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男人…要有胡須?不要胡須?

男人…要有胡須?不要胡須?

現代男人不古典了,主要表現之壹就在胡子上。現在許多單位對男職工儀容的要求之壹就是胡須必須剃幹凈,胡須不剃,讓人覺得邋裏邋遢,常常被上升到不敬業的高度了。於是,進入許多職場,看到男人壹色的光滑下巴,壹色的發青的須痕。加之菲利普、吉列等各種剃須刀廣告,做得天下男人好像覺得胡須是男人的壹宗罪,不將它們剪滅幹凈不算男人。

其實胡須作為男人的標誌,是男性美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男人陽剛之氣的重要體現。男人留胡須,有時更能表現出男人的滄桑之感,凸現男人成熟的魅力。中國古人就有許多長著漂亮胡須的男人,像關羽,人稱美髯公,那壹把胡子,讓人覺得他飄逸果敢,威風凜凜,騎在的盧馬上,美須與戰袍壹同飛揚,手持青龍偃月刀,風馳電掣壹般,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被人看作中國的戰神。試想,如果關羽壹根胡須也沒有,我們還怎麽能感覺到這樣壹個戰神具有壹種男人的血性呢?

美髯公固然是男人中的極品,而許多長不出這樣壹部蓬蓬勃勃的長須的男人,也不可為此而自卑,因為即使是兩撇黑黑的胡須,也會讓男人平添許多魅力。

那個以創作《堂·璜》而天下聞名的詩人拜倫,就有這樣兩撇特別迷人的胡須,就是這樣兩撇胡須,迷倒了許多女孩,讓拜倫生前死後留下風流浪子的艷名。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就像老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這位美麗的少婦愛上的那位著名的軍官渥倫斯基,也是兩撇小胡子,大有男人風度,我們當然不必去評論人物的優劣,只是從外表看,那樣的胡子是特別有男人味

說得更近壹點,我國著名文學家魯迅,在他成年以後,就壹直留著那部濃黑的胡須,被人形容為隸書的“壹”字,而這胡須也就成了魯迅的標誌,他的那種“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鬥士形象,與這胡須很有關系,看魯迅先生的肖像,就覺得他是壹個堅強的戰士,具有男人的威嚴,雖然他只有壹米五幾的個子.

男人味有時需要男人的胡須來裝點,剃盡胡須固然讓男人顯得明快幹練,固然讓男人顯得清爽精致,然而,卻無端地讓男人少了壹份粗獷,少了壹份豪邁,少了壹份成熟,少了壹份滄桑,沒有胡須的男人,再老都讓人覺得不成熟,這就是應了那句老話:“嘴上沒毛,辦事不牢”;沒有胡須的男人,再強健都會讓人覺得少了偉岸之氣,沒有了那樣壹種威嚴。

男人的胡須是男人個性的壹種表現,男人與男人在胡須的生長方面往往是不壹樣的,這其中有許多遺傳的因素,有的人是絡腮胡,可以留出像馬克思那樣的大胡子;有的人是短須,適合留出兩撇迷人的小胡子;有的人是髭須濃密,適合留出壹部山羊胡。這些不同的胡須,可以讓男人有不同的個性,有的豪邁,有的清朗,有的睿智,有的深沈,有的熱情,有的凝重,有的輕靈,有的風趣。

有時候看看外國人,發現他們常常可以留著各種各樣的胡須,這或許是他們那種崇尚個性的社會風氣造成的吧,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