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乃佛教徒之基礎入門。所謂內道、外道之差別在於有無皈依三寶。皈依為皈投或依靠之意,也就是希望投靠三寶的力量而得到保護與解脫。三寶指佛、法、僧:佛為覺悟者,法為教義,僧為延續佛的慧命者。
皈依因心態的不同可分為上、中、下三士道。下士道的皈依心態,是為自己能從三惡道及今生所有的痛苦與死亡的恐懼中得到保護與解脫。中士道的皈依是指聲聞眾與阿羅漢們的皈依心態而言,他們的心態是為自己今生能自六道輪回的痛苦中解脫、得到安樂而求皈依。上士道的皈依在心態上,不但自己要求解脫,而且是為了利益所有壹切眾生而皈依。
皈依的內容
皈依有三種,即外面的皈依、裏面的皈依和秘密的皈依。外面的皈依是佛教徒***同的皈依,裏面的皈依和秘密的皈依就有分別。裏面的皈依是大乘的皈依,秘密的皈依就是不***同的皈依。
1、外面的皈依
我們佛教徒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學佛會接觸到小乘、大乘和金剛乘,也可以說小乘、顯宗和密宗,有很多名稱。那是不是說佛陀的佛法有分別呢?不是的。佛陀發很大的慈悲心來教導我們,可是每個眾生的智慧都不壹樣。所以,妳的智慧有多高,佛陀就給妳傳怎樣的壹個法。智慧較低的,就傳小乘的法;智慧較高的,就傳大乘的法;很有智慧的,就傳金剛乘的法。不是說佛陀有分別心,佛法有很多種。實際上是因為壹切眾生智慧不同、心裏想的都不同,所以佛法有許多宗派。
1)皈依佛
不論小乘、顯宗、密宗,所有的佛教徒外面的皈依都是壹樣的。外面的皈依是什麽呢?就是皈依三寶,皈依佛法僧。妳們以前皈依過小乘師父的,已經皈依了佛法僧;皈依過顯宗師父的,也是皈依了佛法僧;妳們現在皈依金剛上師了,還是皈依了佛法僧。這是***同的皈依,是沒有分別的。比如,顯宗皈依的佛是釋迦牟尼佛,密宗也是皈依釋迦牟尼佛,小乘也要皈依釋迦牟尼佛。
所以佛教所有的佛菩薩,都可以拜,也壹定要拜。為什麽呢?我們很需要福報和智慧的,拜佛的功德可以增加妳的智慧和福報。我們作為壹個佛教徒,去到任何壹間寺院,不論小乘、顯宗、密宗,壹定要起恭敬心,用身口意來恭敬佛菩薩,頂禮,燃香,供燈。這都是增加自己福報的。妳們皈依佛後,就要這樣做。
2)皈依法
皈依法,就是佛陀所說的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妳都皈依了。
我去過很多地方,象國外、西藏和汕頭等等。接觸過很多的人,學佛的和不是學佛的,修得好的和修得不好的。我的寺院有幾百幾千個出家人,法師、活佛、喇嘛,也都接觸了很多。有些人,特別是學佛的,常認為:“妳是顯宗的,我是禪宗的;妳是修密乘的,我是修小乘的……”有這樣那樣的分別心,這是非常不好的。
眾生的福報逐漸減少,所以佛法就漸趨勢微,已經到了末法時代了。學佛的人就要團結在壹起,幫助壹切眾生,使壹切眾生都得到快樂。只要佛法在娑婆世界上,也可說在地球上的話,壹切眾生都可以得到快樂。所以我們要團結,好好地修行佛法,使佛法越來越興盛,眾生就越來越快樂。所以大家不要起分別心,都皈依法了,就是所有的法門都已經皈依過了,不管修哪個法門都是佛陀的法。壹定要修到自己的心,真正的佛陀的心。
3)皈依僧
就是從初地菩薩壹直到十地菩薩,和所有的阿羅漢、很好的出家人,妳都皈依了。這個叫皈依僧。不論小乘、顯宗、禪宗、密宗,這是沒有分別的。所以壹切佛、壹切菩薩、壹切阿羅漢都要禮拜。大家皈依三寶都是壹樣的。
因此,外面的皈依就是皈依三寶,是***同的皈依。皈依三寶時,八萬四千個法門都皈依了,可修行依靠壹個法門就夠了。每個法門都能消滅自己的貪嗔癡,都是解脫的方法。全部法門都要修,是用盡自己壹生的時間也是修不完的。因此不需要都去修學。大圓滿法門是很殊勝的壹個法門,解脫很接近,可以消除自己的業障。八萬四千法門中選壹個最殊勝的法門,妳依靠這個法門,依靠壹個金剛上師修行,那妳的解脫不是很快嗎?當妳得到解脫了,成就了,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佛菩薩和八萬四千個法門都是真正的本心。真正的本心只有壹個,沒有第二個的,知道嗎?妳解脫成就時,所有的法門妳都悟到了,所有佛菩薩知道的妳也知道了。比如妳修蓮師相應法,修成了就去鄔金凈土,那是不是西方極樂世界和其他的佛土就不能去了?不是的,妳成就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有佛菩薩的凈土都可以去。所以,壹個法要好好地修下去,壹定要成就,壹定要解脫。