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為什麽墓碑上寫的是“歿”字?

為什麽墓碑上寫的是“歿”字?

歿:死。也作“沒”。——《新華字典》、《現代漢語字典》

“歿”和“終”、“卒”、“逝”、“殂”等詞壹樣,是“死”的委婉說法,墓碑上的使用沒有問題。

百度百科:

歿,mò?形聲。從歹從殳。“歹”表示“割肉裂骨”,“殳”意為“擊打”(殳為古代的壹種擊打兵器)。“歹”與“殳”聯合起來表示“擊打以致死”。本義:死於非命(未及壽終而死)。

“歿”表示死來源於“沒”。古人用沈沒比喻死亡,“沒”是死的委婉說法,如:曹操《加棗祗子處中封爵並祀祗令》:“不幸早沒。”後來易水旁為歹旁,亦作“歿”,如:《史記·秦始皇本紀》:“其身未歿,諸侯倍叛。”

百度百科“本義:死於非命(未及壽終而死)”,是錯誤分析詞源的結果。

另,“未及壽終而死”的提法提示這種錯誤釋義可能起源於對左傳杜註的誤讀: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楚王其不沒乎!”

杜預註:“不以壽終”。

杜註此處是根據語境對這句話的解釋,並沒有說“沒”就是不以壽終的意思。

表死亡的同義字:

1、歿在殯葬中的區別:古代對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後,稱呼也不同。《禮記·曲禮下》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稱不祿,庶人死稱死。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稱為歿。

2、薨歿,指王侯死亡。?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梁孝元?年少之時,每八月六日載誕之辰,常設齋講;自?阮修容?薨歿之後,此事亦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