙字典》是張玉書、陳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學者奉康熙聖旨編撰的壹部具有深遠影響的漢字辭書,它是在明朝《字匯》、《正字通》兩書的基礎上加以增訂的。該書的編撰工作始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書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歷時六年,因此書名叫《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由總纂官張玉書、陳廷敬主持,修纂官淩紹霄、史夔、周起渭、陳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類法,按筆畫排列單字,字典全書分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標識,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並按韻母、聲調以及音節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收錄漢字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47035個),為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之壹。

《四庫全書》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費時十三年編成。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有3500多種書,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國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當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庫全書》,下令分別藏於全國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貯於紫禁城文淵閣、遼寧沈陽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河北承德文津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北四閣”。後抄好的三部分貯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南三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