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建黨100周年——當代甲骨文書法名家作品專題展
統籌策辦:
藝界網 / 家國情懷文化強國欄目
支持機構:
安陽學院甲骨文藝術研究中心
日本甲骨文書道研究會
參展者(以姓氏筆畫為序):
池新民 阮淵椿 楊牧青 張大順
張道森 陳愛民 崔學路 韓天雍
韓誌強 傅偉華 謝兆崗 魏 峰
慶祝建黨100周年——當代甲骨文書法名家作品專題展·導讀
□ 楊牧青
慶祝建黨100周年是中國人民的壹件大事,世界矚目***慶,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職業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慶祝,緬懷黨的光輝歷程,展望黨的藍圖擘畫!
逢此慶祝,作為壹名新生代的網絡媒體人郝富強能夠悉心籌劃這麽壹個專題展,是非常的好,連同“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75位中國書畫家新媒體展”、“聯合國中文日·24國華人書法名家書寫中國24節氣”、“當代藝術家書寫中國歷史紀年”、“2021聯合國中文日·中國藝術家以中華傳統文化響應聯合國倡議”、“世界地球日·中外名家書寫‘人類命運***同體’微展”、“紀念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愛與和平’50位中外書畫家作品展”等付出辛勤工作壹起給他點個大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路上需要更多有誌者做好這個薪火相傳的事業,有益中華民族大發展、大團結,有益世界人民和平***處、和諧美好!
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是中華文明的重要體現,將它上升至書法藝術層面這在全世界可謂是獨樹壹幟的。甲骨文書法是甲骨學的壹個門類,是學習、研究甲骨學必不可少的環節。這壹點在海內外甲骨學界初步形成***識。若不諳中國書法之道,不通甲骨文化書法之藝,估計研究“甲骨文”總會有點兒隔靴搔癢之嫌!
自1899年甲骨文被引起重視並成為國際學術研究對象廣行其道以來,在特定的社會、文化、歷史環境下,老壹輩甲骨學者大都是甲骨文書法佼佼者,如孫詒讓(1848-1908)、羅振玉(1865-1940)、丁仁(1874-1949)、郭沫若(1892-1978)、董作賓(1895-1963)、於省吾(1896-1984)、商承祚(1902-1991)、潘主蘭(1909-2001)、胡厚宣(1911-1995)等,他們接受著晚清文人規訓,堅守傳統金石學意蘊,在忠於甲骨契刻精神的同時取法篆書形體筆法的意趣。這壹點在早期甲骨文書法作品中表現的很明顯。當然,甲骨文書法創作不是抄字典,不是搬字模,而是需要藝術性的升華進行文字構造規律的再次出新。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國際藝術視野漸廣,受現代書法藝術風潮和水墨實驗藝術及線條色彩、展廳視覺等影響,甲骨文書法面貌發生了重大轉變,許多從事甲骨文書法創作者開始藝術性的思考和探索,破體求變,推陳出新,具有壹定的深刻的覺察度。
最早對甲骨文有書法表現意識的是孫詒讓先生,然而將甲骨文直接引入書法表現形式的則是羅振玉先生開了個先河。之後,學者們相繼循跡,時有新的突破。從甲骨文書法面貌上率先與前人拉開距離的是胡厚宣先生。再後來如沙曼翁(1916-2011)、劉江(1926年生)等先生也有了新的作品。突出者如楊魯安(1928-2009)先生取篆刻刀法和大寫意畫法而融於筆端的率性筆斫、富有書寫性的場景,使人對甲骨文書法不得不產生新的藝術審美和認知。
再如先後身居“書協”要職的翟萬益(1955年生)先生是壹位綜合能力很強的書法家,學養深厚,“篆意草情的甲骨書風”突破了以往的藩籬,算是率先的大膽創新和實踐者!至於當今能夠進行甲骨文書法藝術和甲骨學學術研究“二者並重”的來創作出新者,從2019年舉辦的壹些大型的“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書法展覽”投稿數量和入展作品、編輯書刊等考量,甲骨文書法人才還是比較少的,這個“冷門”是需要升溫持續性的熱度!
就較全面性的考察,也有許多從事設計創意、工藝美術及現代書法創作者,從甲骨文的契刻精神和玄靈幽深的形體構造中汲取養分,以"漢字"為載體,抽其象,盡其性,水墨與色彩相媾和產生了另壹番新風尚,如奧運會LOG創意者韓美林先生,藝術家石虎、徐冰、老甲、濮列平等先生。雖然他們遠去甲骨文的簇生之系統,但對於中國文字與書法的藝術內涵發掘是有壹定的時代意義的。
傳統不是壹味不變的,創新也不是不顧及傳統的內涵,二者是在相互作用、相互激蕩中求守、求進、求變、求新,這是壹個極其矛盾的辯證問題,智者自覺,非言辭而能達其義!
本次專題展以甲骨文書法藝術性、創新性、學術性為原則,不僅主體內容寫的好,寫的有甲骨契刻精神,寫的有筆墨藝術規律,而且還要察其落款處的書法功底,考察書寫者近幾十年來學術研究度如何,影響力如何,以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推廣和對新時代文化思想認知等方面的因素。
綜合而考之,歷時兩月有余,從“我們所知”範圍內對幾百位老、中、青從事甲骨文書法創作者“藝術履歷”和近千幅甲骨文書法作品“藝術風貌”進行比較分析、閱審覽讀,最後確定了壹些先生參加展出,選推以慶祝建黨百年之盛事!當然,有的約稿因礙於其它瑣事未能參加,實為缺憾!就參展的這十幾位,雖然不能概括當今甲骨文書法界的全貌,但是可以反映壹個時代的風貌和趨向。
譬如,生於洹上的魏峰(1942年生)先生,在甲骨文書法創作、學術著述、推廣交流等方面成績斐然,中國大陸以及臺灣、香港、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多次組織交流活動,國際影響很大。啟功(1912-2005)大師稱他高古、野逸的甲骨書法堪稱“甲骨遺風”。
早年創辦《青少年書法報》的崔學路(1945年生)先生,以老莊哲學為基,見心、見意、見性、見道的“靈性甲骨文書法”在書法界是不可多得的。就書法推動方面,劉海粟(1896-1994)大師贊許其:“福佑書壇後坤,功莫大焉。”
張道森(1953年生)先生,先後執教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鄭州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安陽學院美術學院等,受邀在魯迅美術學院、海南大學、廈門大學、集美大學等講學,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已是譽滿大江南北的教授。他於甲骨文書法投入具足,有《中國美術史》《美術教育學》《中外美術對比發展史》等24部著作行世。特別《甲骨文書法入門》壹書,謂之在甲骨文書法史上揭開了新的篇章。
再如,張大順(1962年生)先生,二十世紀八十代起,負笈東瀛,勤於刀筆,創出了匠心獨具的藝術風格,尤以甲骨文書法稱雄日本,漸播國際。還有印尼華人阮淵椿,上海池新民,山西韓誌強,江蘇陳愛民,沈陽韓天雍,河南傅偉華,湖南謝兆崗等幾位先生,他們在業界都很棒,創作了許多新穎的甲骨文書法作品,出版了多種著作和文論發表,熱心甲骨文書法研究和推廣,舉辦展覽、講座等活動,有的在國際上影響力也非常大,恕愚不才,就不壹壹細述了。
留觀書壇,遍覽藝界。以上諸位有我認識並敬慕多年的,也有至今未曾謀面因藝神交的。今我忝列其中,緣於對甲骨文等古文字與上古文化研究學習的壹些心得及書法、國畫藝術創作展覽、交流講座與藝術、文化、社會評論文稿多見於網之故,亦因撰發“甲骨文非蔔辭說”、“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等,努力期使新時代甲骨文信息綜合研究有壹個新的突破,求諸慧鑒之殊。
專題展籌辦期間,1990年生於“羲皇故裏”的小郝先生與我不斷地溝通並囑寫個導讀,今文內有不到之處請方家掩笑呵正便是!2021年4月26日初稿於龍城,5月18日修稿於京都,楊牧青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